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期刊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体育地理学研究动态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体育地理学研究动态[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20, 44(1): 30-30.
引用本文: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体育地理学研究动态[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20, 44(1): 30-30.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体育地理学研究动态

  •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现代体育中的时空特性发生了变革,学界开始重新审视体育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相关议题。在SSCI收录期刊Sport in Society最新一期的刊文中,巴西学者Flávia Ulian等运用Whats、Move等智能手机应用软件,采集了6名参与者15 d以上的运动形式、轨迹及相关音频等数据,分析其创建的时空日志,探讨2014年巴西足球世界杯赛举办地之一——伊塔克拉(Itaquera)本地居民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特点。该研究发现,赛事的举办虽然促进了房地产业的繁荣,但城市基础设施仍不健全,公共体育资源匮乏,不能满足居民对健康的诉求和对高质量生活的向往。该研究是运用手机数据解释空间行为与体育或身体活动移动关系的“初步尝试”,为更大规模的数据研究提供了参考。我国学者Tian Enqing在该期刊上的发文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体育地理学的研究前景,认为传统研究范式得以延续的同时,大数据的计算范式将给体育地理学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对大数据的“迷恋”不仅可能导致个人隐私保护不力、数据安全缺乏、数据不平等(如“数字鸿沟”)等社会公共问题,甚至还会产生忽视“小数据”方法(如民族志方法)的趋势。因此,作者呼吁:新时代亟待学界同仁的集体努力,重设研究议程;重视跨学科研究,通过引入新概念和新方法,不断拓展研究深度和广度;通过积极回应从全球到地方对体育的重大关切,最终推动体育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 田恩庆)

  • 期刊类型引用(4)

    1. 蔡红彬.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学的变革与发展. 陇东学院学报. 2022(02): 114-117 . 百度学术
    2. 董艳梅. 体育地理学课程开设及课程设置问卷调查. 当代体育科技. 2022(22): 5-8 . 百度学术
    3. 贺雅辉. 大数据时代下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研究.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21(10): 31-33 . 百度学术
    4. 吴坚,张业安. 国际为标·中国为本·青年为基——《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提升国际影响力实践. 编辑学报. 2020(01): 80-84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7
  • HTML全文浏览量:  84
  • PDF下载量:  41
  • 被引次数: 5
出版历程
  • 发布日期:  2020-01-14
  • 刊出日期:  2020-01-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

    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主办、我院赛事研究中心承办,以“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体育产业青年学者论坛于2010年11月14—15日在我院隆重举行。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产业处处长顾灏宁、体育产业分会秘书长张林教授、产业分会学术处主任曹可强教授、体育产业分会副秘书长陈锡尧教授出席了本次论坛。

    开幕式由曹可强主任主持,张林教授致辞。他代表体育产业分会对举办本次论坛表示祝贺,并对出席论坛的青年学者代表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祝愿,他希望青年学者们,能充分利用青年学者论坛这个平台,加强交流、提高自我,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顾灏宁处长在开幕式作了重要讲话。他围绕体育产业的政策发展、体育经营活动的发展、体育彩票的管理、国有资产的管理以及无形资产开发的管理等方面阐释了体育产业“十二五”发展思路,为青年学者代表指明了研究和发展方向。

    开幕式之后,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陈元欣副教授、成都体育学院经济管理系郭新艳博士、我院经济管理学院黄海燕博士分别在会上作了主题报告。

    本次论坛自去年首次成功举办以来,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院校的热烈响应。出席此次论坛的30余名青年代表分别来自7个省市和地区。会议期间,青年代表围绕体育赛事和城市发展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2010年11月20日,“全国武术论文报告会”在我院举行。本次报告会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与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主办,会议主题为:武术教育:理论、方法及对策。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的武术院系领导、专家及代表共14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共商武术教育发展大计。

    2010年9月,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织编创的《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开始在全国推广,迈出了武术教育发展的重要一步。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和体育瑰宝,如何通过教育传承中华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一直是学者们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次会议为探讨武术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搭建平台,得到了政府及全国专家的支持。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副院长陈国荣与会并致辞,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研究发展部部长罗卫民、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郭蓓、我院副院长陈佩杰、我院武术学院院长虞定海,及全国20多家高校武术院系的领导参加了开幕式。

    研讨会上,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康戈武研究员作了题为《武术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报告,总结了武术教育的发展历程,并提出找回个性、总结个性、发展个性,构建彰显个性的武术教育体系新理念,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共鸣。教育部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技术学科组副组长蔡仲林教授提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控制规模、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办学思路。此外,与会学者还从国学高度剖析了武术教育现状,以木桶原理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思考武术传承。会议期间,召开了全国武术院系主任研讨会,围绕“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问题,达成了培养专业内通才等主要共识,对今后指导全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

     据悉,此次会议成果将形成《中国武术研究·教育卷》,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

    201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