Are China's Sports Product Exports "Large But Not Strong"?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xport "Quantity" and "Quality"
-
摘要:
基于CEPII-BACI数据库1996—2021年HS96版本的全球体育产品出口数据,对中国体育产品出口总额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体育产品出口总额在样本期间稳居世界第一位,出口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均处于世界较高水平,分类体育产品出口总额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运用相对单位价值法对1996—2021年世界各国(地区)的体育产品出口质量进行测度比较,发现中国的体育产品出口质量处于较低水平。进一步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测得中国体育产品出口富有竞争力,但其根源仍属于出口“量”的范畴,并非由于出口“质”的提升所引起。中国体育产品出口处于“大而不强”的“低层次繁荣”状态,需要多措并举提升中国体育产品出口质量。
Abstract:Based on the global sports product export data of the HS96 version of the CEPII-BACI database from 1996 to 2021, the total export value of China's sports products are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China's total amount of sports product exports ranks first in the world during the sample period, with both the export expansion and its intensive margin at a relatively high level,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classified sports product exports also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meanwhile, however, the relative unit value method has been used to measure and compare their export quality from various countries and regions from 1996 to 2021. It is found that the export quality in China is at a low level; and, the use of the Trade Competitiveness Index shows that China's sports products export is competitive, although its root cause results from the category of export "quantity" rather than the quality. China's sports product export is in the "low-level and prosperous" state of "large but not strong". Therefore, multiple measures are needed to improve the export quality of China's sports products.
-
Keywords:
- export of sports product /
- quantity /
- quality /
- trade competitiveness /
- large but not strong
-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机遇挑战同步而来。面对新的发展态势,党和国家提出实行“双循环”发展战略,立足国内高质量循环发展,统筹国际国内两大循环,紧抓机遇,化解挑战,继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幸福产业、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具有较强的融合性特征。发展体育产业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劳动效率[1]。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大众消费结构升级背景下,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2]。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既包括国内体育产业循环的高质量,也包括体育产品对外贸易质量的提升。国内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基础,体育产品对外贸易是国内市场的延伸,二者有机统一。促使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对外贸易纵横融合是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然举措[3]。然而,从国际比较和国内消费者需求看,我国体育产业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4]。体育产业的有效供给不足,受“路径依赖”效应影响,缺乏高端产品和有竞争力的品牌,在全球价值链中仍处于中低端地位[5]。
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及其在国际体育产业价值链中被“低端锁定”的状况,使得中国体育产品出口质量相对较低。体育用品进出口贸易是一国体育用品国际商业往来活跃程度的重要体现,反映了一个国家体育用品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世界体育用品业在该国的国际分工情况。我国体育用品业具有明显的国际贸易优势,但存在“低层次繁荣”的隐忧[6]。“繁荣”是指中国体育产品贸易蓬勃发展,出口总量令人瞩目;“低层次”是指中国体育产品贸易质量相对较低,缺乏附加值高的知名体育产品品牌。尽管从绝对规模看,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和出口国家,但若从质量角度进行评判,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对外贸易实则处于“大而不强”的地位[7]。“低层次繁荣”即为“大而不强”:中国体育产品出口总量较大,但整体质量不高。“大”和“不强”都是相对概念,“大”是指出口规模,“不强”是指出口质量,中国体育产品出口规模究竟如何之“大”?出口质量究竟如何“不强”?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分析,缺乏相对精确的定量分析。
基于此,本文从横向国际比较的维度,利用数据统计分析和质量测算,整体把握中国体育产品出口的总量和质量特征,分析中国体育产品出口在国际体育产品市场中的地位,为进一步提升中国体育产品出口质量,推动中国体育产品出口“又大又强”发展提供依据。
1. 研究回顾
在体育产品出口贸易方面,部分学者对出口总量开展了研究,但具体分析对象的时间跨度较小,且缺乏对近期出口总量的探讨。陈子锐[8]研究了2004—2006年我国体育用品的出口规模、出口目的地以及加工贸易在我国体育用品出口中的特殊地位。何琳[9]分析了2007年我国体育用品的出口规模、出口地区以及出口产品结构。王永祥[10]探讨了2004—2006年我国体育用品的出口结构、出口规模以及出口地区。纪惠芬等[11]研究了2014—2018年我国体育用品的对外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地位。部分学者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体育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民币汇率[12-14]、对外开放程度[15]、消费者异质性[16]等。此外,部分学者还就我国体育产品加工贸易[17-18]、体育用品出口贸易结构[19]、体育用品贸易网络结构[20]、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品出口贸易风险评估[21]、体育用品出口贸易效率与潜力[22]、空间网络贸易特征[23]等方面展开了研究。
Melitz[24]开创了新新贸易理论,又称异质性贸易理论,为深入理解开放与竞争带来的优胜劣汰效应提供了更为坚实而明确的理论基础[25]。经过不断发展,以异质性贸易理论为基础的部分研究将企业异质性与企业产品质量相结合形成“质量扩展型异质性企业模型”(Quality-augmented Heterogeneous Firm Model)[26]。质量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常用概念,用来表征产品满足人们实际生产生活需要的程度及其市场竞争力的状况[27]。出口产品质量是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劳动者素质等因素的集成[28],是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及综合国力的体现[29]。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有助于建立比较优势,以提高出口收入和生产率[30],且高质量产品的出口增速要高于低质量产品,较高的产品质量还会带来较高的出口总量增速[31]。虽然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间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仍缺乏国际知名的一线品牌,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仍然较低[32]。从全球范围看,高端体育用品的品牌大都分布在美国和欧洲,大众品牌中美欧品牌的认知度和产品力也均高于国产体育品牌[5],我国体育产品面临较大的国际贸易竞争压力[33]。
在出口产品质量测度方面,学者们主要使用单位价值法[34-36]、嵌套Logit法[33、37]、事实反推法[38-39]、相对单位价值法[40]等方法。此外,还有使用需求结构模型(SDM)[41]、基于指数理论和价格分解模型[42]的测度。余淼杰等[43]通过系统地考虑供需两方面的因素,提出基于微观数据的新的出口质量测算方法。在多种出口产品质量测度方法中,相对单位价值法简洁直观、科学合理,指标无量纲,便于进行产品及出口地等异质性分类,开展跨时、跨国的比较分析。其基本原理是将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产品的单位价值与该产品的世界平均出口单位价值进行比较,得出一个相对单位价值指标,以此对一国或地区的出口产品质量进行衡量[40]。
对于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测度,学者们多关注于制造业[44-45]以及农业[46]方面。刘洪铎等[7]基于CEPII-BACI-HS1992的微观贸易数据库,运用KSW方法,从产品、行业及整体3个层面对1995—2014年中、美、日体育用品的出口质量展开综合测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周昀[47]基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使用改进的回归反推方法测算了中国对美国、德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法国和意大利等主要经济体的体育产品出口质量。
通过相关文献梳理发现,学者们关于中国体育产品出口总量的分析时间跨度较小,且多为早期的研究,而关于出口质量的研究文献较少,缺乏对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产品出口质量进行综合测度比较的研究。基于此,本文运用全球体育产品出口数据,将中国体育产品出口总量和质量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以更加准确地分析中国体育产品出口在世界上的相对地位。
2. 中国体育产品出口总量特征
2.1 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CEPII-BACI数据库(以下简称“BACI数据库”)2023年初发布的HS96版本数据,包含1996—2021年的230994707条国际贸易数据。借鉴季雯婷等[48]的方法,并综合《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统计框架》中关于体育和娱乐产品的界定,选择36种HS96六位编码(表1)下的体育产品进行筛选,共得到1996—2021年世界范围内2153614条体育产品贸易数据。
表 1 体育产品出口编码Table 1. Export codes of sports products序号 HS96编码 序号 HS96编码 1 420321 19 950621 2 640212 20 950629 3 640312 21 950631 4 640319 22 950632 5 640411 23 950639 6 843280 24 950640 7 890310 25 950651 8 890391 26 950659 9 890392 27 950661 10 890399 28 950662 11 950410 29 950669 12 950420 30 950670 13 950430 31 950691 14 950440 32 950699 15 950490 33 950710 16 950611 34 950720 17 950612 35 950730 18 950619 36 950790 在当前体育产品贸易的研究中,UN Comtrade也是常用的数据库之一,与其相比,BACI数据库主要具有以下几项优势:①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出口产品数据的基础上,统一以吨为计量单位,以此测算的出口产品价格具有较好的可比性;②对出口产品异常统计值进行了统一处理,减轻了经验分析过程中统计误差的不利影响;③基于FOB出口单位价格和统一的贸易成本经验方程估算出各国出口不同产品的贸易成本,相较于各经济体以CIF统计的出口价格,基于FOB统计的出口价格更为准确,所提供的出口金额和出口数量信息更为可靠且更具有可比性,有利于跨经济体之间的比较分析[49]。
2.2 出口总量趋势
图1为1996—2021年中国体育产品出口额及其占世界体育产品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1996年,中国体育产品出口额约44.26亿美元,此后至2008年期间,除1998年出口额略有下降之外,呈逐年增长态势。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优化了市场准入条件,降低了贸易壁垒,拓展了出口机会,并且随着关税的逐步降低,中国的出口商品在其他WTO成员方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为中国体育产品出口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中国体育产品出口额加速增长,到2008年出口额达到约337.97亿美元,增幅高达约664%。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给中国体育产品出口造成了较大冲击,由于全球经济放缓,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和企业都面临经济压力,对体育产品的需求减少。同时,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一些国家和地区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导致中国体育产品出口量下降。2009年中国体育产品出口额降至约259.04亿美元,较2008年减少约23.35%。此后至2016年,中国体育产品出口额处于波动之中,总体变化不大。2017年大幅增长约20.45%,达到约327.89亿美元。2019年出口额有所下降,约为308.68亿美元。2020年出口额不降反升,达到约335.79亿美元。
2020年全球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以下简称“疫情”)的暴发对各国(地区)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而中国体育产品出口额在此期间不降反升,2021年的出口额更是大幅增长,达到约481.36亿美元。这说明中国应对疫情冲击的能力较强,体育产品的生产与出口活动受到的影响较小。中国在体育产品方面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在疫情期间,中国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外加进一步填补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由于疫情冲击所造成的产能损失,为满足全球市场需求提供了充足的产品。由于疫情影响,在线消费迅速增长,中国体育产品制造商积极转向数字化和在线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和直播等方式拓展全球市场,从而促进了出口增长。此外,人们在疫情期间开始更加关注居家健身和户外体育活动,中国体育产品因其多样化和较高的性价比,受到更多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青睐,使得中国体育产品出口总额进一步提升。
在中国体育产品出口额波动增长的同时,其占世界体育产品出口额的比重也在波动上升:1996年占比约为15.71%;2008年占比达到约35.07%;2009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出口总额大幅下降,但占比下降幅度较小,仍为约35.10%;此后至2015年,出口占比波动上升至约38.27%,达到样本期间最高值;此后至2019年,占比波动下降,2019年约为31.64%,但仍占有较高的比重;2021年,出口占比又大幅提升,约为37.36%。1996—2021年,中国体育产品出口总额达到约5806.07亿美元,稳居世界首位,排名第二的美国出口总额约为1498.95亿美元,中国体育产品出口总额大幅领先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表2)
1 。表 2 1996—2021年各年度世界体育产品出口额前5位的国家(地区)Table 2. Top 5 countries (regions) in world sports product export value from 1996 to 2021亿美元 年份 第1位 第2位 第3位 第4位 第5位 国家(地区) 出口额 国家(地区) 出口额 国家(地区) 出口额 国家(地区) 出口额 国家(地区) 出口额 1996 中国 47.26 美国 40.83 日本 26.25 亚洲其他 24.35 意大利 19.00 1997 中国 58.89 美国 41.70 日本 32.52 亚洲其他 21.58 意大利 18.29 1998 中国 57.71 日本 38.98 美国 38.44 意大利 18.41 亚洲其他 18.03 1999 中国 58.58 日本 50.19 美国 37.14 意大利 18.69 亚洲其他 16.95 2000 中国 71.56 美国 39.39 日本 34.30 亚洲其他 21.08 意大利 19.78 2001 中国 76.29 美国 37.65 日本 37.24 意大利 21.78 德国 19.30 2002 中国 99.02 美国 37.27 日本 30.32 德国 23.32 意大利 22.46 2003 中国 125.59 美国 42.84 意大利 27.57 德国 25.39 日本 21.83 2004 中国 132.72 美国 49.61 意大利 31.72 德国 29.61 法国 23.76 2005 中国 179.94 美国 57.43 日本 37.91 意大利 35.80 德国 27.12 2006 中国 225.54 美国 68.00 德国 43.73 意大利 37.22 日本 33.08 2007 中国 295.86 美国 89.33 德国 68.78 意大利 45.69 日本 42.31 2008 中国 337.97 德国 94.90 美国 94.04 意大利 46.91 日本 38.37 2009 中国 259.04 美国 71.49 德国 65.43 意大利 38.48 荷兰 29.12 2010 中国 292.94 美国 75.04 德国 62.35 意大利 35.62 荷兰 28.92 2011 中国 297.02 美国 75.04 德国 60.28 意大利 39.84 日本 29.09 2012 中国 284.94 美国 68.28 德国 49.27 意大利 32.21 英国 25.85 2013 中国 270.08 美国 63.62 德国 36.82 意大利 36.08 英国 23.77 2014 中国 279.71 美国 62.94 德国 45.06 意大利 43.68 越南 30.60 2015 中国 294.72 美国 55.98 德国 43.69 越南 38.07 意大利 35.79 2016 中国 272.21 美国 55.49 德国 47.72 越南 46.85 荷兰 37.56 2017 中国 327.89 美国 62.41 越南 57.65 德国 55.18 意大利 39.19 2018 中国 334.73 美国 61.40 德国 60.86 越南 59.92 荷兰 44.54 2019 中国 308.68 越南 69.83 美国 61.12 德国 57.57 荷兰 50.54 2020 中国 335.79 越南 71.07 德国 55.53 美国 50.12 荷兰 49.91 2021 中国 481.36 荷兰 74.79 越南 71.93 德国 62.49 美国 62.32 注:由于篇幅所限,本表仅列出各年度排名前5位的国家(地区)。各国家(地区)右侧为出口额,保留小数点后两位。亚洲其他地区一般指以中国台湾地区为主要统计对象的区域。 2.3 出口边际
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认为,一国(地区)对外贸易的增长可沿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两方面推动[24]。根据司增绰等[50]的研究,将中国体育产品出口分解为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分析中国体育产品出口增长背后的驱动力量。出口地-时间-产品-目的地层面的扩展边际的定义见式(1):
$$ {EM}_{cdit}=\frac{\displaystyle {\sum} _{i\in {I}_{cdijt}}{p}_{wdijt}{q}_{wdijt}}{\displaystyle {\sum} _{i\in {I}_{wdijt}}{p}_{wdijt}{q}_{wdijt}} $$ (1) 其中,
$ c $ 代表中国,$ d $ 为中国体育产品出口目的地,$ w $ 表示世界,$ i $ 为体育产品,$ p $ 和$ q $ 分别是体育产品出口价格和数量,$ t $ 表示时间。扩展边际表示中国与世界重合的体育产品出口种类的出口额占世界总出口额的比重,这代表了中国出口的体育产品种类与世界出口的体育产品种类的重叠程度。扩展边际越大说明中国相对世界而言出口的体育产品种类越丰富[51]。出口地-时间-产品-目的地层面的集约边际的定义见式(2):
$$ {IM}_{cdit}=\frac{\displaystyle {\sum} _{i\in {I}_{cdijt}}{p}_{cdijt}{q}_{cdijt}}{\displaystyle {\sum} _{i\in {I}_{cdijt}}{p}_{wdijt}{q}_{wdijt}} $$ (2) 集约边际表示在中国与世界出口重叠的体育产品出口种类中中国出口额在世界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集约边际越大说明在重叠体育产品的世界总出口额中中国出口份额越大[51]。
表3为1996—2021年中国体育产品出口边际。就扩展边际而言,1996—2001年中国体育产品出口扩展边际缓慢波动增长,平均达到约0.89589。在加入WTO之后,市场准入扩大、贸易壁垒减少以及贸易便利化提高使得中国体育产品出口扩展边际显著上升,至2007年达到约0.93865。这表明中国体育产品出口种类齐全、覆盖面广,包含了世界体育产品市场上的大部分种类产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给中国体育产品出口扩展边际造成一定冲击,国际需求减少、全球供应链不稳定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使得中国体育产品出口种类有所减少,但仍处于较高水平,2009年和2010年更是增长至0.94以上。在总体上,1996—2021年中国体育产品出口扩展边际平均达到约0.91838,体育产品出口多样化程度较高。
表 3 1996—2021年中国体育产品出口边际Table 3. Margins of China's sports product export from 1996 to 2021年份 扩展边际(EM) 集约边际(IM) 数值 增长率/% 数值 增长率/% 1996 0.88767 0.17700 1997 0.88299 −0.53 0.20514 15.90 1998 0.90776 2.80 0.20106 −1.99 1999 0.88879 −2.09 0.19800 −1.52 2000 0.90786 2.14 0.23251 17.43 2001 0.90026 −0.84 0.22968 −1.22 2002 0.91107 1.20 0.27279 18.77 2003 0.91396 0.32 0.30263 10.94 2004 0.91014 −0.42 0.28831 −4.73 2005 0.91020 0.01 0.33217 15.21 2006 0.92620 1.76 0.34406 3.58 2007 0.93865 1.34 0.37051 7.69 2008 0.93623 −0.26 0.37459 1.10 2009 0.94796 1.25 0.37030 −1.14 2010 0.94435 −0.38 0.39548 6.80 2011 0.93488 −1.00 0.38957 −1.50 2012 0.93854 0.39 0.40433 3.79 2013 0.92964 −0.95 0.40475 0.11 2014 0.94686 1.85 0.38434 −5.04 2015 0.94144 −0.57 0.40648 5.76 2016 0.91163 −3.17 0.37482 −7.79 2017 0.88239 −3.21 0.38268 2.10 2018 0.91690 3.91 0.36817 −3.79 2019 0.92534 0.92 0.34190 −7.14 2020 0.91978 −0.60 0.36524 6.83 2021 0.91652 −0.35 0.40762 11.60 从集约边际看,1996—2001年中国体育产品出口数量已经有一定的增长,其间平均约为0.20723。在加入WTO之后,增长更为迅速,到2008年达到约0.37459。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2009年小幅下降1.14%,但此后至2015年,集约边际全部大于0.38,2012、2013和2015年更是达到0.4以上。此后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体育产品出口集约边际波动下降,2019年约为0.34190,但2020年疫情暴发之后,中国体育产品出口集约边际反而增长6.83%,2021年更是增长11.60%,达到约0.40762,仍处于较高水平。疫情期间人们对体育产品的需求增加,以及中国体育产品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供应链优势,反而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体育产品出口的集约边际。从总体看,1996—2021年中国体育产品出口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都处于较高水平,共同拉动了中国体育产品出口的增长。
2.4 分类体育产品出口特征
表4为1996—2021年中国分类体育产品出口额的加总
2 。其中,出口总额超过千亿美元的有950410和950490,分别达到约1261.47亿美元和1403.39亿美元,均位列世界第一。出口总额世界排名相对较低的为890391和890392,排名分别为第21位和第20位。总体而言,在36种体育产品中,1996—2021年出口总额排名世界第一的有26种,排名最低的890391也达到第21位,出口份额超过50%的有950410、950490、950659、950669、950691以及950710,25种体育产品出口占世界体育产品出口总额超过20%,中国体育产品出口总额和分类出口额都世界领先。表 4 1996—2021年中国分类体育产品出口总额Table 4. Total exports of classified sports products in China from 1996 to 2021HS96编码 出口总额/亿美元 出口总额世界排名 出口总额世界占比/% 420321 26.19 1 21.87 640212 18.39 5 9.02 640312 4.72 1 23.66 640319 146.84 1 22.80 640411 358.80 2 21.43 843280 14.39 4 6.56 890310 24.69 1 27.29 890391 3.43 21 0.74 890392 12.89 20 0.62 890399 19.36 7 3.74 950410 1261.47 1 52.77 950420 27.82 1 42.70 950430 83.72 3 11.31 950440 32.83 1 20.32 950490 1403.39 1 53.08 950611 12.17 6 4.91 950612 9.39 5 9.02 950619 13.62 1 19.75 950621 4.27 1 16.14 950629 102.66 1 40.04 950631 107.38 1 31.72 950632 13.93 3 11.32 950639 158.04 1 41.77 950640 24.39 1 42.46 950651 29.30 1 44.66 950659 41.20 1 58.34 950661 13.91 1 25.24 950662 112.63 1 43.23 950669 57.21 1 58.64 950670 104.66 1 49.84 950691 839.79 1 52.52 950699 465.74 1 39.22 950710 102.84 1 57.45 950720 18.65 1 27.24 950730 56.11 1 35.30 950790 79.24 1 34.96 近年来,全球体育产业蓬勃发展,消费者对体育产品和设备的需求不断攀升,中国作为体育产品的制造和出口大国,正得益于全球体育市场的快速扩张。中国拥有庞大而成熟的制造业基础和生产体系,在体育产品制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能够以较低的成本高效生产各类体育用品和装备,使得中国体育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竞争力。中国体育产业还拥有完善的供应链网络,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制造和出口,形成了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有充足的全球市场供给能力。中国体育产品出口扩展边际较高,产品种类丰富,多样化的产品能够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中国体育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额。中国体育产品制造企业与国际知名体育品牌通过代工、加工和品牌授权等形式展开合作,并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有利于中国体育产品全球市场的拓展。
此外,全球体育产业的数字化趋势推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购买体育产品,而中国的数字经济以及电商发展全球领先,降低了搜寻和匹配成本,提高了产品销售效率。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动了中国体育产品出口的增长并使其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3. 中国体育产品出口质量国际比较
通过对中国体育产品总体以及分类出口总额的分析看,中国体育产品出口规模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但如果仅以绝对规模来评估我国体育用品的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就可能忽略一些本质性的因素,从而导致对我国体育用品的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缺乏深刻认识[7],而体育产品出口质量是一国体育科技水平及企业综合运营能力的体现,更能反映体育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从体育产品的商品属性看,体育商品质量的合意性体现在体育市场提供的体育产品与服务要能够满足购买者对于使用价值的需求[2]。因此,应通过横向对比中国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同一时间节点的体育产品出口质量,得出中国体育产品质量在国际体育产品市场的相对地位,动态刻画中国体育产品出口究竟“强不强”。结合对中国体育产品出口规模的国际比较,从更深层次把握中国体育产品出口状况。
3.1 测度方法:相对单位价值法
本文对中国体育产品出口质量的测度主要是为了分析其在世界各国和地区体育产品出口质量排名中的位置,强调的是相对概念,因此,在借鉴魏方[40]的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相对单位价值法,基于BACI数据库中1996—2021年全球体育产品出口数据,分析中国体育产品出口质量的时空演化与相对地位。在数据处理方面,剔除相关缺失值。此外,由于出口单位价值可能因错误记录以及其他非市场因素所导致的极小贸易数量等造成极端值的出现,借鉴魏方[40]的方法,对其进行上下两端2.5%的缩尾处理。
首先,计算
$ t $ 时期$ r $ 出口到$ d $ 的$ i $ 体育产品的单位价值$ {uv}_{ridt} $ :$$ {uv}_{ridt}=\frac{{tv}_{ridt}}{{tq}_{ridt}} $$ (3) 其中,
$ {tv}_{ridt} $ 为$ t $ 时期$ r $ 出口到$ d $ 的$ i $ 体育产品总价值,$ {tq}_{ridt} $ 为总数量。其次,对来源地
$ r $ 出口至其所有目标市场的$ i $ 体育产品单位价值以出口份额为权重的加权平均值$ {uv}_{riwt} $ 进行测算:$$ {uv}_{riwt}=\sum _{d\in D}\frac{{tv}_{ridt}}{\displaystyle {\sum} _{d\in D}{tv}_{ridt}}\times {uv}_{ridt} $$ (4) 其中,
$ w $ 代表世界体育产品市场,$ D $ 为来源地$ r $ 出口$ i $ 体育产品的目标市场集合。进一步,将
$ t $ 时期全球所有来源地$ r $ 出口世界市场的$ i $ 体育产品单位价值$ {uv}_{riwt} $ 以出口份额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到$ {uv}_{wiwt} $ :$$ {uv}_{wiwt}=\sum _{r\in R}\frac{{tv}_{riwt}}{\displaystyle {\sum} _{r\in R}{tv}_{riwt}}\times {uv}_{riwt} $$ (5) 其中,
$ R $ 代表全球$ i $ 体育产品的出口来源地集合。此时,可测算$ t $ 时期来源地$ r $ 出口至目的地$ d $ 的$ i $ 种类细分体育产品质量水平$ {Q}_{ridt} $ :$$ {Q}_{ridt}=\frac{{uv}_{ridt}}{{uv}_{wiwt}} $$ (6) 其中,
$ {Q}_{ridt} $ 表示同一时期$ r $ 出口到$ d $ 的$ i $ 体育产品单位价值$ {uv}_{ridt} $ 与该体育产品的世界平均出口单位价值$ {uv}_{wiwt} $ 的比值。基于式(6),可测算
$ t $ 时期来源地$ r $ 对目的地$ d $ 的分类体育产品及国家(地区)整体层面$ s $ 的体育产品出口质量$ {Q}_{rsdt} $ :$$ {Q}_{rsdt}=\sum _{i\in {I}_{s}}\frac{{tv}_{ridt}}{\displaystyle {\sum} _{i\in {I}_{s}}{tv}_{ridt}}\times {Q}_{ridt} $$ (7) 其中,
$ {I}_{s} $ 代表相应体育产品分类或国家(地区)整体层面上的细分种类出口体育产品集合。不考虑出口目的地维度,
$ t $ 时期来源地$ r $ 向世界市场出口体育产品的质量水平为$ {Q}_{rit} $ :$$ {Q}_{rit}=\frac{{uv}_{riwt}}{{uv}_{wiwt}} $$ (8) 基于式(8),可测算
$ t $ 时期来源地$ r $ 对世界市场分类体育产品及国家整体层面$ s $ 的体育产品出口质量$ {R}_{rst} $ :$$ {Q}_{rst}=\sum _{i\in {I}_{s}}\frac{{tv}_{rit}}{\displaystyle {\sum }_{i\in {I}_{s}}{tv}_{rit}}\times {Q}_{rit} $$ (9) 其中,
$ {I}_{s} $ 同样代表相应体育产品分类或国家(地区)整体层面上的细分种类出口体育产品集合。3.2 出口质量趋势
图2为1996—2021年中国体育产品出口质量排名变动情况。1996年,中国体育产品出口质量排第141位,到2000年波动上升至第87位,之后又呈波动下降之势,2013年排第165位,此后仍呈波动之势。从总体而言,中国体育产品出口质量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与常年位居世界第一的中国体育产品出口总量相比,体育产品的出口质量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与之远不相称。传统粗放型的出口贸易模式推动了中国贸易量的增长,但对质的忽视以及对资源禀赋的依赖导致了出口质量的下降[40],基于规模优势的发展路径形成了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5]。
我国体育用品的出口集中度较高,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长期以来走的是代工、贴牌和加工贸易的粗放型发展道路,产业、贸易结构存在明显的失衡问题,核心生产要素(如研发、设计人才)比较匮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体育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7]。中国体育产品出口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企业试图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获得价格竞争优势,然而追求低成本往往是以使用劣质原材料或放松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控来实现的,导致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供应链不稳定、供应商质量不可靠等问题也会影响出口产品的质量。
尽管我国在制造业方面有着强大的基础和产能,但在某些高端技术和工艺方面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而高品质体育产品往往需要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精密的制造工艺。相关技术和工艺的不足会限制体育产品出口质量的提升。技术创新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然而一些体育产品生产企业可能会依赖传统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创新投入不足,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升。
在过去,我国体育产品出口过程中还可能存在质量监管不严格的问题,导致部分低质产品流入国际市场,尽管已经逐渐加强了对产品质量的监管,相关问题仍可能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体育产品的国际市场声誉。此外,全球体育产品市场品牌竞争激烈,国际知名品牌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处于优势主导地位,相比之下,我国国际知名的体育品牌相对缺乏,整体国际品牌形象不佳,甚至被贴上了低质的“标签”。
我国一直是体育用品制造大国,也是全球体育用品制造基地。但规模优势并不能直接转化为质量优势,目前我国体育制造业依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处于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中低端地位[5]。欧美发达国家掌控了全球体育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产品附加值较高,有更加充分的研发投入来提高体育产品质量,从而提高技术壁垒,保持竞争优势,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长期锁定在全球体育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中国体育产品出口质量在全球范围内相对较低的地位与中国体育产业在全球体育产业价值链中面临的“低端锁定”不无关系。另外,中国体育产品出口规模远远领先世界其他国家(地区),而相对单位价值法从本质上仍是价格的比较,以相对单位价格来衡量出口质量,得出较低的质量排名,说明中国体育产品出口的整体价格偏低,仍是“低价走量”。
3.3 主要国家出口质量比较
图3为1996—2021年部分主要体育产品出口国与中国体育产品出口质量的比较。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越南分别位列1996—2021年世界体育产品出口总额的第2至第6位,是中国体育产品贸易的主要竞争对手,所以选择这5个国家与中国进行比较。从日本体育产品出口质量整体处于领先地位,作为亚洲的发达经济体,经济总量一度位居世界第二,其体育产业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较高的技术水平、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的体育产品出口质量整体高于中国。美国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意大利也是发达经济体,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需的人才、科技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均拥有世界知名的体育品牌,其体育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较强的影响力。与越南相比,中国的体育产品出口质量在多数年份仍相对较低。越南近年来大力实施“改革开放”,2006年加入WTO,大力吸引外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更是中美经贸摩擦的受益者。随着近年来技术水平的提高、供应链的优化、人才技能的提升以及对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的吸收等,越南体育产品出口质量得到不断提升。虽然越南整体经济实力与中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体育产品出口质量总体相对较高,这更加说明中国体育产品出口质量亟待提升。无论是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还是与发展中国家越南相比,中国体育产品出口质量都相对较低。
3.4 分类体育产品出口质量排名
采用1996—2021年世界体育产品出口数据,并剔除相关缺失值,对单位价值进行上下两端2.5%的缩尾处理,测度分析中国分类体育产品的出口质量世界排名。表5为1996—2021年中国分类体育产品出口总体质量排名
3 。中国分类体育产品出口质量在世界排名最高的仅为950611的第35名,其次为世界排名第51位的950621,世界排名200以下的有950691和950699,超过半数以上的体育产品种类排名在100位之后,与大部分体育产品种类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一相比,中国分类体育产品出口质量仍相对较低。中国体育产品出口质量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低价竞争策略导致的低质、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不足、缺乏高端品牌、质量监管不严以及产业链的“低端锁定”等,这些因素综合影响了中国体育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质量控制,导致出口质量相对较低。表 5 1996—2021年中国分类体育产品出口总体质量排名Table 5. Overall quality ranking of China's classified sports product exports from 1996 to 2021HS96编码 出口质量排名 HS96编码 出口质量排名 420321 102 950621 51 640212 97 950629 192 640312 84 950631 71 640319 126 950632 142 640411 93 950639 87 843280 112 950640 169 890310 174 950651 60 890391 91 950659 110 890392 59 950661 147 890399 123 950662 164 950410 59 950669 136 950420 173 950670 137 950430 126 950691 224 950440 94 950699 213 950490 117 950710 122 950611 35 950720 145 950612 102 950730 136 950619 140 950790 196 4. 进一步探讨:基于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分析
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衡量一国(地区)总体或者具体行业出口竞争力的指标,陈琳等[52]使用TC衡量了高科技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齐玮等[53]基于TC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测度与国际比较。运用TC对中国体育产品出口竞争力展开进一步分析,计算公式如下:
$$ {TC}_{idt}=\frac{{E}_{idt}-{M}_{idt}}{{E}_{idt}+{M}_{idt}} $$ (10) 其中,
$ TC $ 表示贸易竞争力指数,$ E $ 表示出口,$ M $ 表示进口,$ i $ 和$ d $ 表示贸易双方,$ t $ 表示时间。TC是特定时期内一国(地区)净出口与进出口贸易总额之比,取值范围在−1~1,取值越大表示国际竞争力越强。运用1996—2021年全球体育产品贸易数据,计算出世界各国(地区)的TC,并据此得出中国体育产品的TC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表6为1996—2021年中国体育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及世界排名。1996年,中国的体育产品TC约为0.83792,世界排名第6。此后至2003年,中国体育产品TC稳步提升,达到约0.97038,世界排名第1。自此以后,中国体育产品TC稳定保持在世界前二的位置。
表 6 1996—2021年中国体育产品贸易竞争力Table 6. Trad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sports products from 1996 to 2021年份 TC 世界排名 年份 TC 世界排名 1996 0.83792 6 2009 0.93368 1 1997 0.89309 5 2010 0.93125 1 1998 0.92134 3 2011 0.87894 1 1999 0.93527 4 2012 0.91092 2 2000 0.94836 2 2013 0.92262 1 2001 0.95764 2 2014 0.93273 1 2002 0.95684 2 2015 0.93652 1 2003 0.97038 1 2016 0.93088 2 2004 0.94594 2 2017 0.93274 2 2005 0.94339 2 2018 0.93012 2 2006 0.95131 1 2019 0.91280 1 2007 0.93790 1 2020 0.91588 2 2008 0.93682 1 2021 0.93003 2 从TC来看,中国体育产品出口堪称较“强”。但是,通过分析TC的测算公式可知,贸易竞争力的测算在根源上还是对出口规模的衡量,计算的是体育产品净出口占体育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净出口占比越高则TC越大。中国体育产品出口规模大,富有贸易竞争力,不是恰能说明中国体育产品出口较“强”吗?但是,中国体育产品出口在世界上占有较大市场份额,更多的是凭借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较大的生产规模、多样化的产品种类以及完善的产业链优势,而不是以质量优势所得。此处通过TC得出中国体育产品出口富有贸易竞争力仍属于规模之“大”的范畴,不是基于质量之“强”提高的贸易竞争力。
5. 结论与对策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高质量发展是应有之义。之于体育产业,一方面需要国内体育市场的高质量循环,另一方面需要体育产业高质量国际循环的相辅相成,双向集成全球优质资源禀赋,推动中国体育产业嵌入全球体育产业创新链,提高中国体育产业在世界体育产业价值链中的位势。但是,中国体育产品出口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出口规模大幅领先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质量在世界范围内则处于较低位置。本文结果显示,1996—2021年中国体育产品出口总额稳居世界第一,但中国体育产品出口质量处于较低水平,出口质量与出口总量的地位远不相称。进一步通过TC测得中国体育产品出口富有竞争力,但此现象仍是由出口规模较大所引起,而非由于出口质量的提升所推动。面对“大而不强”的“低层次繁荣”,中国体育产品出口在继续保持出口规模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质量的提升。中国体育产品出口质量在全球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可能是由于质量监管体系不完善、创新投入不足、价值链“低端锁定”困境以及品牌声誉不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推进中国体育产品出口高质量发展。
(1)优化营商环境,加强质量监管。中国体育产品整体及分类出口质量都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因此,需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无形的手”的资源配置功能的同时,充分运用“有形的手”制定完善的出口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要通过严格的法律规章制度和执法行为来维持体育市场的有序竞争,发挥体育市场的决定性资源配置作用,推动金融、人才、技术等要素的合理配置,充分激发体育市场主体的能动性,以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完善体育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国内体育产品市场以及外贸体育产品的质量监测,对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运输和售后服务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要制定体育产品质量等级体系,严禁销售和出口质量不合格的体育产品,在满足国内市场供给的情况下鼓励高质量体育产品的出口,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和优惠政策;要支持第三方质量检测与认证机构的发展,对体育产品开展独立检测,确保出口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认证要求。
(2)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研发。中国体育产品出口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低价低质”来获得出口“量”的竞争优势的,对此,需要加强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来获得“质”和“量”的同步提升。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是激发体育企业进行创新研发的前提,要构建完善的体育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坚决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探索体育产业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方案,推动体育产业知识产权的有序流转交易;要加大对体育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完善相关投融资体系,支持体育产品技术创新和新材料的研发,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品质;要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在体育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应用,推动传统体育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培育新兴数字体育产业业态,提高出口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和用户体验;要鼓励体育产品制造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高质量体育产品的开发,共享资源和技术成果,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的结合;对于高质量体育产品出口企业,可根据其研发投入给予一定比例的出口退税,提高企业进行创新研发的积极性。
(3)摆脱“低端锁定”,迈向价值高端。长期处于国际体育产业价值链的“低端锁定”困境可能是中国体育产品出口质量相对较低的原因之一。突破在体育产业价值链中“低端锁定”的不利局面,需要从依托低成本的比较优势战略转向依托创新力的竞争优势发展战略,提升中国体育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5];要培养和招引高端设计人才,提高设计水平,强化设计师队伍建设,通过富有创意的外观设计和功能性改进,增加体育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竞争力;要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档次,丰富产品功能,加大对高品质中间投入品的进口,同时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54];要组建体育产业出海的“联合舰队”,共享资源,加强合作,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高整体竞争力;要选择一批有实力的龙头体育企业,给予重点培育和支持,强化“龙头带动”效应;要优化供应链管理,建立稳定可靠的高品质原材料供应体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体育产品制造的稳定性和高品质;要打造完整的国内体育产业价值链,以强有力的体育产业内循环为依托,促进体育产业外循环相辅相成,嵌入全球体育产业创新链,提高中国体育产业在全球体育市场的国际分工地位。
(4)注重品牌打造,增强消费黏性。中国体育产品出口整体呈现“大而不强”的特征,缺乏国际知名体育品牌可能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体育产品往往缺乏国际知名品牌,而消费者常常把商品的质量与其原产国联系起来,即使中国体育产品出口质量有所提升,也会因为整体品牌声誉较低而被认为是低质的,并且为了改进产品质量而做出努力的单个企业得到的边际收益较低,其他企业可以通过“搭便车”来受益,从而产生逆向选择[55]。通过众多体育企业的品牌打造,逐步改变中国体育产品的整体品牌形象,对于提升我国体育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要树立精品品牌意识,找准目标定位,注重差异化发展,以高品质的体育产品和服务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要密切追踪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出口产品类别和结构,开发高质量产品;要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调研,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体育文化和消费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品设计,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要加大对体育产品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加强对国际知名体育赛事的赞助与合作,提升品牌形象和产品知名度;要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增强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根据反馈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和服务,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品质的体育产品,提高消费者对中国高质量体育产品的消费黏性。
作者贡献声明:任文龙:设计论文框架,搜集、处理数据,撰写、修改论文;作者贡献声明:顾江:提出论文选题,审核、指导修改论文。1 ①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未列出1996—2021年每年度世界各国(地区)体育产品出口总量排名。2 ①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未列出1996—2021年各年度中国分类体育产品出口额相关数据。3 ①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未列出1996—2021年各年度的中国分类体育产品出口质量排名。 -
表 1 体育产品出口编码
Table 1 Export codes of sports products
序号 HS96编码 序号 HS96编码 1 420321 19 950621 2 640212 20 950629 3 640312 21 950631 4 640319 22 950632 5 640411 23 950639 6 843280 24 950640 7 890310 25 950651 8 890391 26 950659 9 890392 27 950661 10 890399 28 950662 11 950410 29 950669 12 950420 30 950670 13 950430 31 950691 14 950440 32 950699 15 950490 33 950710 16 950611 34 950720 17 950612 35 950730 18 950619 36 950790 表 2 1996—2021年各年度世界体育产品出口额前5位的国家(地区)
Table 2 Top 5 countries (regions) in world sports product export value from 1996 to 2021
亿美元 年份 第1位 第2位 第3位 第4位 第5位 国家(地区) 出口额 国家(地区) 出口额 国家(地区) 出口额 国家(地区) 出口额 国家(地区) 出口额 1996 中国 47.26 美国 40.83 日本 26.25 亚洲其他 24.35 意大利 19.00 1997 中国 58.89 美国 41.70 日本 32.52 亚洲其他 21.58 意大利 18.29 1998 中国 57.71 日本 38.98 美国 38.44 意大利 18.41 亚洲其他 18.03 1999 中国 58.58 日本 50.19 美国 37.14 意大利 18.69 亚洲其他 16.95 2000 中国 71.56 美国 39.39 日本 34.30 亚洲其他 21.08 意大利 19.78 2001 中国 76.29 美国 37.65 日本 37.24 意大利 21.78 德国 19.30 2002 中国 99.02 美国 37.27 日本 30.32 德国 23.32 意大利 22.46 2003 中国 125.59 美国 42.84 意大利 27.57 德国 25.39 日本 21.83 2004 中国 132.72 美国 49.61 意大利 31.72 德国 29.61 法国 23.76 2005 中国 179.94 美国 57.43 日本 37.91 意大利 35.80 德国 27.12 2006 中国 225.54 美国 68.00 德国 43.73 意大利 37.22 日本 33.08 2007 中国 295.86 美国 89.33 德国 68.78 意大利 45.69 日本 42.31 2008 中国 337.97 德国 94.90 美国 94.04 意大利 46.91 日本 38.37 2009 中国 259.04 美国 71.49 德国 65.43 意大利 38.48 荷兰 29.12 2010 中国 292.94 美国 75.04 德国 62.35 意大利 35.62 荷兰 28.92 2011 中国 297.02 美国 75.04 德国 60.28 意大利 39.84 日本 29.09 2012 中国 284.94 美国 68.28 德国 49.27 意大利 32.21 英国 25.85 2013 中国 270.08 美国 63.62 德国 36.82 意大利 36.08 英国 23.77 2014 中国 279.71 美国 62.94 德国 45.06 意大利 43.68 越南 30.60 2015 中国 294.72 美国 55.98 德国 43.69 越南 38.07 意大利 35.79 2016 中国 272.21 美国 55.49 德国 47.72 越南 46.85 荷兰 37.56 2017 中国 327.89 美国 62.41 越南 57.65 德国 55.18 意大利 39.19 2018 中国 334.73 美国 61.40 德国 60.86 越南 59.92 荷兰 44.54 2019 中国 308.68 越南 69.83 美国 61.12 德国 57.57 荷兰 50.54 2020 中国 335.79 越南 71.07 德国 55.53 美国 50.12 荷兰 49.91 2021 中国 481.36 荷兰 74.79 越南 71.93 德国 62.49 美国 62.32 注:由于篇幅所限,本表仅列出各年度排名前5位的国家(地区)。各国家(地区)右侧为出口额,保留小数点后两位。亚洲其他地区一般指以中国台湾地区为主要统计对象的区域。 表 3 1996—2021年中国体育产品出口边际
Table 3 Margins of China's sports product export from 1996 to 2021
年份 扩展边际(EM) 集约边际(IM) 数值 增长率/% 数值 增长率/% 1996 0.88767 0.17700 1997 0.88299 −0.53 0.20514 15.90 1998 0.90776 2.80 0.20106 −1.99 1999 0.88879 −2.09 0.19800 −1.52 2000 0.90786 2.14 0.23251 17.43 2001 0.90026 −0.84 0.22968 −1.22 2002 0.91107 1.20 0.27279 18.77 2003 0.91396 0.32 0.30263 10.94 2004 0.91014 −0.42 0.28831 −4.73 2005 0.91020 0.01 0.33217 15.21 2006 0.92620 1.76 0.34406 3.58 2007 0.93865 1.34 0.37051 7.69 2008 0.93623 −0.26 0.37459 1.10 2009 0.94796 1.25 0.37030 −1.14 2010 0.94435 −0.38 0.39548 6.80 2011 0.93488 −1.00 0.38957 −1.50 2012 0.93854 0.39 0.40433 3.79 2013 0.92964 −0.95 0.40475 0.11 2014 0.94686 1.85 0.38434 −5.04 2015 0.94144 −0.57 0.40648 5.76 2016 0.91163 −3.17 0.37482 −7.79 2017 0.88239 −3.21 0.38268 2.10 2018 0.91690 3.91 0.36817 −3.79 2019 0.92534 0.92 0.34190 −7.14 2020 0.91978 −0.60 0.36524 6.83 2021 0.91652 −0.35 0.40762 11.60 表 4 1996—2021年中国分类体育产品出口总额
Table 4 Total exports of classified sports products in China from 1996 to 2021
HS96编码 出口总额/亿美元 出口总额世界排名 出口总额世界占比/% 420321 26.19 1 21.87 640212 18.39 5 9.02 640312 4.72 1 23.66 640319 146.84 1 22.80 640411 358.80 2 21.43 843280 14.39 4 6.56 890310 24.69 1 27.29 890391 3.43 21 0.74 890392 12.89 20 0.62 890399 19.36 7 3.74 950410 1261.47 1 52.77 950420 27.82 1 42.70 950430 83.72 3 11.31 950440 32.83 1 20.32 950490 1403.39 1 53.08 950611 12.17 6 4.91 950612 9.39 5 9.02 950619 13.62 1 19.75 950621 4.27 1 16.14 950629 102.66 1 40.04 950631 107.38 1 31.72 950632 13.93 3 11.32 950639 158.04 1 41.77 950640 24.39 1 42.46 950651 29.30 1 44.66 950659 41.20 1 58.34 950661 13.91 1 25.24 950662 112.63 1 43.23 950669 57.21 1 58.64 950670 104.66 1 49.84 950691 839.79 1 52.52 950699 465.74 1 39.22 950710 102.84 1 57.45 950720 18.65 1 27.24 950730 56.11 1 35.30 950790 79.24 1 34.96 表 5 1996—2021年中国分类体育产品出口总体质量排名
Table 5 Overall quality ranking of China's classified sports product exports from 1996 to 2021
HS96编码 出口质量排名 HS96编码 出口质量排名 420321 102 950621 51 640212 97 950629 192 640312 84 950631 71 640319 126 950632 142 640411 93 950639 87 843280 112 950640 169 890310 174 950651 60 890391 91 950659 110 890392 59 950661 147 890399 123 950662 164 950410 59 950669 136 950420 173 950670 137 950430 126 950691 224 950440 94 950699 213 950490 117 950710 122 950611 35 950720 145 950612 102 950730 136 950619 140 950790 196 表 6 1996—2021年中国体育产品贸易竞争力
Table 6 Trad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sports products from 1996 to 2021
年份 TC 世界排名 年份 TC 世界排名 1996 0.83792 6 2009 0.93368 1 1997 0.89309 5 2010 0.93125 1 1998 0.92134 3 2011 0.87894 1 1999 0.93527 4 2012 0.91092 2 2000 0.94836 2 2013 0.92262 1 2001 0.95764 2 2014 0.93273 1 2002 0.95684 2 2015 0.93652 1 2003 0.97038 1 2016 0.93088 2 2004 0.94594 2 2017 0.93274 2 2005 0.94339 2 2018 0.93012 2 2006 0.95131 1 2019 0.91280 1 2007 0.93790 1 2020 0.91588 2 2008 0.93682 1 2021 0.93003 2 -
[1] 黄海燕. 新时代体育产业助推经济强国建设的作用与策略[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1):20-26 [2] 任波,戴俊. 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困境、逻辑与路径:基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视角[J]. 体育与科学,2020,41(2):61-72 [3] 田广,郭敏. 我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对外贸易互动关系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8,33(5):399-406 [4] 江小涓. 体育产业发展:新的机遇与挑战[J]. 体育科学,2019,39(7):3-11 [5] 郭晗,任保平. 新时代我国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逻辑生成与路径选择[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0,37(3):291-297 [6] 张瑞林. 我国体育用品国际贸易优势分析[J]. 体育学刊,2011,18(6):32-36 [7] 刘洪铎,陈晓珊. 中、美、日体育用品出口质量的测度及比较[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2):52-58 [8] 陈子锐. 我国体育用品出口贸易的现状与对策探析[J]. 国际经贸探索,2008,24(3):19-23 [9] 何琳. 试论贸易自由化条件下我国体育用品出口的现状及对策[J]. 生产力研究,2010(4):178-179 [10] 王永祥. 体育用品出口贸易与我国宏观经济[J]. 生产力研究,2011(4):89-91 [11] 纪惠芬,杨明. 我国体育用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21,57(10):89-96 [12] 刘英梅,周良君.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与我国体育用品出口贸易的策略选择[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4):51-54,61 [13] 陈颇.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基于2006.1—2010.5月度数据的实证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7):18-25 [14] 王学实,潘磊. 人民币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2003—2014年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4):38-43 [15] 季雯婷,任文龙. 中国对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体育用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基于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检验[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4):70-77 [16] 郭新茹,曾嘉怡. 消费者异质性、文化距离与我国体育产品出口贸易:基于33个贸易伙伴国的实证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20,41(2):43-52 [17] 席玉宝,高守东,金涛. 我国体育用品加工贸易的历史地位与发展方向[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164-166 [18] 薛林峰,杨明. 我国体育用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5):42-49 [19] 钟华梅,王兆红,程冬艳. 体育用品出口贸易结构的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1):13-16,30 [20] 陈颇,刘波. 中国与 “一带一路” 国家体育用品贸易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2):37-43,79 [21] 蔡兴林,刘夏蕊. 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贸易的风险测算与评估:基于1996—2012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1):18-23 [22] 金礼杰,李柏. 中国体育用品出口贸易效率与潜力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5):47-55 [23] 朱焱,袁诗怡,张佃波. 中国与发达国家体育用品贸易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J]. 体育学刊,2023,30(3):69-75 [24] MELITZ M J. 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J]. Econometrica,2003,71(6):1695-1725 doi: 10.1111/1468-0262.00467
[25] 崔凡,邓兴华.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发展综述[J]. 世界经济,2014,37(6):138-160 [26] 余智. “新新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J]. 经济学动态,2013(1):112-117 [27] 郑自立. 文化科技融合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策略[J]. 当代经济管理,2019,41(2):53-59 [28] 李宏兵,文磊,林薛栋. 中国对外贸易的“优进优出”战略:基于产品质量与增加值率视角的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2019(7):33-46 [29] 余静文,彭红枫,李濛西. 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 世界经济,2021,44(1):54-80 [30] HENN C, PAPAGEORGIOU C, SPATAFORA N. Export quality in advanced and developing economies: Evidence from a new dataset[R]. WTO Staff Working Paper, No.ERSD-2015-02, 2015
[31] JAIMOVICH E,MERELLA V. Quality ladders in a ricardian model of trade with nonhomothetic preferences[J].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2012,10(4):908-937 doi: 10.1111/j.1542-4774.2012.01077.x
[32] 施炳展. 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测度与事实[J]. 经济学(季刊),2013,13(4):263-284 [33] KHANDELWAL A. The long and short (of) quality ladders[J].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10,77(4):1450-1476 doi: 10.1111/j.1467-937X.2010.00602.x
[34] HUMMELS D,SKIBA A. Shipping the good apples out? An empirical confirmation of the Alchian-Allen conjectur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4,112(6):1384-1402 doi: 10.1086/422562
[35] SCHOTT P K. Across-product versus within-product specializ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4,119(2):647-678 doi: 10.1162/0033553041382201
[36] HALLAK J C. Product quality and the direction of trad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6,68(1):238-265 doi: 10.1016/j.jinteco.2005.04.001
[37] 施炳展,王有鑫,李坤望. 中国出口产品品质测度及其决定因素[J]. 世界经济,2013,36(9):69-93 [38] KHANDELWAL A K,SCHOTT P K,WEI S J.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embedded institutional reform:Evidence from Chinese exporter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3,103(6):2169-2195 doi: 10.1257/aer.103.6.2169
[39] GERVAIS A. Product quality and firm heterogeneity in international trade[J].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15,48(3):1152-1174 doi: 10.1111/caje.12171
[40] 魏方. 中国出口质量的空间分布、阶梯动态与结构分解[J]. 国际贸易问题,2019(1):54-66 [41] 张杰,郑文平,翟福昕.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得到提升了么[J]. 经济研究,2014,49(10):46-59 [42] 李小平,周记顺,卢现祥,等. 出口的“质”影响了出口的“量”吗[J]. 经济研究,2015,50(8):114-129 [43] 余淼杰,张睿. 中国制造业出口质量的准确衡量:挑战与解决方法[J]. 经济学(季刊),2017,16(1):463-484 [44] 毛日昇,陈瑶雯. 汇率变动、产品再配置与行业出口质量[J]. 经济研究,2021,56(2):123-140 [45] 卢盛峰,董如玉,叶初升.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高质量出口吗:来自微观企业的证据[J]. 中国工业经济,2021(3):80-98 [46] 王纪元,肖海峰. 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及国际比较:基于嵌套Logit模型[J]. 农业技术经济,2018(3):133-142 [47] 周昀. 中国体育产品出口质量的测算及对出口贸易额的影响[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50(5):123-136 [48] 季雯婷,顾江. 中美体育用品贸易的竞争性、互补性及增长潜力的实证分析[J]. 体育科学,2018,38(8):19-25 [49] 陈保启,毛日昇. 中国国际贸易水平的测度分析:基于出口产品质量的主要经济体间比较[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35(4):20-40 [50] 司增绰,周坤,吴兆红. 中国体育用品出口增长的三元边际及其影响因素[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4):41-48 [51] 蓝天,吕文琦. 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2018(12):67-81 [52] 陈琳,朱子阳. 金融发展、金融结构与高科技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国际经验及启示[J]. 世界经济文汇,2019(3):57-72 [53] 齐玮,何爱娟. 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竞争力测度与国际比较[J]. 统计与决策,2020,36(5):91-94 [54] 贺梅,王燕梅. 危机冲击能否倒逼中国制造业产品质量提升:基于行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差异的分析[J]. 经济评论,2019(2):17-33 [55] CHIANG S C,MASSON R T. Domestic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xport quality[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88,29(2):261−270 doi: 10.2307/2526665
-
期刊类型引用(5)
1. 周佳惠,李芃松. 中国对金砖国家的体育用品贸易出口效率与潜力——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5(01): 112-117+137 . 百度学术
2. 顾江,刘玉杰,田晓仪. 效率变革与动力变革双维视角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南京社会科学. 2024(02): 47-55+64 . 百度学术
3. 薛冰. 治理视角下河南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当代体育科技. 2024(07): 74-78 . 百度学术
4. 孙晨,李海. 数字经济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创新通路.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4(04): 102-109 . 百度学术
5. 余文夏,李桥兴,吴俊芳. 数字化助力我国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述评与展望.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4(05): 48-55+62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