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期刊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青少年运动员价值观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薛鹏飞, 曹景川, 连小刚, 樊峻甫

薛鹏飞,曹景川,连小刚,等.青少年运动员价值观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4,48(12):84-91. DOI: 10.16099/j.sus.2024.04.20.0002
引用本文: 薛鹏飞,曹景川,连小刚,等.青少年运动员价值观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4,48(12):84-91. DOI: 10.16099/j.sus.2024.04.20.0002
XUE Pengfei, CAO Jingchuan, LIAN Xiaogang, FAN Junfu. Value Implications, Realistic Challenges, and Practical Paths of Values Education for Young Athletes[J].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2024, 48(12): 84-91. DOI: 10.16099/j.sus.2024.04.20.0002
Citation: XUE Pengfei, CAO Jingchuan, LIAN Xiaogang, FAN Junfu. Value Implications, Realistic Challenges, and Practical Paths of Values Education for Young Athletes[J].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2024, 48(12): 84-91. DOI: 10.16099/j.sus.2024.04.20.0002

青少年运动员价值观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3BTY046);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4W06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薛鹏飞(ORCID:0009-0009-8310-9258),男,山西临汾人,山西财经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E-mail:476650143@qq.com

    通讯作者:

    连小刚(ORCID:0009-0004-5193-0846),男,河北保定人,长治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E-mail:lianxiaogang0912@126.com

  • 中图分类号: G80-05

Value Implications, Realistic Challenges, and Practical Paths of Values Education for Young Athletes

  • 摘要:

    青少年运动员是体育的未来和希望,其价值观状况关系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青少年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价值观教育对于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正当的价值判断、培育主体价值理性、塑造规范的行为自觉具有重要意义。现实中价值观教育方式单一、教育温情不足、教育效果欠佳使得青少年运动员的价值观教育面临一定挑战,形成价值认知被简化、价值认同被淡化、价值自正被弱化的现实困境。提出以下实践路径:以理开路,强化青少年运动员价值认知;以人共情,增进青少年运动员价值认同;以行践知,促进青少年运动员价值自正。

    Abstract:

    As the future of sports, young athletes' valu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industry, so it is crucial to help them to establish right values. Values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cultivating the legitimate value judgment of young athletes and their rationality towards values, and shaping their normative behavioral consciousness. In reality, however, due to the single method of values education, insufficient educational warmth and poor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the young athletes' values education faces certain challenges resulting in the reality of simplified values cognition, weakened values identification, and weakened values self-correction. The practical paths accordingly are proposed: start with reason to strengthen the values cognition of young athletes; empathize with others to enhance their values recognition; practice often to promote their values self-correction.

  • 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成才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和讨论的重要话题,青少年运动员成长为一名优秀运动员的标准不仅限于具备高超的技战术水平,其在竞赛中展现的行为和态度亦是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时指出:“提高现代竞技体育水平,既要靠气力,也要靠技力。运动员要有为国争光、勇创佳绩的志气,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加强技术创新,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不断提高训练和比赛水平。”[1]这一重要论述鲜明地指出了“气力”和“技力”的同等重要性,“气力”不容忽视。反观现实,中国运动员在世界杯赛、亚运会等赛场展现出的“气力”状态令人担忧,在2023年篮球世界杯赛结束后,篮球名宿“战神”刘玉栋在评价我国现役国家队篮球运动员时说:“上去都是软骨头,一点精气神都没有。”[2]2023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指出:“要以重走长征路的精神······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聚焦当前‘三大球’工作中存在的精神正气不足、作风不硬等突出问题。”[3]“精神正气不足、作风不硬”是通过运动员态度和行为折射出来的“气力”问题,面对现实,需要寻找一个强有力的抓手。鉴于价值观对行为和态度具有引导和调适作用,加强运动员价值观教育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价值观是人们区分“好与坏”“对与错”“符合与违背意愿”的共同观念,是基于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判断事物是否具有价值以及具有何种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4]。运动员价值观是指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过程中所抱持的一种独特信念,可帮助运动员选择与评价行为,确立目标以及可接受的行为标准[5]。价值观的形成主要在青少年阶段,运动员亦不例外。同时,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大多数运动员的成长成才处于青少年期。由此,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价值观教育成为奠定运动员职业生涯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关系着运动员的成长成才,也关系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价值判断是个体在认知基础上逐渐凸显出来的公共属性,是个体从公共精神视角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复杂关系所进行的正当性判断[6]。价值判断依靠人的主体性,通过自我意识形成主观判断,对于青少年运动员而言,受年龄、阅历、知识等因素的影响,其对于某一事物或某一行为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及有多大价值的认知和理解处于不完整阶段,无法做出正当的价值判断。

    在市场化、商业化的冲击下,运动员特别是成名的运动员被“明码标价”,其竞技能力、比赛成绩、培养潜力均被视为可交易的筹码,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商品”,其交易价值的多少与其地位高低紧密挂钩。更有部分运动员没有经受住金钱的诱惑与考验,在理想追求与现实利益之间选择了后者,不断将自己“贩卖”,通过经济获取能力彰显自身地位。例如,2016年10月,宁某某因未经批准私自代言广告等问题被国家队“开除”,3年后,其选择退役,结束职业生涯[7]。这样的结局不论对运动员个人还是我国竞技体育都是很大的损失。此类现象并非个案,这是运动员价值判断出现偏差的直接体现。

    运动员价值观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培养个体的价值判断能力,避免做出失当性价值判断,出现偏离社会主流价值的现象。运动员的价值判断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逐渐形成的。运动员的成长并不是独立的,在家庭、学校(俱乐部)与社会叠加融合的场域中,他们对于体育价值的判断不可避免地受到各方因素的影响。拥有正当的价值判断是运动员适应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是否拥有正当的价值判断也成为检验运动员人格是否健全的重要指标。因此,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培养运动员正当的价值判断能力,引导运动员能够依据价值判断标准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评价。

    价值理性是主体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价值及其追求的自觉意识,是主体用以掌控自身意志与行为的精神力量[8]。价值理性依靠个体认知理解客观事物的价值,并产生合乎理性的价值观念,强调对个体主体性的培养。对于运动员而言,价值理性体现在个体对于客观事物背后事实真相的理性认知,并认同事物价值的合理性。竞技体育的固有属性决定其天然地含有“竞争”的价值取向,而在现实层面,青少年运动员存在竞争意识不强的问题,这与竞技体育所倡导的“竞争”存在明显偏差。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一般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参赛中,也出现在国家队运动员群体中。

    对于国家队运动员而言,他们是“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时代化身。但在实践中存在这样一种“怪象”,运动员为所属管理单位(学校、俱乐部)参赛时积极主动,为国家队参赛时消极被动。追问原因,为所属管理单位参赛时只有积极主动才有机会赢得更多奖励,而为国家参赛时一旦发生伤病,会影响甚至失去回归管理单位后争取奖励的资本。因此,运动员代表国家队出战时,难以调动自身积极性,竞技状态低迷,缺少竞争精神,出现“态度”问题。当面对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时,运动员无法坚守集体利益至上的信念,这是运动员的主体价值理性受到外在利益侵害的典型事例。

    在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个人主义价值观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的现实中,对运动员进行价值观教育要从深层次挖掘运动员价值理性的主体自觉,激发运动员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反思,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自主构建起稳定的价值理性体系,使运动员在竞技体育实践中保持价值理性,坚定自身的集体主义立场。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客观现实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以及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的价值理性,这也是运动员价值观教育的一项重要意义。

    价值观对运动员的行为具有决定性和导向性作用,不论是培养运动员正当的价值判断还是主体价值理性,都是为塑造规范的行为自觉提供前提。价值观的习得与行为规范的形塑蕴含“知行合一”的辩证关系,这就要求个体的价值认知通过行为实践不断提升与完善[9]。运动员的价值观亦需要通过实践的不断检验,并在实践中得以升华。运动员的训练与参赛均是不断实践的过程,通过价值观教育,可使他们在面对价值冲突时能够依靠价值判断做出理性选择,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习惯。

    塑造规范的行为自觉是运动员价值观教育的本质要求。为了规范运动员行为,各级管理单位制定了运动员行为守则、运动员行为规范等诸多规范性文件,这些行为规范的执行依赖于运动员的自觉。在实践中,某些运动员为了达到追求比赛成绩的目标,采用不正当手段,做出超出规范要求的不当行为。例如,服用兴奋剂这类行为破坏了竞技体育公平竞争的环境,降低了竞技体育的公信力和吸引力,导致公众对竞技体育价值产生恶性反响,特别是对青少年正确体育价值观的树立造成误导。此外,还有部分运动员违背队内规定,私自参加超出行为规范要求的其他活动。运动员失范行为的出现多与追求利益相关联,家长、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管理者组成了利益关系链条,面对“利”与“义”的取舍时,倾向于“利”而舍弃了“义”。

    对运动员开展价值观教育,就是让运动员将规范要求内化为行为自觉,达到“知行合一”。运动员价值观教育关注运动员在实践中对于行为规范的自觉遵守,以此增强运动员的职业价值感和人生价值感,并通过实践强化价值情感体验,从外部规范制约转化为内部自我教化,逐渐形成规范的行为自觉。

    为更精准地掌握青少年运动员价值观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采用质性研究范式,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研究资料。根据质性研究方法的要求,为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选取访谈对象时遵循样本的充分性(sufficiency)和信息的饱和度(saturation of information)2个原则[10]。首先,根据研究目的,以年龄为主要抽样标准,同时考虑性别、地位层级、训练年限等差异,选取部分国家队、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山西省各市体育运动学校的现役青少年运动员为访谈对象,力求能够覆盖整个青少年运动员培养体系。这些运动员是价值观教育的直观受众,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可根据自身经验对研究所涉问题进行全面回答。其次,对访谈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当访谈已经能够覆盖研究问题所需的主题和信息,且后续访谈没有出现新主题或信息时,则认为信息达到饱和。最终,访谈了18名青少年运动员,包括12名男性、6名女性,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  1  受访者基本信息
    Table  1.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participants
    编号 性别 年龄/岁 训练年限/年 受教育程度 访谈形式
    GJD01 18 6 高中 线上
    GJD02 23 10 大学本科 线上
    GJD03 18 10 高中 线上
    GJD04 22 15 大学本科 线上
    TZY01 17 5 大专 面谈
    TZY02 16 3 中专 面谈
    TZY03 16 5 中专 面谈
    SXTY01 16 2 大专 面谈
    SXTY02 17 3 中专 线上
    SXTY03 14 1 初中 面谈
    SXCZ01 17 3 中专 面谈
    SXCZ02 16 4 初中 面谈
    SXYQ01 15 1 初中 面谈
    SXYQ02 16 2 中专 面谈
    SXLF01 15 4 初中 面谈
    SXLF02 13 1 初中 面谈
    SXDT01 16 5 中专 面谈
    SXDT02 12 5 初中 面谈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通过预约面谈的方式进行正式访谈,地点遵从受访者个人意愿随机选择,5名受访者因备战比赛、身体不适等个人原因选择在线上进行访谈。访谈时间控制在30~45 min,访谈提纲包括“您获得价值观信息的途径有哪些”“您怎么看待自己从事的体育事业”“您怎样判断自己行为的价值”“您怎样践行自己的价值观”等内容。在访谈实施前,征得受访者的知情同意,并对价值观内涵进行必要说明,保证受访者充分了解访谈目的和内容。访谈结束后,采用主题式分析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处理:①对访谈资料进行转录编码,并不断回顾原始资料,确保编码的准确性;②将访谈资料进行归类和概念化,并以新的方式进行组合;③对访谈资料进行二级编码,归纳出理论主题。根据访谈资料编码,归纳出青少年运动员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困境(表2),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表  2  青少年运动员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困境
    Table  2.  The current dilemma of values education for young athletes
    编号原始访谈例句概念化范畴化
    GJD02从小跟着师傅(教练员),教练员说什么就是什么教练员安排教育方式单一
    SXTY01对于为什么要练体育,练体育能给我带来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训练和比赛都是听教练员的
    SXCZ02有次比赛中,对方非法击打我了,教练员之前没有安排,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TZY01大多数时间都在训练,很少接受专门的价值观教育时间冲突
    GJD03训练、备战和参赛,事儿已经很多了
    SXDT01每天的训练很累了,没去想到底有啥价值精力有限
    SXTY02拿奖牌就是最大的价值吧,没有拿到奖牌,肯定不行拿奖牌
    SXCZ02比赛的时候肯定是奔着奖牌去的
    TZY01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吧,统一的那种教育更多是走过场走过场教育温情不足
    SXYQ02听过也看过好多,一时还想不起来
    SXTY03教练员讲过,当时说的什么,记不清了难以入心
    SXCZ01看过了就结束了
    SXYQ02缺少情感共鸣吧,往往都是当故事听缺少共情
    SXYQ01我们学习过女排精神,但总觉得离我太远,我的比赛达不到那个高度,我该咋比还是咋比
    TZY02教练员给我们说过要持有正确的价值观,但我自己还不是很清楚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被动接受
    GJD03每天的训练计划都是制定好的,多次重复才能有效果,教练员对训练很严肃
    SXCZ01我在比赛中努力遵守规则,但要是别人没遵守,我可能也会去做(不遵守规则)缺少自控教育效果欠佳
    SXLF02比赛那么激烈,冲动了
    SXYQ01我知道应该有好的价值追求,但这个影响因素太多了,体育嘛,还是要争名次的知行不一
    SXCZ02道理是那么回事儿,有时候到比赛中是另外一回事儿,还是成绩更重要
    SXLF01我有时候在比赛后会想一想,感觉尽力了,不知道自己到底做得好不好,至于有哪些价值,我说不清楚缺乏反思
    SXDT01比赛后主要想自己的技术哪儿没有发挥好,很少去想价值观表现得怎么样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通过访谈可知,当前对于青少年运动员价值观的主要教育方式为单向灌输式教育,青少年运动员主要通过教练员获取价值观信息,如有运动员说:“对于为什么要练体育,练体育能给我带来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训练和比赛都是听教练员的。”(SXTY01)由此可见,在大多数情况下,青少年运动员对于体育以及自身的价值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缺乏自觉思考和决策的机会。这就导致部分青少年运动员难以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在面对价值选择时难以做出正确决定,“有次比赛中,对方非法击打我了,教练员之前没有安排,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SXCZ02)。固化的价值观教育方式极易使青少年运动员的目标单一化,将自身的价值局限于取得优异竞技成绩,而忽视了体育所带来的其他价值。部分青少年运动员错误地认为,只有获得奖牌才能实现价值,如果成绩未达预期目标,就会对自身产生怀疑和否定,引发消极情绪,“拿奖牌就是最大的价值吧,没有拿到奖牌,肯定不行”(SXTY02)。体育的价值是多方面的,这部分运动员将体育价值等同于“奖牌”,由此不禁联想到“金牌主义”与“功利主义”。这两种主义的“盛行”给中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带来了诸多困惑,为了争夺金牌,抛弃其他价值追求,置体育精神于不顾的事件并不罕见。

    通过资料分析可知,青少年运动员对于“为什么要进行价值观教育”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虽然知道价值观教育很重要,但对为什么重要并不能进行准确解答,甚至对价值观教育存在抵触情绪。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育环境的影响,对青少年运动员的教育过于强调成绩,学校、教练员和家长往往都将重心放在比赛结果上,青少年运动员在这种环境下潜移默化地形成了“成绩至上”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是竞争环境的影响,竞技体育的竞争特色使青少年运动员时刻处于高压状态,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专注于提高竞技水平,而忽视了价值观认知的培养。

    青少年运动员的价值观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心灵和品格的塑造。在充满温情的教育氛围中,青少年运动员更容易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还有一个特殊原因,部分青少年运动员“背井离乡”,远赴外地接受训练,加之青春期心灵的敏感性,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感易出现较大波动。因此,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和教育更需要温情。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运动员的训练是“无情”和“枯燥”的,“每天的训练计划都是制定好的,多次重复才能有效果,教练员对训练很严肃”(GJD03)。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可能会引发运动员对体育价值的怀疑,把体育当作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无法体验体育的其他价值。长此以往,体育所倡导的努力拼搏、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等价值观逐渐被淡化。

    通过访谈可知,青少年运动员的价值观教育通常是生硬的灌输,他们只是机械性地熟知关于价值观的一些概念,并未真正理解和接受,在情感上也难以产生共鸣。有运动员说“教练员给我们说过要持有正确的价值观,但我自己还不是很清楚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TZY02),也有运动员说“我们学习过女排精神,但总觉得离我太远,我的比赛达不到那个高度,我该咋比还是咋比”(SXYQ01)。可见,青少年运动员的价值认同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分析访谈资料还发现,随着训练年限的增长,受到运动水平、参赛成绩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运动员的价值观不稳定,对体育价值的认同度也会发生变化。特别是训练年限较长的运动员,对身份有着较深的认识,对竞技体育价值具有较高的认同度。

    价值自正是指青少年自觉树立正确价值观,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价值自正能够帮助运动员在面对竞争、压力和诱惑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方向。分析访谈资料可知,当前青少年运动员的价值观教育效果并不理想,难以帮助运动员实现价值自正。其一,对运动成绩的过度追求。价值观教育往往存在纸面,留在口头。在竞技比赛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有些运动员仍会采取作弊、使用兴奋剂等不正当手段,表现出对体育精神和道德规范的漠视。相关研究[11]亦表明,随着竞争水平的增加,焦点转移到获胜和超越他人,运动塑造品质的能力以及体育道德水平会下降。可见,青少年运动员的价值观表现并未与其竞技水平并行,价值观教育需要持续开展。其二,缺乏自我反思与评价。青少年运动员对自身的价值缺少足够的反思和评价,无法客观评价自身表现,“我有时候在比赛后会想一想,感觉尽力了,不知道自己到底做得好不好,至于有哪些价值,我说不清楚”(SXLF01)。其三,价值观易受外界影响。青少年运动员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心智不稳定、不成熟,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我在比赛中努力遵守规则,但要是别人没遵守,我可能也会去做(不遵守规则)”(SXCZ01)。

    青少年运动员价值观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价值观教育体系不完善,在青少年运动员的日常学习与训练中,价值观教育虽有零星穿插,但未形成体系,难以发挥足够的教育功效。二是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青少年运动员受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影响,更加重视对短期目标和个人利益的追求,将实现体育价值视为长期的“远离者”,甚至“无用者”,忽视对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三是自身反思能力不足,青少年运动员更加注重外部的评价和奖励,忽视对自身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反思,难以发现自身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无法主动调整不当行为和错误价值观。

    时至今日,对于“运动员应当树立何种价值观”的追问与反思仍在持续。尽管通过“体教结合”“体教融合”等路径,运动员价值观教育成效有了飞跃,但仍面临一些困境。由此,开展更有说服力、更有渗透性和更高质量的价值观教育仍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包括价值认知、价值认同、价值实践3个层面,且3个层面依次发展。因此,对于青少年运动员价值观的引导需要在上述3个环节持续发力。

    一个人的价值观能够持续发展到高级层面取决于价值认知,依赖于基于价值认知形成的价值观念。由此,价值认知是青少年运动员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保障。对于青少年运动员而言,学(体)校仍是他们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要用好理论抓手,让其对“什么是竞技体育”“什么是运动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在强化价值认知层面,可结合马斯洛[12]需要层次理论开展,该理论指出,自我实现需要是指人对于自我发挥和自我完成的欲望,是一种使人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根据竞技体育的经典定义,竞技体育是指在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个人或群体)在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潜力的基础上,以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运动活动过程[13]。“挖掘潜能”“发挥潜能”“超越自我”是竞技体育所追求的固有目标,这与马斯洛主张的自我实现具有高度相似性。从这一层面讲,自我实现是运动员天然具备的价值观念。因此,引导运动员获得高层次需求,可帮助其充分认知自身价值以及竞技体育价值,建立正确价值观。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运动员因需要进行长期枯燥的运动训练,易产生逆反心理。从常规的教育引导反响中可见,理论说教式正面教育分散于日常学习和训练,呈现出碎片化特征,教育效果不突出。因此,需要选择更为有效的策略方法。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认知特征,无意识教育法是强化运动员价值认知的常用方法,应在此方法上下功夫。无意识教育法是指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的方法,对教育目的、方法和手段没有显性的表达,具有隐蔽性、间接性特点。运用无意识教育法能够避免因正面说教引发的逆反心理、摩擦乃至冲突,增加教育亲和力,提高教育效果[14]。无意识教育法的实施方式有多种,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文化渗透,即将价值元素融入运动员文化建设,利用文化活动开展时机,讲好竞技体育故事,弘扬竞技体育精神。固态的标语、景观、建筑物等都可以成为价值传递的载体。这些固态事物长期与运动员共存,在潜移默化中对运动员的价值观产生影响。此外,还可通过构建“家—校—社”联动格局,发挥协同作用,实现对青少年运动员价值认知的全方位强化。

    价值经情感体悟而呈现,价值认同是运动员能够将价值观念转化为价值行动的中间桥梁。因此,价值认同是青少年运动员价值观教育的情感保障。根据价值认同理论,价值认同指个体或社会共同体通过相互交往而在观念上对某一或某类价值的认可和共享,是人们对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定位和定向,并表现为共同价值观念的形成[15]。运动员的价值认同主要经历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3个阶段。认知认同是价值认同的逻辑起点,情感认同是价值认同的心理根基,行为认同是价值认同的最终归宿。对于青少年运动员而言,具有较高的价值认同度可对自身职业产生较强的认同感,在训练和比赛中能够全身心投入。同时,能够较好地控制和管理自身的情绪,表现出积极上进的职业态度,以获得公众的认可;反之,则出现消极态度,产生一系列恶性影响。

    增进青少年运动员的价值认同,应注重“以人共情”。一方面,管理者与运动员共情,通过满足运动员利益诉求增进价值认同。面对不同层次运动员的不同需求,管理者在现实中要积极给予回应,使其在参与竞技体育过程中获得满足,增进其对竞技体育的价值认同。另一方面,运动员与榜样共情,通过榜样力量增进价值认同。在中国竞技体育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榜样人物或团体,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女排”。“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是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集中反映了中国体育工作者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16]。榜样教育的核心是价值认同,榜样所展现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体现了当前社会所要求的价值观。运动员只有认同这种价值观,才能自觉对标榜样,学习榜样的内在价值,与榜样共情。同时,由于榜样就在“身边”,具有可亲性、可信性、可学性,可帮助运动员获取自我激励动力,增进价值认同,为自觉践行高尚价值观打下基础。

    行为认同是价值认同的最终归宿,也是进行价值观教育的落脚点,而价值自正是青少年运动员价值观教育的行动保障。一方面要求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比赛时展现良好的行为做派,通过刻苦训练、不断突破自我极限,在赛场上展示高超技能和顽强拼搏精神,努力为集体争得荣誉,同时在竞技过程中保持高度自律、遵守比赛规则,以公平、公正手段赢得比赛,坚守体育精神;另一方面要求青少年在参加社会活动时牢记自身身份,发挥榜样作用,以自身的影响力带动竞技体育事业发展,并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树立正确价值导向。

    促进青少年运动员的价值自正可采用价值澄清法和自我修养法。价值澄清法提出,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会经历7个步骤,包括自由选择、从多种可能中选择、对结果深思熟虑后再做选择、珍视选择、确认选择、根据选择采取行动、反复地行动[17]。对于运动员的价值观教育而言,前2个步骤要进行积极引导,避免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形成非主流价值观;后5个步骤是对确认价值选择的加深和巩固,可按照步骤依次进行。该方法适用于训练中后期的运动员,此阶段的运动员具备了较高水平的价值判断能力,且主体意识非常强烈,急需在实践中进行主动性表达。此时,应让运动员通过不断参与实践,积累经验,提高自主判断和自觉选择能力,形成符合自己的价值观。自我修养法强调,运动员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磨炼,其过程包括自我反省、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18]。自我反省即运动员对照一定标准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寻找不足;继而开展自我反思,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归因;最后在自我反思和自我反省的基础上实施自我修正。自我修养法主张从运动员角度出发,主动寻求自我改变。这就要求运动员积极寻找不足、感知差距,在不断反省和反思中进行自我内化教育,增强自我修养能力。

    青少年运动员是中国竞技体育的未来和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青少年运动员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依靠教育,开展青少年运动员价值观教育,对其培养正当的价值判断、培育主体价值理性和塑造规范的行为自觉具有重要意义。面对青少年运动员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困境,应当围绕强化价值认知、增进价值认同及促进价值自正,全力开展价值观教育,具体可采用无意识教育法、榜样教育法、价值澄清法和自我修养法等方法。通过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价值观教育,使其在取得优异竞技成绩的同时,成长为有道德、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中国体育接班人。

    作者贡献声明:
    薛鹏飞:设计论文框架,撰写论文;
    作者贡献声明:
    曹景川:提出论文选题,指导修改论文;
    作者贡献声明:
    连小刚:调研实践,修改论文;
    作者贡献声明:
    樊峻甫:查找文献,调研实践。
  • 表  1   受访者基本信息

    Table  1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participants

    编号 性别 年龄/岁 训练年限/年 受教育程度 访谈形式
    GJD01 18 6 高中 线上
    GJD02 23 10 大学本科 线上
    GJD03 18 10 高中 线上
    GJD04 22 15 大学本科 线上
    TZY01 17 5 大专 面谈
    TZY02 16 3 中专 面谈
    TZY03 16 5 中专 面谈
    SXTY01 16 2 大专 面谈
    SXTY02 17 3 中专 线上
    SXTY03 14 1 初中 面谈
    SXCZ01 17 3 中专 面谈
    SXCZ02 16 4 初中 面谈
    SXYQ01 15 1 初中 面谈
    SXYQ02 16 2 中专 面谈
    SXLF01 15 4 初中 面谈
    SXLF02 13 1 初中 面谈
    SXDT01 16 5 中专 面谈
    SXDT02 12 5 初中 面谈
    下载: 导出CSV

    表  2   青少年运动员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困境

    Table  2   The current dilemma of values education for young athletes

    编号原始访谈例句概念化范畴化
    GJD02从小跟着师傅(教练员),教练员说什么就是什么教练员安排教育方式单一
    SXTY01对于为什么要练体育,练体育能给我带来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训练和比赛都是听教练员的
    SXCZ02有次比赛中,对方非法击打我了,教练员之前没有安排,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TZY01大多数时间都在训练,很少接受专门的价值观教育时间冲突
    GJD03训练、备战和参赛,事儿已经很多了
    SXDT01每天的训练很累了,没去想到底有啥价值精力有限
    SXTY02拿奖牌就是最大的价值吧,没有拿到奖牌,肯定不行拿奖牌
    SXCZ02比赛的时候肯定是奔着奖牌去的
    TZY01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吧,统一的那种教育更多是走过场走过场教育温情不足
    SXYQ02听过也看过好多,一时还想不起来
    SXTY03教练员讲过,当时说的什么,记不清了难以入心
    SXCZ01看过了就结束了
    SXYQ02缺少情感共鸣吧,往往都是当故事听缺少共情
    SXYQ01我们学习过女排精神,但总觉得离我太远,我的比赛达不到那个高度,我该咋比还是咋比
    TZY02教练员给我们说过要持有正确的价值观,但我自己还不是很清楚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被动接受
    GJD03每天的训练计划都是制定好的,多次重复才能有效果,教练员对训练很严肃
    SXCZ01我在比赛中努力遵守规则,但要是别人没遵守,我可能也会去做(不遵守规则)缺少自控教育效果欠佳
    SXLF02比赛那么激烈,冲动了
    SXYQ01我知道应该有好的价值追求,但这个影响因素太多了,体育嘛,还是要争名次的知行不一
    SXCZ02道理是那么回事儿,有时候到比赛中是另外一回事儿,还是成绩更重要
    SXLF01我有时候在比赛后会想一想,感觉尽力了,不知道自己到底做得好不好,至于有哪些价值,我说不清楚缺乏反思
    SXDT01比赛后主要想自己的技术哪儿没有发挥好,很少去想价值观表现得怎么样
    下载: 导出CSV
  • [1] 坚定信心奋发有为精益求精战胜困难 全力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EB/OL]. [2024-10-15]. http://qh.people.com.cn/n2/2021/0121/c182753-34539840.html
    [2] 刘玉栋炮轰我们男篮:场上都是软骨头,配不上现在的荣誉与价值[EB/OL]. [2024-10-15]. https://news.sohu.com/a/724757636_121648491
    [3]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振兴“三大球”,打好足球翻身仗[EB/OL]. [2024-10-15]. 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23/03-12/9970033.shtml
    [4] 袁贵仁. 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9-142
    [5] 张东军,王斌. 运动员价值观研究述评[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3):305-309
    [6] 高洁. 价值判断的实质内涵及其对价值教育的实践指向[J]. 教育研究,2018,39(6):41-47
    [7] 宁泽涛与国家队矛盾始末 代言事件摧毁职业生涯[EB/OL]. [2024-10-15]. https://www.sohu.com/a/299438718_114977
    [8] 王彩云. 政治学视域中价值理性的回归[J]. 政治学研究,2013(6):94-103
    [9] 杨茂庆,周驰亮. 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的文化赋能与实践理路:基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背景[J]. 教育科学,2023,39(3):82-89 doi: 10.3969/j.issn.1002-8064.2023.03.012
    [10] 熊欢,李康壮. 当代中国健身文化中男性气质的自我呈现与主体建构[J].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4,48(8):27-38
    [11] 孙开宏,季浏,王坤. 青少年运动员体育道德结构及相关特征研究[J]. 体育科学,2013,33(3):56-61 doi: 10.3969/j.issn.1000-677X.2013.03.007
    [12] 马斯洛. 动机与人格[M]. 许金声,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53
    [13] 谷世权,过家兴. 试论“体育” 和“竞技运动”[J]. 体育科学,1983,3(3):6-16
    [14] 莫飞平. 略论无意识教育法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运用[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2(3):125-127
    [15] 汪信砚. 全球化中的价值认同与价值观冲突[J]. 哲学研究,2002(11):22-26
    [16] 黄莉,付志铭.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女排精神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4,39(1):7-11
    [17] 董刚. 论价值澄清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 中国成人教育,2007(20):159-160 doi: 10.3969/j.issn.1004-6577.2007.20.098
    [18] 傅琳凯,王柏棣. 论儒家自我修养方法的层次性[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83-186
  • 期刊类型引用(1)

    1. 魏静. 北京市朝阳区公务员身体形态与身体机能指标研究. 运动. 2018(23): 149-150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70
  • HTML全文浏览量:  22
  • PDF下载量:  27
  • 被引次数: 1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04-19
  • 修回日期:  2024-11-13
  • 刊出日期:  2024-12-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