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期刊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体育案例研究本土化学理建构的新倡导

柳鸣毅

柳鸣毅. 体育案例研究本土化学理建构的新倡导[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3,47(1):93-93.
引用本文: 柳鸣毅. 体育案例研究本土化学理建构的新倡导[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3,47(1):93-93.

体育案例研究本土化学理建构的新倡导

  • 体育研究以人为对象,具有生动的案例场景和鲜活、独特的样本特征。在体育领域采用案例研究往往聚焦于剖析某一体育组织、体育赛事等案例的过程、特征或路径等。然而,体育案例研究应基于中国体育制度、发展阶段、现实条件和改革壁垒等社会性因素,以及体育教学、科学训练和健康促进等生物性因素的具体情境,构建本土化理论体系。中国体育发展之路为构建本土化体育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一方面,扎根中国体育现场作为体育案例研究的新视域。在研究过程中,因体育技能教学、体育赛事组织、训练计划制订、体育组织管理和体育技能评价等具有独特的学科特征,研究者应重视观察、参与、访谈、归纳、提炼和总结等实践性过程。依据案例研究“前因状况—事件·活动·选择—结果事件”的过程理论,采用目的性或理论性抽样的原则,遵循“什么人(Who)”“什么事(What)”“在哪里(Where)”“怎么样(How)”“为什么(Why)”的研究思路,以分析现实困境并与理论对话、综述文献并回顾研究现状、呈现案例并突出具体情境、分析理论并提出理论模型为研究框架,进行探索式或解释性案例分析,可探索运动训练、体育教学、体育管理、体育文化等领域所蕴含的理论。另一方面,构建中国体育理论成为体育案例研究的新目标。理论既是实践发展的指引,也是学术研究的目标。以国外体育或相关领域理论解释中国体育现象,通过训练指标检测评价训练质量,以及就体育社会现象进行表浅分析或成为当前我国体育领域研究的常态。体育案例研究应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深入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竞赛、全民健身、体育管理等现场,按照“突出情景—展示过程—揭示关系”的分析逻辑,从指导科学系统的运动训练实践中提炼具有推广、示范价值的训练规律和方案,从源远流长的民族体育文化中挖掘体育文化传承、传播和传递的本质属性和路径等。显然,体育案例研究不同于自然和社会学科领域的案例研究,研究者身居其中从体育实践中了解那些不可被量化甚至难以察觉但影响重大的训练、教学、政策等社会性、生物性因素,阐释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地位和普遍意义,形成对中国本土体育实践发展具有指导性、推广性、复制性价值的成果。

  • 期刊类型引用(3)

    1. 柳鸣毅,敬艳,孔年欣,尹子康,蔡静洁,彭李奥,郭成根. 体育案例研究的学理基础、基本要素与中国探索.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4(01): 12-21 . 百度学术
    2. 刘娟. 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数字化评价的内在价值、阻滞因素与应对策略.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24(03): 78-84 . 百度学术
    3. 姬爱冬,焦润艺,董德河,韩松岩,宋雅芳,白东艳. 传统阴阳丹法养生术在鼓励生育背景下的医学伦理重塑及教学策略. 武当. 2023(06): 54-57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11
  • HTML全文浏览量:  251
  • PDF下载量:  55
  • 被引次数: 6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23-01-1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

    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主办、我院赛事研究中心承办,以“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体育产业青年学者论坛于2010年11月14—15日在我院隆重举行。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产业处处长顾灏宁、体育产业分会秘书长张林教授、产业分会学术处主任曹可强教授、体育产业分会副秘书长陈锡尧教授出席了本次论坛。

    开幕式由曹可强主任主持,张林教授致辞。他代表体育产业分会对举办本次论坛表示祝贺,并对出席论坛的青年学者代表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祝愿,他希望青年学者们,能充分利用青年学者论坛这个平台,加强交流、提高自我,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顾灏宁处长在开幕式作了重要讲话。他围绕体育产业的政策发展、体育经营活动的发展、体育彩票的管理、国有资产的管理以及无形资产开发的管理等方面阐释了体育产业“十二五”发展思路,为青年学者代表指明了研究和发展方向。

    开幕式之后,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陈元欣副教授、成都体育学院经济管理系郭新艳博士、我院经济管理学院黄海燕博士分别在会上作了主题报告。

    本次论坛自去年首次成功举办以来,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院校的热烈响应。出席此次论坛的30余名青年代表分别来自7个省市和地区。会议期间,青年代表围绕体育赛事和城市发展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2010年11月20日,“全国武术论文报告会”在我院举行。本次报告会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与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主办,会议主题为:武术教育:理论、方法及对策。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的武术院系领导、专家及代表共14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共商武术教育发展大计。

    2010年9月,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织编创的《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开始在全国推广,迈出了武术教育发展的重要一步。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和体育瑰宝,如何通过教育传承中华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一直是学者们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次会议为探讨武术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搭建平台,得到了政府及全国专家的支持。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副院长陈国荣与会并致辞,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研究发展部部长罗卫民、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郭蓓、我院副院长陈佩杰、我院武术学院院长虞定海,及全国20多家高校武术院系的领导参加了开幕式。

    研讨会上,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康戈武研究员作了题为《武术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报告,总结了武术教育的发展历程,并提出找回个性、总结个性、发展个性,构建彰显个性的武术教育体系新理念,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共鸣。教育部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技术学科组副组长蔡仲林教授提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控制规模、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办学思路。此外,与会学者还从国学高度剖析了武术教育现状,以木桶原理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思考武术传承。会议期间,召开了全国武术院系主任研讨会,围绕“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问题,达成了培养专业内通才等主要共识,对今后指导全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

     据悉,此次会议成果将形成《中国武术研究·教育卷》,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

    201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