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期刊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CAS理论视角下我国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多元治理

王祥全, 涂娟

王祥全,涂娟.CAS理论视角下我国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多元治理[J].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4,48(7):66-75. DOI: 10.16099/j.sus.2023.11.27.0002
引用本文: 王祥全,涂娟.CAS理论视角下我国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多元治理[J].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4,48(7):66-75. DOI: 10.16099/j.sus.2023.11.27.0002
WANG Xiangquan, TU Juan. Pluralistic Governance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s in China's Smart Commun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S Theory[J].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2024, 48(7): 66-75, 85. DOI: 10.16099/j.sus.2023.11.27.0002
Citation: WANG Xiangquan, TU Juan. Pluralistic Governance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s in China's Smart Commun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S Theory[J].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2024, 48(7): 66-75, 85. DOI: 10.16099/j.sus.2023.11.27.0002

CAS理论视角下我国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多元治理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BTY066);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3B99)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王祥全(ORCID:0000-0002-5220-0966),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公共体育服务、体育现代化治理,E-mail:xiangquan@jlu.edu.cn

  • 中图分类号: G80-05

Pluralistic Governance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s in China's Smart Commun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S Theory

  • 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嘉兴市“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治理实践,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视角分析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系统的结构、特征和运行机制。认为: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结构由服务供需主体、政策制度系统、社区环境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等多元系统构成,具有聚集、多样性、“流”以及非线性特征,其运行机制包含以“刺激—反应”模型运行的内部自适应机制和以“回声”模型运行的外部交互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积木块”组合方式、优化制度设计,拓宽资源“流”渠道、整合治理资源,建立创新引领新“标识”、聚合主体共识,重视主体间的“非线性”关系、营造协同治理环境等优化策略。

    Abstract: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case analysis were adopted to construct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s in smart commun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CAS) theory,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Jiaxing "Sportsman" intelligent sports community.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were analyzed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were hence put forward. It is believed that a pluralistic system including the service supply and demand body, policy and institutional system, community environment system and social environment system has formed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s in smart communities, characteristic of aggregation, diversity, "flow" and non-linearity. Its operating mechanism consists of an internal self-adaptive mechanism with a "stimulus-response" model and an external interactive mechanism with an "echo" model. On this basis,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as follows: innovate the method of "building blocks", optimize institutional design, broaden the channels of resource flow, integrate governance resources, establish a new "logo" for innovative leadership, gather the consensus of main bodies,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create a synergistic governance environment.

  • 社区是城市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基本单元。加强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有助于完善城市公共服务治理体系,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更精准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体育需求。2022年5月,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依托数字技术拓展智慧社区治理场景,加强跨部门、跨层级合作,做好风险研判与预警,提高智慧社区全周期管理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1]。近年来,我国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仍存在服务平台衔接断裂、主体权责边界混淆、府际协作联系松散等现实问题,阻碍了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走向“精细治理”与“超前治理”。目前学界对智慧社区的研究逐渐扩展和深化,现有研究多聚焦于政策特征[2]、建设运营[34]、价值创造[5]、应急治理[6]以及府际联系[7]等方面,大多是从静态角度分析系统演化,而从系统论出发、结合系统内部动态变化对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正视了复杂系统的自组织性和个体能动性[8],弥补了一般系统论和耗散结构论过于强调整体和忽略系统演变复杂性的不足,通过强化“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揭示了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系统内部复杂变化的动力本质,推动主体合作由“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转变。浙江省嘉兴市“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是2021年嘉兴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作为社区G2B2C三维智治的“微基建”,其在破解基层体育治理机制障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是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典型范本。本文以此为案例,从CAS理论视角切入,分析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系统的结构特征,探讨运行机制和优化策略,回应复杂环境下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智慧社区的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和水平。

    CAS理论由美国学者Holland在1994年提出,是在控制论、耗散结构论、信息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研究复杂系统、实现有序发展的第三代系统论[9],包括4个特征和3个机制(表1)。CAS理论的核心命题是“适应性造就复杂性”[10],即系统是由规则描述的、具有高度复杂性和适应性的主体构成的动态网络,主体通过资源流的相互转化改变自身的方式、规则和结构,从而适应其他主体和外界环境,推动系统演化。系统中的适应性主体互为环境,遵循“刺激—反应”模型和“回声”模型,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或“积累经验”,促使新的现象、行为和结构出现。CAS理论包含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宏观层面指不同适应性主体构成的系统,系统内部主体间、主体与环境间相互作用,形成系统演化的基本动力,并产生涌现行为;微观层面指具有适应性和能动性的主体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反应,不断修正规则,实现自身发展。CAS理论揭示了系统、系统内主体、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复杂系统演化的基本动因和复杂性产生的运行机制,不仅对多主体参与问题具有较强解释力,还可对复杂系统的结构进行分解和重构。CAS理论已在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体育领域应用相对较少,其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

    表  1  CAS理论基本要素概念释义
    Table  1.  Conceptual interpretation of basic elements of CAS theory
    构成要素 名称 概念阐释
    基本特征 聚集 系统中的个体通过“黏合”形成较大的多个体聚集体,并产生多样化的适应性行为
    非线性 服务供给主体—环境—服务需求主体的作用并非遵循单一的线性关系,还存在非线性关系
    “流” 主体间隐藏着“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流”的转化渠道畅通程度与流转速度影响系统演化
    多样性 随着系统发展,主体间的差异性会扩大,主体和环境的关系更加复杂多样,使得系统演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运行机制 标识 主体聚集的基础,可区分主体是竞争还是合作关系
    内部模型 系统识别环境、预判未来发展模式的复杂机制
    “积木块” 系统由相对独立的不同元素构成,其复杂性不在于“积木块”的数量多少和体积大小,而在于“积木块”组合的次数和形式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从复杂性科学视角审视我国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系统,发现其有以下特征:①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是一个多主体参与、复杂多变的社会系统,系统中各主体和要素间的联系是非线性、活性、开放的,主体间的差异性和互动的复杂性使得社区治理问题带有复杂性特征[11],且随着时代发展,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系统的结构、规则和方式会发生新的适应性变化,需摆脱传统单一线性、机械的治理模式,建立能够自主调控、主动适应和稳定演化的运行机制。②布迪厄等[12]将“场域”定义为“不同位置间客观关系的网络或形构”。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是多种权力交汇的、由不同要素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动态的社会关系网络和公共场域,场域中诸要素进行力的动态较量,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组织等参与其中[13],多元主体的权力关系和资本供给决定了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场域的发展方向,在“资源流”的推动下,主体间会形成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影响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系统的演化。③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多元治理主体是相对独立的,各主体包含次级、次次级主体以及其他要素,存在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和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每一层级都有独特的结构、功能与行为,它们在一定的规则下存在于系统中,根据自身的功能定位与其他主体进行博弈[14],形成了包含多层次“积木块”的组织结构。因此,将CAS理论引入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研究,可以打破从静态视角研究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局限,明确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系统的演化原理和特征,搭建一个新的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分析框架,为构建与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系统演化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提供新思路。

    美国社会学家Talcott Parsons在宏观层面形构了社会结构,认为社会结构表现为目标达成功能、互动关系模式和秩序规范等。从结构角度看,在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系统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主体通过标识聚集形成具有相似目的的介主体,在此基础上演化成更高级别的介介主体,“流”介入主体间传递信息和能量,随着自适应主体内部模型与“积木块”组合方式的变化,主体与外部环境交互形成非线性发展态势[15]。在此过程中,聚集、“流”、非线性和多样性流动在系统的升级和发展过程中推动系统向更高层级演化。

    根据CAS理论,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是综合运用国家、社会以及市场资源,通过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组织等利益主体在社区“微治理”场域中的利益博弈,探索出能够整合各类资源、拓展主体交互空间、激发主体能动性的基层社会管理手段。从探索期的信息管理到发展期的服务惠民再到转型期的敏捷治理,政府、社会、市场等主体通过重新建构权力关系,不断调整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结构[16]。截至2021年4月,嘉兴市政府和市体育局合作的“运动家”智慧社区项目已在全市85个社区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大众健身指导难、场地难、信息难、管理难等问题。在此过程中,市政府、市体育局引入多种类型运动协会和市场力量,通过搭建百姓健身房、配置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发运动服务微信小程序等方式优化“积木块”组合方式,不断完善“运动家”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供给模式和管理结构。根据智慧社区发展实践与前人相关研究,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系统可分为互动、宏观和中观环境以及结果3个层面[17],由服务供需主体、政策制度系统、社区环境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等多元系统构成(图1)。其中:政策制度系统是根本,指出了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社区环境系统是载体,为居民反映诉求、调整组织结构提供了公共空间;社会环境系统是基础,通过优化经济、文化、生态环境为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营造宽松有序的氛围。人是影响社会系统演化的最大变量[18]。在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系统中,服务供需主体(服务供给主体、服务需求主体)是中枢,服务供给主体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等,服务需求主体即服务供给对象,主要指社区居民,主体之间的非线性复杂交互是系统发展的动力。

    图  1  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结构框架
    Figure  1.  A structural framework for the governance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s in smart communities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聚集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CAS理论自组织有序演化的基本特征。在CAS理论中,聚集有两层含义:一是将聚集作为简化复杂系统的一种标准方法,把相似的事物聚集成类,看成等阶,后续可在此基础上重组成新事物;二是简单主体聚集会产生涌现行为,通过“聚集—涌现—再聚集”的周期性迭代,增加复杂系统的层次结构,即“主体(低级)—介主体(中级)—介介主体(高级)”,最终形成具有高度复杂适应性的CAS层级结构。在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系统中,多个下一层级智慧社区会黏合聚集组成上一层级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系统。嘉兴市“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治理系统由市、县、镇、村不同层级的智慧体育社区以及各级各类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体组成,形成了“政府领导、社会支持、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纵向协同型”建设模式,实现了“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策略实施—评估反馈”公共体育服务治理闭环,体现出明显的聚合效应。在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系统中,具有适应性、持存性和主动性的人构成了治理的主体(社区居民、政府人员、企业员工、协会成员等),基层主体通过聚集形成居委会、政府部门、企业、体育协会等中级介主体,经过涌现,最终形成政府部门“方向引领”、社会组织“强基固本”、市场组织“动力支撑”与社区居民“价值认同”的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结构。

    Holland[19]认为,在CAS理论中多样性是一种具有持存性和协调性的动态模式,并将其与自然界的生态位概念相联系,尝试用生态位解释复杂适应系统的多样性特征,即系统中的主体被安置在以该主体为中心的、内部要素相互联结所限定的适当位置。现阶段,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正由单个组件的线性治理模式向多个组件的非线性治理模式转变,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不再是孤立个体主导的离散事件,而是一个多主体交互、多资源流转的复杂事件。作为服务供需主体,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组织、社区居民等的功能特征不同,使得其处于不同生态位,在系统中扮演着适合自己的角色,并能够在社会体育指导、社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1)政府部门。这里的政府部门是所有民政主管部门和体育主管部门的统称,包括以民政部为最高领导的民政系统内的各级政府民政主管部门,以及以国家体育总局为最高领导的体育系统内的各级政府体育主管部门。2023年,嘉兴市体育局联合嘉兴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等8家单位共同起草的全国首个智慧体育社区地方标准《社区运动之家建设与服务规范》正式发布并实施,标准对智慧体育社区的相关术语、服务内容、建设要求等做出明确规定,从顶层设计层面规范了智慧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可见,在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系统中,政府是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结构的主导者,拥有配置各类资源的权力,可通过发布相关政策重塑制度标准、监督约束治理主体。

    (2)社会组织。这里的社会组织包括非政府体育社团、体育协会、自治组织等。在我国,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是良性合作关系,在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中起到协调分工、整合资源的作用。为更好地满足社区内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众的体育需求,“运动家”将智慧体育社区作为基本单位,通过组建不同功能的体育社群、引进不同类型的体育协会、与社会团体组织建立合作关系等方式,积极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开展团课培训和健身约教等活动,有效推动了系统内外人才、资金、政策、信息等“资源流”的线上线下双向统筹。由此,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达成了双重功能网络互嵌,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系统的“毛细血管”得以疏通,并探索出管理社群化、供给精准化和人员全覆盖的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新路径。

    (3)市场组织。这里的市场组织包括企业、培训机构、俱乐部等以营利为目的而参与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各种市场力量。2022年,嘉兴市海宁市开元社区承担了“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的创建工作,为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开元社区与第三方合作,引进社会力量运营百姓健身房,其中,健身房产权归属社区,运营权归属第三方体育公司。社区还与软件开发公司合作,调整升级“运动家”智慧平台的体育社群、运动场地、运动排行等功能模块,重组社区治理“积木块”,实时监测社区数据,实现群众活动数据和社区运行信息透明化,打破了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两端的“数据孤岛”,提高了市场参与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工作的活力。可见,市场在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市场能够为智慧社区体育发展提供专业化的健身器材、体育场地、教练员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提高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市场力量的加入可以有效降低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治理成本,提高管理和运营效率。

    (4)社区居民。这里的社区居民指生活在已经进行或正在进行数字化改造的智能社区、智慧社区中的居民。“协同治理”理念的应用对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工作中的主体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加强调社区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20]。嘉兴市南湖区“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对人群进行精准分层,提供差异化公共体育服务,其场馆分别面向辖区居民和精英人才开放,采取量身定制的方式,分层级、分类别地提供体育服务产品。可见,在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结构中:一方面,社区是适应性主体的人生活的基本载体,社区中的党委、居委会、物业等能够第一时间倾听并传达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社区本身就是一个巨型复杂系统,社区的人员构成、平台建设、场地设施、规模大小、地理位置等都是影响治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过程中,多元主体之间存在大量非线性相互作用:一方面随着自适应主体和介主体的数量增多,主体间的非线性关系呈指数级增长[21];另一方面,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系统在形成初期进展较缓慢,但随着负熵“流”的积累,系统由无序演化为有序,突破临界条件并产生涌现,形成更高级的治理系统。因此,可通过构建非线性方程对系统的非线性进行分析[22]。若用Pm表示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第m个主体的协同能力,则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多元治理主体整体协同效应可用以下概念性公式表示:

    $$ TP=\sum\limits_m^{ }P\mathit{_{\rm{\mathit{m}}}}+\Delta n $$ (1)

    其中,$ \displaystyle\sum\limits_m^{ }P_{\rm{\mathit{m}}} $ 表示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多元主体协同能力的线性叠加,Δn表示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多元主体间非线性相互作用对整体效果的影响。如果Δn=0,那么$ TP=\displaystyle\sum\limits_m^{ }P\mathit{_{\rm{\mathit{m}}}} $,此时是正向复杂线性关系,说明存在仅有一个主体参与治理或有多个主体但主体之间是孤立状态的情况,以上2种情况都是量的叠加没有达到质的飞跃。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智慧社区建设初期,1999年建设部发布《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技术示范工程工作大纲》,开启了社区智能管理时代,但由于体制机制障碍,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与市场组织间条块分割,缺乏有效互动,行政力量主导社区治理行动,协同效应难以发挥。如果Δn>0,那么$ TP=\displaystyle\sum\limits_m^{ }P_{\rm{\mathit{m}}}+\Delta n > 0 $,此时是复杂非线性关系,适应性主体间的聚集、交互产生了正向聚合效应,系统整体治理能力大于部分之和,主体在利益角逐中达到了动态平衡,产生了1+1>2的协同效应。例如,在嘉兴市政府指导下,开元社区基于自身发展需求和利益诉求,不断调整社区体育场和百姓健身房运营方式,形成了政府部门、街道、体育公司、农商银行等多元主体合作场景,构建了协同治理结构,主体间的非线性协同使社区体育健身的注册率、参与率和服务率均得到了提高,社区治理也从最无序或低有序进入高有序状态。如果Δn<0,此时是负向非线性关系,多元适应性主体虽会进行合作,但这种非线性合作极易引发风险。在基层体育治理中,“强压力、弱激励”是导致主体治理疲态的主要原因[23],为防范此类问题,嘉兴市长纤塘“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通过招募骨干型兼职体育委员、发放工作补贴以及对优秀体育社团进行扶持等方式,着力破解社区在运行中面临的资源少、考核多等“弱激励”和责任大、指令重等“强压力”,营造积极治理环境,推动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系统良性运行。

    在CAS理论中,存在以节点、连接者和资源为复杂网络的“流”结构,在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系统中,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组织、社区居民等主体是节点,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等是连接者,健身器材、政策法规、人才、资金等是主体间流动的资源。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系统包含多主体协同和多资源协同,其优化与升级离不开主体间资源的交换与共享。目前我国面临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主体协作松散、治理理念缺失、治理手段单一等现实问题,面对此情况,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组织等通过信息共享、科技共用、资金补贴、人才培养等方式发挥各种“资源流”的优势,化解治理问题。例如,自2020年5月以来,嘉兴市油车港镇“天星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利用现有视频监控设备、人脸识别实名认证技术等搭建数据库,消费者和运营者可在对应系统中随时查询所需信息,不仅拓宽了“流”的流动渠道,还加快了“流”的流转速度,实现了“流”的高质量交换。

    可见,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系统中存在大量“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24],“流”的方向如何、“流”的流通渠道是否畅通、“流”交互的复杂程度直接影响治理效果。系统中的“流”既包括同一级别行政区之间的“横向流”,也包括跨级别行政区之间的“纵向流”,以及跨级别、跨职能之间的“斜向流”[25]。社区借助“运动家”平台,一方面在平台设置社群模块,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申请加入健步走、乒乓球、篮球等社群,在社群中进行运动打卡、线上“约战”、分享心得等活动;另一方面,官方会在平台上发布政策法规、场馆租赁、赛事活动以及体质监测等内容。在此过程中,系统中的“流”以政策扶持、资金补贴、人才培养、信息管理等形式呈现并进行交互,“流”的乘数效应和再循环效应得到发挥,实现了“资源流”的有效流转。

    根据CAS理论,一方面,聚集、“流”、多样性和非线性4个特征贯穿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系统升级和发展的全部过程,是使主体与主体、主体与环境产生交互行为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系统的升级和发展是内部运行机制(“刺激—反应”模型)和外部运行机制(“回声”模型)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外运行机制相互配合,保障系统稳定、有序发展。

    CAS理论中的“刺激—反应”模型是描述具有自适应性主体行为的一种方式,由探测器、IF/THEN规则集、效应器三部分构成,运行机制为:IF(如果)刺激S发生,THEN(那么)做出反应R。将“刺激—反应”模型与我国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相结合,从个体微观视角构建我国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内部运行机制(图2)。

    图  2  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刺激—反应”模型
    Figure  2.  Stimulus-response model for governance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s in smart communities

    (1)探测器。探测器代表适应性主体感知外界变化和接收信息的能力。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系统中的探测器主要负责收集外部信息,并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过滤、分类、提炼成标准化的信息集,然后将信息集传递至主体的内部模型。在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系统运行过程中,政府部门对基层体育治理的高度重视、宏观政策的调整等构成了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外部环境,社区升级改造、居民体育需求增加、社区人员结构调整等构成了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内部环境。政府部门接收到环境刺激后会将信息分析提炼成信息集,以通知、意见等形式将信息集传达至下属各级政府及其他主体。例如,嘉兴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进新时代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社区运动之家建设与服务规范》《“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提出强化“社区运动家”品牌引领、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新模式、建立健全体育工作委员会等重点任务,这些重点任务构成了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信息集。

    (2)IF/THEN规则集。IF/THEN规则集代表主体分析问题的能力。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中的IF/THEN规则集负责分析探测器传递出的信息集,并将信息集与内部模型已有的规则图式集进行匹配,然后将信息交互结果传递至效应器。例如,“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通过在“运动家”智慧平台上设置“活动与服务”和“我的发布”等模块,让由于时空限制而无法在场参与社区议事的居民可以在手机端实时查看政府发布的相关政策和社区发布的相关事项,在线参与体育议事。居民也可利用“社区运动家”微信小程序的“报事反馈”功能,通过拍照上传、文字留言等方式反馈问题,平台在接收信息后会根据问题类型匹配对应管理人员进行解决。在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过程中,各主体会按照自身的功能定位和用户需求筛选信息集,并利用IF/THEN规则做出反应:如果这个反应得到了适应性主体的认可,主体便会强化这个规则;如果没有得到主体的认可,主体便会对信息进行调试直至与自身规则集相匹配。根据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结构的多样性特征,可将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系统的规则集分为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组织以及社区居民规则集:政府部门规则集包含资源配置、宏观调控、政策调整等;社会组织规则集包含开展健身活动、配置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市场组织规则集包含资金注入、技术嵌入、信息接入等;社区居民规则集包含反映居民体育诉求等。

    (3)效应器。效应器代表主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系统中的效应器对IF/THEN规则集过滤并提出的问题做出应答,更新系统内部状态。在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过程中,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组织以及社区居民等适应性主体会根据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宏观环境和治理效果,发现现行治理模式、管理结构的不足,不断调整适应性主体间的“积木块”组合方式,以推动系统发展。例如:嘉兴市通过建立健全体育工作委员会、完善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快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建设等措施,构建基层体育治理新格局;开发“运动家”App和“社区运动家”小程序,将赛事活动、体育场地、体质监测、健身指导等信息透明化,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精准投送。在此环节,适应性主体利用存在于系统内外的“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重组“积木块”,整合开发各类资源,提升数据资源价值,创新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模式,实现系统内部治理结构的动态平衡。

    CAS理论的“回声”模型建立了系统中微观主体的适应性行为在宏观上的联系,并结合“资源”和“位置”2个概念展示了个体互动所涌现的系统演化的过程[26]。在“回声”模型中,资源向适应性主体提供维持其生存与发展所需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位置是适应性主体的活动场所。主体拥有进攻标识、防御标识与资源库,进攻标识用于主体主动与其他主体联系,防御标识用于其他主体与自己联系时决定是否应答,资源库用于存储和加工资源。当主体在系统中相遇时,当一个主体的进攻标识和另一个主体的防御标识契合时,就会“黏着”,主体便会进行资源交换、复制与共享。此外,为了更清晰地表明主体的交互过程,将匹配能力、匹配速度和匹配时间增加到“回声”模型中。基于此,构建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回声”模型(图3),用于分析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过程中适应性主体如何以个体交互推动宏观系统演化。

    图  3  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回声”模型
    Figure  3.  Echo model for governance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s in smart communities

    (1)匹配因素。匹配因素包含匹配能力、匹配速度和匹配时间三要素。当主体交互时,主体自身的异质性使主体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存在差异,映射到“回声”模型中就是“匹配能力”。在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中表现为政府部门调控环境、配置资源、调整政策的能力,社会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引进专业人才的能力,市场组织注入资金、嵌入技术、接入信息的能力,社区居民表达诉求、信息反馈的能力等。主体不仅要具备从环境中获取资源的能力还要有快速找到与之相匹配资源的能力,这就要求适应性主体在互动中必须考虑“匹配速度”[27],在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中表现为主体获取政策信息、做出决策、采取行动以及形成反馈的速度。此外,由于适应性主体和系统是随时间动态变化的,其匹配能力和匹配速度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为了全面描述匹配过程,有必要将“匹配时间”这一要素加入其中,这是保证主体能够长期协作、系统能够稳定发展的验证参数[28]

    (2)标识区。“标识”贯穿主体聚集全过程,是划定主体范围和边界,对主体进行区分的重要机制,具有引导主体聚集、辨明方向、选择竞合的特殊功能[29]。例如,在“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的具体实践中,政府确立了多元协同治理理念,通过宣传与推广,引导社会组织、市场组织、社区居民等参与社区治理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协同治理氛围;组建了篮球、乒乓球、广场舞等500余个体育社群,群众可根据兴趣爱好、属地距离等加入所需社群,参与各类体育活动,进行体育社交。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组织等主体通过相互检查进攻标识、防御标识和黏着标识,在条件交换、条件复制、交叉复制、资源变换等字符串的控制下进行交互。在趋同效应下,适应性主体会寻求与自己具有强互补性的主体作为合作伙伴,即一个主体的进攻标识与其他主体的防御标识相匹配,且主体间的匹配程度越高,黏着程度越高。

    (3)控制区。依据CAS理论,适应性主体合作的目的在于交换、复制对方的资源,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主体协同治理的目的在于找到与自身发展相匹配的资源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在此环节,各主体会对意向合作主体的地理位置、体育人口、社团组织、体育协会、公众需求等基本信息进行评估,寻找可以长期合作的伙伴,稳固治理结构。例如,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利用“浙里办”“运动家”智慧平台对社区进行属地管理,将农村文化礼堂、社区体育场馆、养老中心、健身场所、学校、卫生院等链接到“运动家”智慧平台,不断扩大社区聚集体,为适应性主体间的资源交换与复制提供了平台,提高了资源流转速度,拓展了资源交互渠道。截至2023年1月,嘉兴市已建成385个“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累计注册用户46.9万人,纳入体育场地9192个、体育社群5803个、社会体育指导员2720人。

    根据CAS理论,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系统的优化要立足于系统的结构、特征与运行机制,在厘清主体间、主体与环境间关系的基础上,从CAS理论的基本要素出发,沿着贯穿系统发展始终的多样性、“流”、聚集和非线性4个特征提出优化策略,即多样性对应创新“积木块”组合方式,“流”对应拓宽“流”畅通渠道,聚集对应以标识提高主体凝聚力,非线性对应重视主体间非线性关系。

    现阶段,单纯依靠增加治理主体数量或延续线性治理思维已难以解决复杂环境下的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问题。“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通过政府政策指引,积极引入企业、体育社团、社会组织等主体参与基层体育治理,构建“纵向协同型”建设模式,最大限度整合各方主体力量,实现了有效治理。根据CAS理论,系统的演化不仅涉及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博弈还涉及主体间合作方式的调整,即“积木块”的组合方式。为避免“积木块”组合“碎片化”,应从顶层设计入手将分散的“积木块”进行整体搭建和有效衔接,以保证系统的有序发展。

    ①政府要出台针对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政策工具和法规制度,厘清治理主体的权责义务。制定科学可量化的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绩效评价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构建可调节的主体权责利益分配制度和常态化多向交流机制,建立健全权力行使风险预警机制,保障协同治理的安全性。②坚持“一体化”思维,全面把握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场景。严格贯彻政策要求和治理需求,以一体化的制度建设规范智慧社区治理流程,将系统化治理思维融入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场景,按照“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治理、一体化推进”原则,探索资金、技术、人才、税收等政策供给一体化,构建包含不同层级、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省—市—区—镇—村”一体化服务平台、“老旧小区智慧改造—新智慧社区建立”一体化承接体系以及“社区—楼栋—单元—家庭”一体化服务体系,解耦“条数据”重组成“块数据”[30],搭建数据资源库,打造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一张网”,切实解决数据录入难、调取难、共享难等问题。③完善主体合作方式,明确系统中适应性主体的生态位。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具有明显的多主体交互、多层级嵌套、多部门耦合、多资源互补特征,主体协同治理的过程不仅包括利益格局的调整也包括主体生态位的重置。嘉兴市“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将城乡社区作为建设的基础单位,按照“政府扶持、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方式将适应性主体安置在合适的生态位上,为居民提供体育场地、体育活动、体质测试、体育社群等多样化体育服务,实现了资源共享与互补。因此,要以完善治理网络为基础,架构起以社区居民为中心,以政府部门为直径,以社会组织为内圈,以市场组织为外圈的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多元治理“同心圆”布局,确保不同主体均被安置在合适的生态位上。

    “流”贯穿于系统的整体结构,“流”的畅通程度和流转速度影响系统演化进度。“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利用“运动家”智慧平台,实现了社会组织、市场组织、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资源的全链接,推动资源融合,有效化解了基层体育治理的碎片化。因此,要拓宽“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在治理网络中的流通渠道,加快流转速度。①建立健全资源整合机制。智慧社区在地域分布、服务定位、价值导向上具备差异性,要组织相关主体分区域、分层级地进行实地考察,明确我国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现状,组建联席会议制度,搭建意见交流平台,将有价值的意见纳入政策内容,强化“政策流”;实行公正、公开、公平的智慧社区项目招标和人才招聘流程,创新性地面向社会招聘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管家”,优化“人才流”;设立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专项基金,加大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力度,积累“资金流”。②搭建交流协商平台。由政府部门牵头邀请国内外拥有丰富智慧社区建设运营与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经验的专家学者进行智慧治理理念与典型案例讲解,收集优质治理经验,搭建智慧社区资源数据库;由居委会牵头创建社区治理联席会议、百姓议事厅和民主恳谈会,以主体间的信任为基础,以规章制度为规制,构建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共同体;借助媒体力量,运用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定期开展专题报道,拓宽信息流转渠道,提高资源流转速度。

    标识是引导主体聚集,构建治理共同体的“旗帜”,在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嘉兴市原创的“社区运动家”已成为极具辨识度的智慧体育社区建设案例,全方位重塑着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系统,凝聚着多元主体共识,稳固着主体协同治理意识。因此,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要建立新标识,吸引更多主体聚集,聚合更多主体共识,提高主体凝聚力。①塑造旗帜鲜明的文化标识。在充分尊重社区原有文化的基础上挖掘新的文化内容,与当地体育协会合作打造“智慧社区体育文化节”,以智慧社区所在地的风俗民情、徽标为依托,创建特色智慧社区标语、吉祥物、名称、章程等,开展健身健美、武术表演、健身跑、舞龙舞狮等系列化多样性群众体育活动,培育特色鲜明的智慧社区文化标识,创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案例。②建立健全配套的政策标识。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与政策引领,因此为保障系统内主体能够有效互动、各在其位,政府应以《意见》为核心继续完善智慧社区标准化计划、通知等,出台配套税收、监督与评估、人才培养与招聘、投融资、项目招标等政策。针对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现存的问题,可联合民政部、中央政法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多部门发布智慧社区发展规划,定期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及时调整政策内容,防止政策缺位、错位、移位。③打造体医融合健康标识。智慧社区相关主体要在政策指导下,积极与医疗机构、康养中心、养生俱乐部、心理咨询室等合作,利用信息技术对社区居民进行身体检查和心理监测,定制个人专属锻炼方案,并将相关报告发布至指定平台供居民及时查阅与反馈。

    根据CAS理论,系统的复杂性来源于主体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普遍存在于系统中,是使系统升级或倒退的重要力量。随着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定居化社会向迁居化社会、实体型社会向虚拟型社会转型,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人群的非同质性和非在场性特征愈加明显,人群间的交互愈加复杂。“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运用“运动家”App和“社区运动家”小程序使主体在场或不在场均可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发布相关政策明确主体职责,将主体安置在合适的生态位,提高了主体合作效率。因此,应明确主体角色定位,重视主体间非线性交互的聚集效应,营造良好的协同环境。①明确主体的角色定位。发挥政府部门“方向引领”、社会组织“强基固本”、市场组织“动力支撑”与社区居民“价值认同”的作用,将主体安置在合适的生态位,突破传统条块分割的线性固化治理模式,构建多元主体动态协同治理模式。另外,在不同主体、部门、区域、层级、系统内建立多方协商、联动治理与利益平衡机制,以便在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购买、移交、供给等过程中形成治理合力。②畅通主体参与治理渠道。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微博、抖音、微信、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和推广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生产、生活和生态价值,广泛吸引社会各界对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关注,以此为契机加强与科技企业、专业院校、社会组织的合作。

    一要举办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系统复杂适应性治理研讨会、座谈会、议事会以及专题讨论会,邀请体育部门、民政部门、高等院校、企业等多个行业的专家学者参与其中,共同制定相关政策。二要积极推进智慧社区治理结构扁平化,提高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主体的专业素养,分类别、分专业、分层次引进人才,组建高质量治理团队,避免治理参与行为极端化。三要健全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绩效评估标准,形成监督管理链式闭环。一方面,以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科学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过程和结果并重为原则,以不同层级、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智慧社区为案例选取评价维度和评价指标,构建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评估体系,定期发布评估结果,提高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组织等主体对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问题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搭建“互联网+微治理”社区自治平台,将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市场组织等作为第三方监督力量,依托智慧社区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政策咨询、民意表达、信息发布、效果反馈,建立健全社区民情反馈机制,实现预警上报、受理派发、协同处置、监督反馈、考核评价和分析研判全流程数字化,打造监督管理链式闭环。

    CAS理论为深入认识和完善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可被视作一个多方主体参与、层级结构复杂多变、要素构成多样、组织关联密切的复杂系统。其运行机制包括以“刺激—反应”模型运行的内部自适应机制和以“回声”模型运行的外部交互机制。新时代,我国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要借鉴CAS理论统筹全局,发挥自上而下的支配和自下而上的自组织作用,借助“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逐步摆脱传统简单线性治理思维,不断推动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系统向更高层级演化,实现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作者贡献声明:
    王祥全:提出论文主题 ,设计论文框架 ,撰写论文;
    作者贡献声明:
    涂娟:搜集资料,撰写论文。
  • 图  1   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结构框架

    Figure  1.   A structural framework for the governance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s in smart communities

    图  2   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刺激—反应”模型

    Figure  2.   Stimulus-response model for governance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s in smart communities

    图  3   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回声”模型

    Figure  3.   Echo model for governance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s in smart communities

    表  1   CAS理论基本要素概念释义

    Table  1   Conceptual interpretation of basic elements of CAS theory

    构成要素 名称 概念阐释
    基本特征 聚集 系统中的个体通过“黏合”形成较大的多个体聚集体,并产生多样化的适应性行为
    非线性 服务供给主体—环境—服务需求主体的作用并非遵循单一的线性关系,还存在非线性关系
    “流” 主体间隐藏着“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流”的转化渠道畅通程度与流转速度影响系统演化
    多样性 随着系统发展,主体间的差异性会扩大,主体和环境的关系更加复杂多样,使得系统演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运行机制 标识 主体聚集的基础,可区分主体是竞争还是合作关系
    内部模型 系统识别环境、预判未来发展模式的复杂机制
    “积木块” 系统由相对独立的不同元素构成,其复杂性不在于“积木块”的数量多少和体积大小,而在于“积木块”组合的次数和形式
    下载: 导出CSV
  •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23-10-25]. 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 俞露露,张洪艳,胡广伟.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智慧社区政策特征分析与审思[J]. 情报科学,2024,42(2):24-34
    [3] 赵聚军,王智睿. 超越PPP:智慧社区建设中的政企合作模式及其演进路径[J]. 城市发展研究,2023,30(8):110-115 doi: 10.3969/j.issn.1006-3862.2023.08.025
    [4] 赵国超,吴佩一,虞晓芬. 智慧社区运营的主体识别与社会网络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22,49(3):384-390 doi: 10.3785/j.issn.1008-9497.2022.03.016
    [5] 伍玉振. 智慧社区公共价值创造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推进[J]. 湖湘论坛,2023,36(2):114-124
    [6] 李志强,许峰. 整体智治与网络融合:智慧社区应急治理机制及路径:基于浙江的实践探索[J]. 电子政务,2022(9):27-38
    [7] 朱焱,袁诗怡,尚婉婷,等. 智慧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政策协同供给的府际关系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3,42(2):70-78 doi: 10.12163/j.ssu.20221505
    [8] 仇保兴. 城市规划学新理性主义思想初探:复杂自适应系统(CAS)视角[J]. 城市发展研究,2017,24(1):1-8 doi: 10.3969/j.issn.1006-3862.2017.01.001
    [9] 阿瑟. 复杂经济学:经济思想的新框架[M]. 贾拥民,译.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40-43
    [10] 张立荣,方堃. 公共危机与政府治理模式变革: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为研究视角[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2):21-24 doi: 10.3969/j.issn.1008-7621.2008.02.006
    [11] 樊志宏,胡玉桃.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超大城市发展和安全治理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22,29(7):81-85 doi: 10.3969/j.issn.1006-3862.2022.07.017
    [12] 布迪厄,华康德. 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 李猛,李康,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33
    [13] 陈岩. 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研究[J]. 领导科学,2020(8):42-45 doi: 10.3969/j.issn.1003-2606.2020.08.013
    [14] 杨雅厦. 智慧社区建设对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变革及其优化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2018(11):151-153
    [15] 王江,王健.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下智慧社区向“人本主义” 转型发展的逻辑重构[J]. 城市发展研究,2023,30(10):75-84 doi: 10.3969/j.issn.1006-3862.2023.10.019
    [16] 毛佩瑾,李春艳. 新时代智慧社区建设:发展脉络、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 东南学术,2023(3):138-151
    [17] 定明捷,曾祯. 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的社区公共服务价值共创:一个分析框架[J].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1,10(6):124-138 doi: 10.3969/j.issn.2095-4026.2021.06.010
    [18] 王文龙,贺凤凯,邢金明,等. CAS理论视角下我国校园篮球系统演化机制与调控路径[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34(6):661-669
    [19]

    HOLLAND J H. Emengence:From chaos to order[J]. 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2001,31(1):113-122

    [20] 曹海军,侯甜甜. 新时代背景下智慧社区建设:价值、逻辑与路径[J]. 广西社会科学,2021(2):1-7 doi: 10.3969/j.issn.1004-6917.2021.02.001
    [21] 李克强. 不断深化医改 推动建立符合国情惠及全民的医药卫生体制[J]. 求是,2011(22):3-10
    [22] 朱浩. 大学、企业、政府协同创新系统生成发展的机理研究:基于CAS理论的视角[J]. 系统科学学报,2016,24(3):33-38
    [23] 陈天祥,徐雅倩,宋锴业,等. 双向激活:基层治理中的数字赋能:“越秀越有数” 数字政府建设的经验启示[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87-100
    [24] 孙锋,王峰. 城市社区治理能力:分析框架与产生过程[J]. 中国行政管理,2019(2):53-59
    [25] 金浩,李瑞晶. 基于CAS理论的京津冀区域治理系统演化机制研究[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3(5):43-51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18.05.007
    [26]

    ALAA G. Derivation of factors facilitating organizational emergence based on 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and social autopoiesis theories[J]. Emergence:Complexity and Organization,2009,11(1):19-34

    [27] 毛征兵,陈略,范如国. 中国开放经济系统及其发展模式的机理研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范式的解析[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42(1):16-39
    [28] 白世贞,郑小京. 基于三层-回声模型的供应链复杂适应系统资源流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07,15(2):111-120 doi: 10.3321/j.issn:1003-207X.2007.02.019
    [29] 侯汉坡,刘春成,孙梦水. 城市系统理论: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认识[J]. 管理世界,2013(5):182-183
    [30] 郑琼. 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应然逻辑、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J]. 中州学刊,2023(9):91-97 doi: 10.3969/j.issn.1003-0751.2023.09.012
  • 期刊类型引用(2)

    1. 徐继超. 从“全民健身”到“全民健康”:我国社区智慧体育的升级发展策略.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4(10): 25-30 . 百度学术
    2. 王富强,王倩. 智慧社区背景下体育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12): 130-133+196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图(3)  /  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8
  • HTML全文浏览量:  151
  • PDF下载量:  12
  • 被引次数: 2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11-26
  • 修回日期:  2024-05-26
  • 刊出日期:  2024-07-2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