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案例研究本土化学理建构的新倡导
-
-
体育研究以人为对象,具有生动的案例场景和鲜活、独特的样本特征。在体育领域采用案例研究往往聚焦于剖析某一体育组织、体育赛事等案例的过程、特征或路径等。然而,体育案例研究应基于中国体育制度、发展阶段、现实条件和改革壁垒等社会性因素,以及体育教学、科学训练和健康促进等生物性因素的具体情境,构建本土化理论体系。中国体育发展之路为构建本土化体育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一方面,扎根中国体育现场作为体育案例研究的新视域。在研究过程中,因体育技能教学、体育赛事组织、训练计划制订、体育组织管理和体育技能评价等具有独特的学科特征,研究者应重视观察、参与、访谈、归纳、提炼和总结等实践性过程。依据案例研究“前因状况—事件·活动·选择—结果事件”的过程理论,采用目的性或理论性抽样的原则,遵循“什么人(Who)”“什么事(What)”“在哪里(Where)”“怎么样(How)”“为什么(Why)”的研究思路,以分析现实困境并与理论对话、综述文献并回顾研究现状、呈现案例并突出具体情境、分析理论并提出理论模型为研究框架,进行探索式或解释性案例分析,可探索运动训练、体育教学、体育管理、体育文化等领域所蕴含的理论。另一方面,构建中国体育理论成为体育案例研究的新目标。理论既是实践发展的指引,也是学术研究的目标。以国外体育或相关领域理论解释中国体育现象,通过训练指标检测评价训练质量,以及就体育社会现象进行表浅分析或成为当前我国体育领域研究的常态。体育案例研究应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深入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竞赛、全民健身、体育管理等现场,按照“突出情景—展示过程—揭示关系”的分析逻辑,从指导科学系统的运动训练实践中提炼具有推广、示范价值的训练规律和方案,从源远流长的民族体育文化中挖掘体育文化传承、传播和传递的本质属性和路径等。显然,体育案例研究不同于自然和社会学科领域的案例研究,研究者身居其中从体育实践中了解那些不可被量化甚至难以察觉但影响重大的训练、教学、政策等社会性、生物性因素,阐释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地位和普遍意义,形成对中国本土体育实践发展具有指导性、推广性、复制性价值的成果。
-
期刊类型引用(3)
1. 柳鸣毅,敬艳,孔年欣,尹子康,蔡静洁,彭李奥,郭成根. 体育案例研究的学理基础、基本要素与中国探索.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4(01): 12-21 . 百度学术
2. 刘娟. 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数字化评价的内在价值、阻滞因素与应对策略.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24(03): 78-84 . 百度学术
3. 姬爱冬,焦润艺,董德河,韩松岩,宋雅芳,白东艳. 传统阴阳丹法养生术在鼓励生育背景下的医学伦理重塑及教学策略. 武当. 2023(06): 54-57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09
- HTML全文浏览量: 251
- PDF下载量: 54
- 被引次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