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期刊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体育单招考试实施第三方监督评估的体系架构与现实价值

胡向东

胡向东. 体育单招考试实施第三方监督评估的体系架构与现实价值[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20, 44(12): 35-42. DOI: 10.16099/j.sus.2020.12.004
引用本文: 胡向东. 体育单招考试实施第三方监督评估的体系架构与现实价值[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20, 44(12): 35-42. DOI: 10.16099/j.sus.2020.12.004
HU Xiangdong. System Framework and Practical Value of the Third-Party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in the Specific Admission Test for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J].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2020, 44(12): 35-42. DOI: 10.16099/j.sus.2020.12.004
Citation: HU Xiangdong. System Framework and Practical Value of the Third-Party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in the Specific Admission Test for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J].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2020, 44(12): 35-42. DOI: 10.16099/j.sus.2020.12.004

体育单招考试实施第三方监督评估的体系架构与现实价值

基金项目: 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专项资金支持项目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胡向东(ORCID:0000-0002-9004-8555), 男, 河南邓州人,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Tel.:13607161418, E-mail:1317038289@qq.com

  • 中图分类号: G807

System Framework and Practical Value of the Third-Party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in the Specific Admission Test for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 摘要: 相对普通高考而言,自1986年开始的体育单招考试组织难度大、专业性强、考试质量难以保障,社会关注度较高。为适应体育单招考试由各组考院校单独组织向全国统一组织考试形式的转变,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体育单招考试实施监督和评估。根据体育单招考试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体育单招考试质量管理监督评估标准体系,确立由5个一级指标(考前准备、报到检录、过程监控、成绩处理、考风考纪与考生救济)、若干二级指标及主要观测点组成的“3级34点”的评估体系,并予以量化,建立“评价—反馈—行动”机制。其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为:保障体育单招施测质量,维护高考公信力;开创公众监督和评估国家考试新机制,创新考试治理模式;构建“评价—反馈—行动”学习机制,带动国家考试管理机制改革。
    Abstract: Since the Specific Admission Test for Physical Education began in 1986, it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the public with its organizing difficulty, strong professional features and poor examination quality which may produce. The third party was thus introduced to supervise and evaluate the specific admission test to suit the change organized by priviouly from various individu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the current general examinations.The specialized quality supervison and evaluation standard system for the test, including 5 firstgrade indicators(that is, pre-test preparation, registration, process supervision, performance result, examination managemen and test-taker assistance), some second-grade indicators and sub-observation points "third-grade 34 points", was therefore established and quantified, so was the "evaluation-feedback-action" mechanism. The evaluation system has ensured the credibility of the test, innovate the test governance mode by developing public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and promote the reform in natoinal test management by the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feedback-action" learning mechanism.
  • 2018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以下简称“体育单招”)全国统一考试首次引入第三方监督和评估机构,对全国15个考点进行全面监督评估。这一举措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对体育单招改革产生了促进作用,也对我国体育人才的选拔培养产生了影响。本文从监督评估的推行背景、评估标准的体系架构与现实意义等方面对这一举措进行研究,以揭示体育单招引进第三方监督评估的价值取向与方法特征,为改革和完善我国体育人才选拔制度提供参考。

    体育单招始于1986年,是在普通高考之外的单独招生制度。最初由原6所国家体委直属体育类高校实施,报名考生须具备国家二级运动员及以上资格,考试内容分文化和体育2项。

    (1)文化考试。1986—1989年,由招生院校自主命题;从1990年起,由国家体委科教司统一组织命题,招生院校自行组织考试;从2011年起,委托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题;从2015年起,考务工作转由招生院校所在地的省级教育考试机构负责组织。

    (2)体育考试。从2018年起,体育考试组织工作由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负责,分全国统考和区域统考2种组织模式。田径、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在全国分5个考点统一考试,其余项目全国单设1个考点进行考试。考试承办高校由国家体育总局考察后确定,主要由15所专业体育院校承办。1986—2019年,参加体育单招的院校由6所增至106所,报名考生从几百人增至33 573人,录取人数从154人增至14 649人,录取率为43.6%。2019年,运动训练专业共录取12 395人,占录取总人数的84.6%;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共录取2 254人,占录取总人数的15.4%。

    回顾体育单招的历史,其主要特点有:①坚持严格的报考资格要求,始终要求具备国家二级运动员及以上资格,保证了考生的专业化水准。②报考人数逐年增多,招生院校逐步增加,但2005年后录取总人数渐趋稳定(2005年录取14 417人,2019年录取14 649人)。③报考考生由以退役运动员和需要深造的教练员为主转变为以专业从事体育运动的一级运动员为主。1996年录取的中学生运动员占录取总人数的53.26%,而到2006年这一比例达57.48%,这“反映了招收运动队生源总体比例呈下降趋势,而普通中学生比例呈上升趋势”[1]。④考试组织形式由“各校自主单独组织”向“全国统一组织”转变。

    在上述特点中,第4点最为重要,是一种实质性的变化。在考试级别上,由高校自行组织考试转变为全国统一考试;在管理主体责任上,由招生院校单独承担转变为国家体育总局和招生院校共同承担;在管理规范上,由招生院校独立确定录取标准转变为全国统一测试和录取标准;在操作规范上,由学校审查报名资格转变为通过全国统一网络平台审查和报名,考官由各招生院校自主选派改为从全国范围内建立的考官库中抽取;在录取方式上,由考生限报一校一志愿转变为可报一校多志愿,并增加调剂录取等新的录取渠道,使考生拥有更多录取机会。

    已实行30多年的体育单招在为体育事业选拔和培养大量人才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在招考院校单独招考模式下考试、招生过程缺乏监管;招生院校对报名资格把关不严,极少数不符合报考资格的考生成功报考;存在替考等舞弊现象;对考试违规人员处罚不到位;等等。2010年,《中国青年报》以“一条体育单招灰色利益链湖南师大体院办培训班敛财调查”[2]为题揭露和批评这类现象。随后,《中国消费者报》刊发《体育特长生招考监管存漏洞》[3]等文章对此进行连续报道,并发出一连串追问:“为什么高考体育单招漏洞这么多?”“为什么通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拿到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为什么国家二级运动员信息不能全国联网查询?”“为什么国家二级运动员考核定级不公开进行?”“为什么相关部门不开通国家二级运动员造假举报热线?”以上报道引起多方关注。2014年,《新闻晨报》记者引用某高校负责人的话说:“体育生招考在体制机制以及监管上的漏洞谁来问津?校方提出,只有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形成一套严密的监管、监考体制与机制,才能维护考试秩序,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高考环境,使真正有诚信、有才华的考生脱颖而出,实现他们的大学梦。”[4]诚如某媒体所言:“这样下去,表面看来只是剥夺了体育成绩优秀青少年的公平教育权,挫伤其从事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可能导致很多人不愿意通过认真刻苦的训练和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实际上,真正受到损害的是全社会的体育运动意识,损害的是包括体育教育在内的整个体育行业,这应该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3]

    公共舆论对体育单招的监督是基于对体育单招特殊性和高利害性的深刻认知。相对于文化类考试而言,体育类考试属于技能型考试,具有测试标准明确、测试条件要求特殊、测试项目种类较多、测评时间短和结果难以追溯等特点。一些体育类考试项目只需十几秒就可以完成,容易作弊。鉴于体育单招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国家体育总局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一直致力于全国统一测试的试点探索,努力提升体育单招的公平性和科学性。体育单招的健康发展要求对其进行监督评估。

    体育单招是我国考试招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体育教育制度体系的核心。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5](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颁布以来,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正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规划纲要》提出,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加强考试管理,完善专业考试机构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作为全国统一组织的体育专业考试,体育单招须回应时代提出的改革要求,为深化体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探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顺应当代中国社会法治化、民主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潮流,实现从“体育管理”到“体育治理”的观念转变与实践落实,是体育系统的重要历史使命,被社会广泛关注。在这一历史性的转变过程中,“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方式也在积极探索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单纯追求数量向同步提升质量转变,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从简单供给向多方位服务转变,从政府主办向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转变”[6]。其中,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是一个重要的转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用第三方评估促进政府管理方式改革创新”。自2014年开始,国务院在各地政策落实情况督查工作中引入“第三方评估”。为积极推进政策落实,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在2014年5月启动《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效果评估工作,聘请上海体育学院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2015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要求:“大力培育专业教育服务机构,扩大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教育评价”“今后第三方评估将会成为政府管理中的一个常态化的事情”[7]。以上政策、要求以及理论、实践的探索为全国体育单招引进第三方监督评估提供了政策、理论依据以及实践的镜鉴。

    目前,我国体育事业已进入多主体、多领域、多系统协同推进发展的新时期,作为体育教育领域的核心制度和选育体育人才的重要方式,体育单招同样须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核心进行制度建设,需要政府、社会和市场等多个主体密切合作,努力促进体育单招这一公共服务权力运行制度化、规范化,决策民主化,治理法治化。欲提高体育单招的治理效率,须引入严格有序的第三方监督和科学化评价机制。通过第三方监督评估,对体育单招进行督导、评价和优化,改革传统的体育教育、体育类考试的管理模式。

    考试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设立和运行这一系统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控制考试系统和流程,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实现考试目标。从内容上考试可分为文化类考试、艺术类考试、体育类考试、技能类考试等;从方式上考试可分笔试、面试、技能操作考试等。不同的考试有自身特定的规律和要求,存在不同的表现形态。可从以下3个角度出发,建构统一的体育单招考试质量管理评估标准:①强调整体性。评估重点不应放在对各考试项目具体技术环节标准的详细区分上,而应整体把握作为技能型考试的体育单招考试的特点。②突出公正性。体育单招考试具有育人的功能[8],测试过程公正是结果公正的根本保障,也是体育单招考试合法性的来源。③关注主观性。体育类考试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绝大多数项目的测试可使用仪器进行客观评测,因此,评估重点应放在场地和设施的标准化方面以及部分主观性强的测评项目上。

    监督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以评促建”,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全国体育单招考试的持续改革,保证体育单招的公平、公正;通过促使各组考院校关注内部改革,提升考试服务能力,保证体育单招考试的质量。因此,评估标准不仅要体现评价功能,还要体现发展功能。体育单招是普通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应从普通高考管理的角度考虑体育单招考试评估标准与普通高考管理方法体系的对接。总体而言,评估体系应体现以下原则。

    体育类测试与文化类测试的最大区别在于:体育类测试过程是运动的而非静止的,考察目标为人体掌握和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体育单招考试是一种运动能力测量,而评估活动是对这种测量活动的评价,因此,评估标准须全面反映体育测试的根本特征和运动规律。

    (1)运动实践性。这是体育单招考试的最大特性。不同于在考场里进行的相对静止的文化类测试,体育类测试是在运动中进行的,其测量过程中展示的运动技能和体能方面的内容都在一定时间内以运动的方式呈现。这种运动具有整体性和结构化的特点,不像文化类考试中可划分为若干明确的考点,测评时也难以“踩点给分”“按步骤给分”,须关注其整体性特征。对体育单招的监督评估须从这一特性出发。

    (2)场域复杂性。体育类测试对资源的整合度要求较高,考试组织难度大。在运动场、雪场、游泳池等特殊场合举行的体育单招考试,测评时间短,准备、组织、复检时间长。对体育单招的监督评估须给予运动测评的整体准备和组织工作更多关注。

    (3)易受内外部环境影响。与在室内进行的文化类考试不同,体育类测试受内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如:天气、场地等不确定性因素都可能对考试产生一定影响;考试内容、竞争对手的表现、考试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和测评执裁水平等内部环境因素也较易影响体育类测试的顺利进行。相对于文化类考试,体育类测试受内外部因素影响更为明显,具有“难以重复”和过程“不可逆”的特征。对体育单招的监督评估应重点关注以上特征。

    高考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其权威性和科学性构成了它的公信力[9]。高考的公信力既是政府公信力的组成部分,也反映社会和考生对其的信任度与满意度。作为高考的组成部分,体育单招符合高考的一般规律,对其监督评估应遵循和反映这些规律。

    (1)高考依公开的规则定期、规范、制度化地举行,具有公共性、大规模性和高利害性等特点,对社会生活影响较大,事关国家人才选拔、教育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考生个人和家庭的利益。体育单招为国家、社会、考生家庭和个人所关注。体育单招的安全性、公平性和有效性如何得到保障,如何平稳顺利实施,结果是否可靠、可信,是监督评估的重中之重,也是这一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2)高考在高校招生选拔中的有效性是其得到社会认可的根本。体育单招的有效性应建立在考试方法、内容与要求考生应具备的素养、掌握的技能相一致的基础之上。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已制定了相关考试内容和标准。监督评估工作的重点应聚焦考试内容及实施标准在施测过程中的实行情况,并为内容和标准的修订提供监督评估意见。

    (3)体育单招考试运动实践性强、专业性强,对环境场地和监考、组织人员要求高,在测试条件和组织管理方面有其特殊性和专业性要求。与文化类高考不同,体育单招考试对考务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更高。在组织流程和场地环境等方面有一整套的规范,规定了考试的具体实施办法,以及考试的时间、经费、过程等内容。一些新技术、新设备在体育单招中得到应用,如在检录环节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瞳孔检测技术,覆盖全程的录像追踪、成绩分析技术、考官评分效度分析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在保障考试结果公平、公正的同时,也对考试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体育单招的监督评估应通过“以评促建”引领测评技术和设备在体育单招中的运用,整体提升考试的管理和科技水平,为提升考试的公平性、科学性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依照以上基本原则,以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体育专项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为基础,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广泛征求意见,围绕全国体育单招设置的5个大区15个组考院校和63个运动测试项目,制定出“体育单招专项考试监督评估标准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图 1)。该指标体系确立了“3级34点”的架构,共设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34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若干具体评估标准,共93条。各级指标均予量化,满分为500分。

    图  1  体育单招专项考试监督评估标准指标体系
    Figure  1.  The supervision index system of the specific admission test for physical education

    指标体系依照体育单招考试流程,设5个一级指标,分别为考前准备(100分)、报到检录(100分)、过程监控(100分)、成绩处理(100分)、考风考纪与考生救济(100分),按其在整个测评中的重要性予以赋分。一级指标下设二级指标,并标明主要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有具体评估标准,并予以说明,分为“满分、好、一般、差”4个级别,分别赋分。以报到检录阶段为例说明如下(图 2)。

    图  2  报到检录阶段评估标准指标
    Figure  2.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check-in phase for candidates

    报到检录下设3个二级指标: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检录。二级指标下设若干主要观测点,每个主要观测点下设具体评估标准和赋分标准。以二级指标“检录”为例,下设2个主要观测点:检录场地与流程安排、检录规范执行。这2个观测点下又设若干具体评估和赋分标准,如观测点“检录场地与流程安排”下设4项评估具体标准:①检录场所的条件规定;②检录场所的分区设置;③检录时公布随机编排的考试顺序(道次、场次),设有“发现随意更改已安排好考试次序即一票否决”的标准;④因各种原因考试暂停后,考生须重新进行身份验证。此观测点评估情况量化为20分,分4个等级:“满分”为20分;“好”为16~19分;“一般”为10~15分;“差”为9分及以下。由监测员根据观察自由裁量打分。

    在指标体系中,对每个观测点的评估方法都做建议和规定,包括现场观察、查阅资料、参加培训会、检查核对等。

    与普通高考监督巡视模式不同,指标体系依据体育单招考试组织形式由各高校自主组织向全国统一组织转变的最新变化,贯彻管理责任分工的原则,明确对作为管理方的国家体育总局和作为实施方的组考院校的要求,并通过委托第三方机构监督评估要达到的管理目标。指标体系实质上是体育单招的施测管理规范,将指标体系在考前下发组考院校,可引导其在施测过程中执行全国统一测试标准,实现“以评促建”的评估目标。体育单招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加入强有力的监督评估举措,以全面的监督评估确保全国统一测试标准的正确实施,并以评估形成倒逼压力机制,在实施中促进各组考院校的相关改革。

    体育单招改革后实行分类设考,无论是全国统考还是分区统考,考试的组织形式和标准均保持统一。社会对体育单招的关注主要有以下2点:①考试的公平性。考试的组织管理、标准设置、施测过程和结果取得应符合实际情况、公平、公正。②考试的科学性。在体育单招测试项目中,田径、游泳等项目已采用客观工具进行测速、测距、计时,而体操、武术等项目尚采用主观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如何实现主观评定最大限度的客观化,既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管理难点和评估重点。

    基于体育单招考试的特点,设计监督评估方案时应考虑以下3个方面:①体育单招的全程性。在评估标准中嵌入相关要求,从报名开始严格管理,并在测试全程都采用瞳孔识别技术验证身份,杜绝替考现象。②将所有主观评定项目作为监督评估重点。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评估标准,采用细化评分标准、规范流程、线上打分等措施,促进主观评分客观化。③设立专门的“考风考纪与考生救济”评估指标。加强社会监督,针对体育测试中容易产生纠纷的问题,强调对实现考生权利的监督评估。整个监督评估标准应既反映体育单招面临的问题,又具有针对性、与现实的高度切合性。

    在高考中接受第三方机构的监督评估在国内还是首次,应将“面向现代考试的发展方向、促进体育单招考试的全面规范和提高其管理科学化水平”作为监督评估工作的根本目标。在评估体系的设计和实施中,不仅应注重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且应着力于创造体育单招管理的新思维、新规范。

    (1)发挥监督评估对体育单招考试平稳运行和规范发展的支持作用,在评估体系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应与组考院校专家多研讨、沟通,充分考虑体育考试的规律,提升评估标准实施的合理性,考虑评估标准与各运动项目考试管理的兼容性。

    (2)指标体系建立在现有考试实际运行环境之上,应充分考虑与现阶段管理的衔接问题。以系统管理理念规范报名信息、场地器材、测试方法、评分规则等各环节的监督评估细节,使指标体系具有可行性和应用性。

    (3)应用最新科学技术,如引入瞳孔识别技术等,在全国各类考试中起到引领作用。

    (4)以建设性沟通方式共建共同体,化解监督评估带来的“对抗”。“信息权力正成为日益彰显的权力形式”[10],它会改变权力间的均衡。通过监督评估会获得体育单招运行过程中最真实的信息,其形成的价值判断往往会带来利益格局的改变,可能引发被评估对象的对立乃至对抗。以建设性指标体系设计与监督评估沟通,通过明确一致的目标、确定评估目的和可行性意见的提供方式等方法,达到提升体育单招考试管理科学化水平的目的。

    对国家级考试实施第三方监督评估是一项开创性工作。体育单招实施第三方监督评估的意义更为深远。

    体育单招的目的是选拔高校体育专业人才,促进体育专业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中学体育教育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育专门人才的社会分层和流动有导向和促进作用。这些目的和功能的实现都依赖于公众的较高满意度。第三方机构通过构建以“以评促建”为目标的指标体系,对各体育项目组考院校进行监督评估,促其改革,保证体育单招公平、科学地运行。新时期第三方监督评估机构通过以下3个方面保证体育单招的运行质量,为体育单招的公平性提供了支撑。

    (1)监督各组考院校执行项目测试标准。在体育单招时,每年都有2万多名考生报名参加63个项目的体育专项测试,参考人数超过奥运会运动员人数(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205个国家和地区的10 050名运动员参加),历时3个多月,分15个考点进行,考官从考官库中随机抽取,招生院校达100多所,组织难度较大。由于体育单招暂未建立考试组织执行标准,从场地选择、考官培训、检录编排到施测组织、成绩统计公布等各环节均由15所组考院校自主决定。监督评估组则监督各流程环节执行情况,并通过评估各项目测试标准执行情况保证体育单招的质量。

    (2)通过监督评估促进不同考点同一项目执行共同标准,达到考试质量均衡。在体育单招考试中,同一项目往往在不同组考院校测试,如报考人数较多的大众化项目田径、游泳以及三大球(篮球、排球、足球)、三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在全国划分出5个片区共15所组考院校同时进行。如果组织管理水平、执行标准不同,考试运行质量就不均衡。监督评估工作应重点针对场地条件、考官培训、检录防弊、过程监控等关键环节和流程确定评估标准,并在考前要求各组织高校提前了解和执行。这种提前介入的做法有力促进了各考点相同项目测试质量的均衡化。如在2018年和2019年体育单招前,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在考务准备时期即印发监督评估标准,要求各组考院校提前“以改迎评”“以评促建”,相关措施已逐渐固定并上升为制度化管理标准。

    (3)严格考风考纪督查,保障考生救济渠道畅通,确保考试公信力。指标体系专门设立了“考风考纪与考生救济”一级指标,并将此指标的考评贯穿整体监督评估工作始终。除提出和督促采用最先进的瞳孔识别技术检录以有效防止代考外,还注重对考试工作人员的监督和考试服务的提供。在2019年体育单招考试中,天津体育学院考点和成都体育学院考点依规分别当场取消1名考官的资格,并要求其所在高校依规定对其进行处理。这些措施有效保证了考试组织的严肃性、严密性和科学性,杜绝了作弊漏洞,提升了体育单招考试作为国家教育考试的公信力。

    对体育单招进行第三方监督评估不仅完善了体育单招制度,而且开创了我国国家级考试接受外部监督评估的“先河”。高考制度是我国教育体系核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具有基础性作用,对基础教育具有导向功能”[11],是教育学研究的重点,也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治理能力的核心环节。体育单招作为高考的组成部分,相对普通高考增加了体育技能测量的内容,专业性和复杂性较强,改革难度较大,社会关注度较高。加之参加体育单招的考生经济投入远高于普通高考考生,高成本使考试公平与效率问题受到更多的关注。体育单招如何赢得社会信任、获得社会支持成为一个关键问题。近年来对普通高考的评估一直由本系统组织专家进行。这种考试行政机构自我评价的方式不利于赢得社会信任与支持。第三方监督评估机构可以中立的身份,从专业的视角,对体育单招的组织管理、施测质量等方面给予客观公正的监督评估。此外,引入第三方监督评价还可为提高体育类考试的运行效能提供更多的建设性意见。

    经过连续2年的实施,体育单招第三方监督评估显示出以下显著功效:

    (1)有力提升评估结论的含金量与说服力,有效规避了管理部门自我评价带来的弊端,彰显了管理部门提高体育单招质量的决心与诚意,达到了强化管理、维护国家考试公信力的目的。近2年,国家体育总局接到的涉及体育单招的投诉量大幅下降,且无质疑体育单招公信力的相关报道,说明考试的公正性得到了社会认可。

    (2)保障了考生家长、社会各界的知情权、监督权和话语权,提升了国家考试治理的民主化水平,有助于公众理解体育教育管理部门的管理理念,以及高考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实施。

    (3)提升了体育单招管理信息公开的水平,有助于提高管理部门科学决策和依法执政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倒逼压力,有助于调动组考院校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全国性体育单招的问责机制,促使组考院校切实担负起管理与运作责任,全力提升考试质量管理水平,维护体育单招的公平、公正。

    建立体育单招第三方监督和评估机制可以促进体育单招的管理方(国家体育总局)和实施方(组考院校)的学习和自我改进,通过构建“评价—反馈—行动”学习机制,特别是通过组织内部运用监督评估结果,能够缩短反馈周期,提升改进的力度与效率。

    体育单招的第三方监督评估包含2个层面的反馈机制:①考试施测的当场反馈。评估组通过对标检查,对评估情况特别是评估体系有要求而组考院校未能完成的内容及时反馈,以利于改进。②考试结束后的全面反馈。近2年国家体育总局分别在重庆市和长沙市举行评价反馈专门会议,由评估组全面反馈整个考试组织的情况,并为次年考试组织改进提供建议,管理方立即部署改进行动。这种“评价—反馈—行动”机制是组织学习的核心机制,它不仅可有效提升体育单招管理水平和施测质量,而且有助于促进其他各类国家考试管理机制的改革。正如专家指出,在现代教育管理视野中,“教育监测、评价不再仅仅被看作是考核与反思等孤立事件(当然它们确实也很重要),而且应该被看作是促进教育系统管理与改进其日常运行的关键机制”[12]

    “评价—反馈—行动”机制通过减少作弊、评判误差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提高了招生、考试工作效率,体现在:①对考生个体而言,考试机构组织学习机制和能力的优化提升了统考管理水平,有利于发挥国家考试的规范和引领作用,降低考生和家长个体行为的社会风险,提高其行为预期,从而有效维护高考制度的刚性与效率,并帮助考生和家长逐渐形成稳定的心理行为定势,引导广大考生形成“按照国家考试管理制度行事就会降低社会风险”的心理预期。②对考试组织方而言,“评价—反馈—行动”机制带动整个管理机制的改革,评估结果成为改进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该手段要求组考方不断改进,形成了“有抓手、有人抓”机制,促进形成良好的考试管理规范与提升系统,从而实现高考制度整体运行效能不断螺旋式上升。第三方的有效监督评估正是实现这种机制改进和有效运行的重要推进力。

    体育单招是我国现阶段重要的体育人才选拔机制,也是对基础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和训练成果的权威性评价,发挥着体育教学“指挥棒”的作用。体育单招考试竞争激烈,在考试过程中存在潜在的矛盾与摩擦。第三方在对体育单招进行全程监督评估的同时,也在接受包括考生在内的社会各界的监督。体育单招第三方监督评估制度已实施了2年,指标体系也在不断优化,但尚有许多方面需进一步完善。随着指标体系的改进,必将优化体育高考管理机制,对推动各项国家级考试管理改革发挥更大作用。

  • 图  1   体育单招专项考试监督评估标准指标体系

    Figure  1.   The supervision index system of the specific admission test for physical education

    图  2   报到检录阶段评估标准指标

    Figure  2.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check-in phase for candidates

  • [1] 万彩英.我国高校运动训练专业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招生管理现状及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29(9):1238-1240 doi: 10.3969/j.issn.1007-3612.2006.09.031
    [2] 田国垒.一条体育单招灰色利益链湖南师大体院办培训班敛财调查[N].中国青年报, 2010-05-10(7)
    [3] 胡军.体育特长生招考监管存漏洞[N].中国消费者报, 2010-05-14(4)
    [4] 新闻晨报.体育生招考监管存漏洞花2000元"枪手"可替考[EB/OL].[2020-03-06].http://sh.qq.com/a/20140306/004928.htm
    [5] 中共中央,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中发[2010] 12号[EB/OL].[2020-03-0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6] 柳鸣毅.国家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J].国家治理, 2016(22):34-40
    [7] 李亚东, 俎媛媛.我国第三方教育评价的核心问题辨析及政策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 2018(21):1-5
    [8] 鄢明明.大规模考试的演变与育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4:259-268
    [9] 胡向东.论国家考试公信力建设[J].中国考试, 2005(10):9-13
    [10] 王冬梅.信息权力:形塑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J].天津社会科学, 2010(4):56-59
    [11] 刘海峰.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1
    [12] 希尔伦斯, 格拉斯, 托马斯.教育评价与监测: 一种系统的方法[M].边玉芳, 曾平飞, 王烨晖, 译.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7: 16
  • 期刊类型引用(7)

    1. 庞亮亮,高磊. 我国普通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单招考试:现状、困境与对策. 安徽体育科技. 2024(03): 75-79 . 百度学术
    2. 常赛. 我国体育单招制度的演进、问题与改革策略. 中国考试. 2024(07): 19-27 . 百度学术
    3. 常赛. 体教融合视域下我国体育单招制度的历史沿革与演进态势. 安徽体育科技. 2024(04): 1-5 . 百度学术
    4. 邓奎,戴亏秀. 体育类招生考试考点风险监控与管理研究. 湖北招生考试. 2023(02): 35-38 . 百度学术
    5. 刘奇,李臣. 普通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考试:成就、困境与对策. 武术研究. 2023(11): 81-85 . 百度学术
    6. 邵景钰,雷鸣.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监测系统设计.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06): 119-126 . 百度学术
    7. 李乐虎,高奎亭,舒宗礼. 第三方组织参与我国学校体育监督评估:现状、困境与对策.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21(09): 45-55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6)

图(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5
  • HTML全文浏览量:  55
  • PDF下载量:  11
  • 被引次数: 13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3-30
  • 修回日期:  2020-07-01
  • 发布日期:  2020-12-14
  • 刊出日期:  2020-12-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