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期刊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组态视角下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要素、理论框架与驱动模式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王晨曦, 满江虹

王晨曦,满江虹.组态视角下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要素、理论框架与驱动模式——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46(8):65-76. DOI: 10.16099/j.sus.2021.06.17.0003
引用本文: 王晨曦,满江虹.组态视角下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要素、理论框架与驱动模式——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46(8):65-76. DOI: 10.16099/j.sus.2021.06.17.0003
WANG Chenxi, MAN Jianghong. Dynamic Factors,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Driving Mod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ki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figuration: Based on 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J].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2022, 46(8): 65-76. DOI: 10.16099/j.sus.2021.06.17.0003
Citation: WANG Chenxi, MAN Jianghong. Dynamic Factors,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Driving Mod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ki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figuration: Based on 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J].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2022, 46(8): 65-76. DOI: 10.16099/j.sus.2021.06.17.0003

组态视角下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要素、理论框架与驱动模式——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9BTY056)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王晨曦(ORCID:0000-0001-7405-2792),女,甘肃兰州人,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产业管理,E-mail:1911621013@sus.edu.cn

    通讯作者:

    满江虹(ORCID:0000-0002-7440-656X),女,山东青岛人,吉林体育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管理,E-mail:manjh@sdu.edu.cn

  • 中图分类号: G808

Dynamic Factors,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Driving Mod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ki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figurationBased on 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 摘要:

    推动滑雪产业发展是实施全民健身战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基于我国20个滑雪目的地相关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产业发展基础、滑雪消费需求和滑雪场供应能力联动视角,探索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模式。认为:滑雪产业发展基础、滑雪消费需求和滑雪场供应能力在推动我国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明显的互补关系。提升地区服务化水平、滑雪场规模和滑雪场运营效率成为推动我国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地区交通便利性、消费者滑雪关注和滑雪赛事组织是助力我国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辅助力量。前因“多重并发”形成驱动我国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样化组态,根据组态分析结果,构建“滑雪场市场供给引领”“结构优化+市场带动”“基础提升+品质驱动”“基础提升+规模拉动”4种驱动模式。

    Abstract: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ki indust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of such national strategies as implementing the national fitness strategy and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structure. Based on the relevant data of the ski industry in 20 provinces in China, using the 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ski industry is explo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inkag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oundation, ski consumption demand and ski resort supply capacity.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of the ski industry, ski consumption demand and ski resort supply capacity have an obvious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to promote it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mproving regional service, the scale of ski resorts, and the efficiency of ski resort operations have become the core driving forces while the convenience of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consumer skiing attention and skiing event organization could be its assistance. Multiple factors above form a diversified configuration of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ski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cluding "snow market supply guid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 market driving", "basic improvement + quality driving" and "basic improvement + scale driving" the four driving modes.

  • 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已成为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示范产业。2021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期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加大冰雪旅游产品供给,推动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大众冰雪旅游消费需求,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该文件提出到2023年,推动冰雪旅游形成较为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较为均衡的产业结构,助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然而,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我国滑雪产业的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1]。《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9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全国滑雪场的数量、质量、消费人次增长率基本处于下降状态(图1)。此外,滑雪产业区域性特征明显且难以在短时期内得到改变[2]图2)。以上种种现象说明,滑雪产业发展急需一套有理可循的方法论加以指导。从空间异质性理论看,不同空间区位上的事物与现象存在差异性[3],表现为结构不均衡或空间不稳定[4]。空间维度与个体异质性构成空间异质性的逻辑基础,自然禀赋异质、不平衡发展、制度异质成为空间异质性的根本原因和表现形式[5],在解释事物和现象形成的原因或者总结普适化范式时必须考虑客观空间异质性的存在。因此,不同地区滑雪产业发展基础不同,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发展模式。因地而异、因势利导的发展方式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投入,使得滑雪产业发展更为高效,故而对空间异质性视角下滑雪产业不同发展模式的分析属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探索。同时,从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竞争优势理论看,地区滑雪产业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滑雪相关支持性产业等主体要素尚未形成协同联动,阻滞了地区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准确捕捉影响地区滑雪产业高消费者参与度的关键因素,并据此发掘可操作的差异化驱动模式以增强地区滑雪产业竞争力,是推进地区滑雪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图  1  2015—2019年中国滑雪产业发展变化
    Figure  1.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China's ski industry from 2015 to 2019
    图  2  中国各区域滑雪场数量分布
    Figure  2.  Distribution of ski resorts in various regions in China

    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关于滑雪产业的相关研究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部分学者对滑雪产业升级与发展思路进行了有益探索。阚军常等[2]运用归因分析等方法剖析了冬奥战略目标下我国滑雪产业升级的驱动因子,并提出了滑雪产业升级的创新路径;李小兰等[6]从管理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技术创新、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实现我国滑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从发展实际出发,李欣[7]探索了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三大滑雪运动核心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针对张家口滑雪产业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望宇等[8]提出了张家口滑雪产业发展路径;从经济预测的视角出发,杨润田等[9]运用回归和类推分析法预测了崇礼滑雪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并提出优化产业要素、创新供给等促进滑雪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当前关于滑雪产业的研究需要注意和改善以下几个方面[10]:①研究内容存在地区选择偏差。就国内研究内容而言,往往以东北和华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对其他地区的研究较少,不利于我国滑雪产业的协调发展。②研究方法仍需继续创新。开放性、非线性和复杂性是滑雪产业领域中现存问题的特点。尽管我国学者运用多种传统研究方法对滑雪产业的经济规律进行了探析,但对于日益发展和复杂的滑雪产业问题而言,研究者仍需运用更多的工具对其进行揭示和解答。③滑雪产业研究结论所提建议缺少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具有复杂性,滑雪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本地经济发展基础、市场供给与需求、消费环境等条件和多主体行为决策,滑雪产业驱动模式的提出更应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出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明了体育发展思想的内涵架构。其中,“发展为了人民”回答了新时代体育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回答了新时代体育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11]。滑雪产业的发展要求以人民不断提升的服务需求为中心[12],那么人民滑雪需要的不断满足则从另一面反映了产业发展的质量。因此,本文从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产业发展观和大众滑雪参与的视角来探讨不同地区滑雪产业发展的驱动模式。程文广等[13]在需求导向下对影响大众冰雪健身供给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政府、协会、社会、市场、企业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供给侧治理模式;吴卅等[14]在政策工具视角下对温哥华冬奥会大众身体活动促进政策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在实施冰雪促进政策时需要重视政策的系统性、工具结构、工具的连续性等;王德辉等[15]提出了黑龙江省冰雪体育大众参与的制约因素与促进对策;李岫儒等[16]从冰雪运动文化建设、运动普及、产业升级等维度探索了东北冰雪运动产业发展的创新性实践路径;杨越等[1]分析了我国居民冰雪运动消费的困境,并从转变消费观念、提升供给水平、强化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冰雪运动促进策略。学者从消费者、多主体协同抑或是其他视角出发,对促进大众冰雪参与和滑雪产业发展的具体因素、路径、策略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在促进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模式方面,可以借鉴的较为成熟的研究仍比较少。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除了研究者基于不同的视角出发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驱动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因条件之间并非互相独立,其间复杂的因果关系也应得到重视。

    因此,本文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区域异质性理论视角出发,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方法,对影响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重前因条件的复杂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整体性地探索驱动我国不同地区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条件组态,并构建我国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驱动模式,以期为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竞争优势理论为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产业竞争力与发展质量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竞争优势的持续发挥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必然表现出产业质量和效益的较高水平。“钻石模型”中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性产业、政府、机遇等主体和辅助性要素都是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要素。例如:生产要素包含基础设施要素,其中道路交通便是基础设施要素中的一个子系统;需求条件包含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需求规模可以用群众对滑雪的关注度来反映。笔者认为,滑雪产业发展系统是滑雪消费需求子系统、滑雪场供应能力子系统和支撑滑雪产业发展的基础环境子系统的集合。“钻石模型”是一个动态系统,不同要素的组合与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具有复杂的因果关系,因此其动力要素识别是构建驱动模式的第一步。

    体育政策引导保障、较高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良好的体育行业实力是实施冰雪运动扩散的动力[17]。地区服务化水平是滑雪产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配套性行业经济基础[18]。滑雪产业与旅游产业、休闲产业等其他产业拥有高度的融合性和渗透性。日本和韩国已将滑雪旅游与众多相关产业相融合,形成了产业互相联动效应,即以滑雪旅游业带动其他服务业,以众多服务业助推滑雪旅游业。交通资源是发展冰雪运动的优势[19],在对滑雪产业发展思路的探索中,众多研究认识到交通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窦文康等[20]研究发现,拥有较高可达性的滑雪场的市场潜力较强;苟俊豪等[21]认为,交通设施的改善是新疆冰雪旅游发展的一大机会;周红梅[22]认为,交通瓶颈给冰雪赛事的举办带来阻碍。便捷的交通有利于滑雪场的开发与建设,还可以为各地滑雪爱好者提供良好的滑雪体验。西北地区虽然拥有独具特色的滑雪资源,但交通运输能力相对较差,交通不便阻碍了滑雪爱好者前去消费,不利于当地滑雪产业的发展[7]。借鉴以上相关研究,本文将产业发展基础的二级条件确定为地区服务化和交通便利性。

    作为滑雪运动与文化融合的产物,滑雪文化是一种以滑雪运动为载体而慢慢形成的趋同性生存行为和生活方式[7]。滑雪文化的重要性表现在,人们只有拥有了一定的滑雪体育文化基础,才会对滑雪体育消费产生深层次认识,进而积极主动参与运动和消费[23]。对青少年滑雪文化进行培育,可以通过滑雪竞赛表演给予滑雪爱好者视觉上的良好体验,也可通过各种形式的滑雪活动和大众赛事提升大众滑雪关注度和参与度,从而使其成为持续且稳定的滑雪人口,间接推动滑雪产业可持续发展。类似观点还有:大型滑雪赛事的举办具有整合旅游资源、推广滑雪旅游及娱乐项目、培养大众滑雪文化的功能[7];举办滑雪赛事可以吸引更多人爱上滑雪,产生参与的兴趣,促进滑雪旅游等业态发展[8]。滑雪氛围蕴含着滑雪消费需求,对滑雪氛围的培育在一定程度上即是通过扩大滑雪消费的有效需求推进群众滑雪消费行为。其中,滑雪赛事组织既是地区原有滑雪氛围的最好体现,也是今后群众参与滑雪消费的催化剂。依据以上观点,本文将滑雪消费需求的二级条件确定为消费者滑雪关注和滑雪赛事组织。

    设施先进且功能完善的滑雪场是满足国民冰雪运动需求、发展冰雪产业的重要保障。在对市场因素的研究中,学者们认为,滑雪场供应能力是影响大众滑雪参与和滑雪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李欣[7]认为,将来滑雪场的市场空间主要来源于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升。王先亮等[24]认为,滑雪产业应从供需两侧动态平衡入手,在供给侧改革推进中,要适度扩大滑雪场所与设施供给。从滑雪场垂直落差、雪道面积指标来看,全国合格的滑雪场并不多,因此需要继续建设和升级滑雪场。经济学观点认为,资源要素和地理空间要素的集聚才能实现报酬递增,在滑雪产业中,滑雪场集聚带来生产要素竞争力优势[25]。滑雪场运营效率低下容易引发消费者拥挤、争抢现象,不仅会降低消费者的滑雪满意度,严重时还会导致安全事件发生[26]。依据以上观点,本文运用滑雪场规模和滑雪场运营效率来反映滑雪场供应能力。

    已有研究[27]将产业基础和产业潜力作为划分区域冰雪体育产业资源状况的依据,其中产业潜力维度包含反映居民冰雪消费能力、消费人群基础的指标,此后,消费作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素被发现。从系统论看,滑雪产业系统中任意2个子系统相互作用而构成具有因果反馈关系的独立系统[28-29]。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认为,系统内多主体间、多主体与环境间的适应行为驱动系统内部因果反馈进程与系统的演进[30]。对于滑雪产业系统而言,滑雪产业驱动模式的形成与演化都是消费者、企业等主体要素系统与产业发展环境系统不断相互适应的动态过程。

    两者的反馈关系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基础为滑雪消费需求提供物质层面的基础,而滑雪消费需求的参与能够带动城市转型和升级。地区服务化水平反映了地区产业高级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利性反映了消费者等在地区内部间和内部与外部间流动可节约的时间等成本的程度。较雄厚的经济基础条件和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既能够为竞技体育组织和发展提供支撑,又能够促使有效冰雪消费市场的形成[17]。地区浓厚的滑雪氛围和消费需求为滑雪赛事组织的区位选择提供了依据和向心力,同时优质滑雪赛事的举办有利于滑雪文化链条的形成。从目前国际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状况看,在英国、法国、德国、瑞士、加拿大等国家,冰雪文化已经成为冰雪产业的主要支撑力量,并以世界级冰雪体育赛事为平台,加深了与服务、资源、贸易、市场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合作,由此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高水平的滑雪赛事可以吸引消费者关注,通过媒体报道能够建立一种线上线下互动的参与式场景,促使滑雪文化的传播,对地区滑雪氛围的营造、消费需求的培育起到助力作用。在消费者滑雪关注和滑雪赛事组织的加持下,有效消费市场需要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及时跟进,地区因此能够加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持续革新。

    两者的反馈关系主要表现在滑雪消费需求为滑雪场供应能力的提升提供前因条件,而滑雪场供应能力的提升会培育更高层次的地区滑雪消费需求。消费者滑雪关注反映了地区滑雪文化深入程度和滑雪市场规模状况,滑雪赛事组织则是赛事举办者在系统分析地区滑雪资源、滑雪市场等因素后作出的区位选择决策。滑雪运动和滑雪产业需要滑雪场地设施的禀赋才能得以发展。地区高消费者滑雪关注和高频高级滑雪赛事组织对滑雪场供应能力提升提出了要求,而滑雪场供应能力的提升吸引高级滑雪赛事落户,同时拓展了大众滑雪话题的谈论空间,从而提升地区消费者滑雪关注度,培育更高的消费需求和更浓厚的滑雪文化。

    两者的反馈关系主要表现在地区高产业发展基础为滑雪场供应能力提升提供应然要求,滑雪场供应能力的提升能够优化地区产业发展基础。滑雪场规模在一定水平上反映了地区滑雪产业的繁荣程度,滑雪场运营效率则是滑雪场级别、承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观测指标。作为一种健康的休闲运动项目,滑雪运动备受消费者青睐。通常居民收入水平与地区服务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即地区服务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居民收入和整体消费水平较高。同时,滑雪产业又与其他产业联系较为紧密,较强的滑雪场供应能力能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以及本地区服务化水平的提升。对于本地区居民而言,滑雪消费需求的提升催生企业在本地区滑雪场数量和质量上的投入;对于本地区之外的消费者而言,本地区较高的服务化水平较其他地区拥有更高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导致企业会选择在服务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布置滑雪场和提升滑雪场服务能力。其中,无论是为消费者出行提供便利还是加强滑雪产业上下游链的协同合作,交通设施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消费者需求和滑雪场供应能力的提升又会加速本地区服务化转型升级,倒逼地区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综上所述,地区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由产业发展基础、滑雪消费需求与滑雪场供应能力等因素互相约束、互相配合的协同发展过程。具体而言,产业发展基础、滑雪消费需求与滑雪场供应能力3个一级条件下共包括6个二级条件,理论模型框架如图3所示。

    图  3  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模型框架
    Figure  3.  Theoretical model framework for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ski industry

    国际商务领域的很多研究内容本质上是组态的,研究结果的产生由多种解释性因素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31],这种本质也体现在其他众多的社会和经济现象之中。单向因果假定的传统计量模型将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属性间的联结看作线性单向因果关系[32],认为各因素之间相互独立,这就使得权变视角下的传统计量模型在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或交互效应等手段分析系统问题时存在局限,即传统计量模型无法解决多因素间的组态因果问题。在组态视角下,不同的前因条件组合会形成“多重并发”的因果关系,可以产生多条“等效”因果关系链。本文采取基于集合论的QCA方法,从组态视角出发,分析我国不同地区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背后的逻辑机制与驱动模式,主要出于以下3点考虑:

    (1)探究不同地区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元驱动模式,仅依靠产业发展基础、滑雪消费需求与滑雪场供应能力等因素的独立作用或简单搭配的交互作用分析是不够的。区别于传统分析工具,QCA方法以条件是相互作用的观点替代了传统方法所坚持的可加性和假设变量相互独立的“净效应”分析,使得在分析不同地区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应采用哪种驱动模式时有了更系统的视角,拓展了高质量发展驱动模式的理论构建维度。因此,适宜应用此方法从整体性视角探索多个条件与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间的复杂机制。

    (2)不同地区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采用的驱动模式因主要关注的影响因素不同而不同。假定地区因其服务化水平高(H)或低都会考虑因素A,且决定采用某种驱动模式的前因条件是A出现,那么A的非集(即不出现,记为~A)不一定是该地区选择其他驱动模式的前因条件。传统分析工具能够处理非此即彼、完全对称的因果关系(若A→H,则~A→~H),而QCA方法为处理因果不对称关系提供了思路(即使A→H成立,~A→~H也不一定成立)。

    (3)对于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不同方式而言,可能存在导致同一发展方式的多个“等效”因果关系链。QCA方法认为,不同的前因条件组态对结果变量存在互不冲突的等效性,即高地区服务化且高交通便利性和非高地区服务化且非高交通便利性均可产生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结果。相较于传统研究工具,QCA方法在分析此类问题时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中的二级条件地区服务化、交通便利性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20)》。消费者滑雪关注数据来源于百度指数中以“滑雪”为关键词检索的2019年整年各省份资讯指数,该指数以百度智能分发和推荐内容数据为基础,将网民的阅读、评论、转发、点赞、不喜欢等行为的数量加权求和得出。滑雪赛事组织涵盖2018—2019年国内热点滑雪赛事,数据来源于《冰雪蓝皮书:中国滑雪产业发展报告(2019)》。滑雪场滑雪人次、滑雪场规模和滑雪场运营效率数据均来源于《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9年度报告)》。选取的案例为北京市、甘肃省、广东省、贵州省、河北省、河南省、黑龙江省、湖北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四川省、天津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和重庆市等20个滑雪目的地省(区、市)。表1为各类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  1  各类数据描述性统计结果
    Table  1.  Data description statistics of various types
    条件和结果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案例数
    滑雪人次 92.8000 64.6596 9.0000 243.0000 20
    地区服务化 0.7340 0.0580 0.6195 0.9306 20
    交通便利性 96.6262 53.7183 11.6660 211.5100 20
    消费者滑雪关注 8.5182 0.8145 6.5132 10.0350 20
    滑雪赛事组织 6.0000 7.4498 2.0000 30.0000 20
    滑雪场规模 35.3000 28.2385 3.0000 124.0000 20
    滑雪场运营效率 13.0500 14.6884 1.0000 49.0000 20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中国统计年鉴(2020)》、《冰雪蓝皮书:中国滑雪产业发展报告(2019)》、《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9年度报告)》等。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校准是将隶属值分配给案例集合的过程。根据相关理论和现有研究的校准原则,本文采用直接校准法[33]将结果变量和6个二级前因条件数据校准为模糊集隶属分数(表2)。

    表  2  条件和结果的校准
    Table  2.  Calibration of conditions and results
    条件和结果校准
    完全隶属交叉点完全不隶属
    结果变量 滑雪人次 106.2500 71.0000 34.5500
    产业发展基础 地区服务化 0.7548 0.7264 0.6989
    交通便利性 135.1803 89.8293 35.6516
    滑雪消费需求 消费者滑雪关注 8.9674 8.6688 7.7095
    滑雪赛事组织 4.2500 2.5000 2.0000
    滑雪场供应能力 滑雪场规模 46.0000 30.0000 11.7000
    滑雪场运营效率 20.0000 5.5000 1.850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1)结果变量。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滑雪服务吸引消费者运动参与为出发点,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落脚点,由始至终贯穿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滑雪消费者是滑雪产业的基本支撑,也是滑雪产业的最终服务对象[34]。从生活层面的城市效益视角看,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滑雪人口消费支撑不充分的挑战,而缺少对滑雪者消费行为的关注将使滑雪产业失去其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对这种“根基”的培育即是对滑雪消费人口的培育。从消费培育的视角看,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是仅通过市场、政府等主体扩大滑雪场馆投资规模、制定行业规范等行为就可以完全实现的,更需要的是越来越多的滑雪消费者持续性的消费行为,这也是滑雪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之源。因此,相较于举办滑雪赛事数量与类型、政策支持等衡量滑雪产业发展状态、环境的静态指标,参与滑雪消费的人次数量指标既能反映滑雪产业向着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内生动力情况,更是滑雪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直接表征。因此,将滑雪场滑雪人次作为结果变量进行考察。

    (2)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变量。从滑雪产业所需的社会和经济背景视角分析其发展基础环境,具体包括地区服务化水平和交通便利性2个代理变量。①地区服务化水平。如何衡量地区服务化水平是本文进行实证检验的重要基础。参考现有研究,以地区第三产业占本地GDP比重衡量服务化程度。依据校准标准[35],采用各省(区、市)第三产业比重的75%、50%和15%分位数值分别作为完全隶属、交叉点和完全不隶属的阈值。②交通便利性。参考现有研究[36],具体以每百平方千米的公路里程数计算的地区公路密度反映地区交通便利程度。校准标准:采用75%、50%和15%分位数值分别作为完全隶属、交叉点和完全不隶属的阈值。

    (3)滑雪消费需求条件变量。滑雪消费需求具体包括消费者滑雪关注和滑雪赛事组织2个代理变量。①消费者滑雪关注。互联网加速了信息的传播效率,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资讯及阅读、评论、宣传等方式参与自己关注的领域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参考现有研究,采用百度指数中以“滑雪”为关键词检索的2019年整年各省份资讯指数衡量消费者滑雪关注度。校准标准:采用75%、50%和15%分位数值分别作为完全隶属、交叉点和完全不隶属的阈值。②滑雪赛事组织。赛事的举办可扩大滑雪受众覆盖范围,培育赛事观众,大大推动滑雪运动的传播和滑雪产业的发展。校准标准:采用75%、50%和15%分位数值分别作为完全隶属、交叉点和完全不隶属的阈值。

    (4)滑雪场供应能力条件变量。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看滑雪场供应能力,具体包括各省(区、市)滑雪场规模和滑雪场运营效率。①滑雪场规模。充足的滑雪场数量保障了滑雪承载力,而集聚的滑雪场则反映了地区滑雪运动和滑雪产业的竞争力。滑雪场规模以各省(区、市)所拥有的滑雪场数量来表示。校准标准:采用75%、50%和15%分位数值分别作为完全隶属、交叉点和完全不隶属的阈值。②滑雪场运营效率。作为滑雪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滑雪场上行设施决定着滑雪场的运营效率。采用各省(区、市)滑雪场架空索道数量衡量滑雪场运营效率。校准标准:采用75%、50%和15%分位数值分别作为完全隶属、交叉点和完全不隶属的阈值。

    如果导致结果产生的某个前因条件一直存在且其一致性水平高于0.9,则该条件即为结果的必要条件[33]。依据QCA方法的研究流程和标准,对6个二级前因条件及其非集能否构成滑雪参与的必要条件进行检验,并甄选出能够以最大力度解释目标案例的条件组态。应用fsQCA 3.0程序计算出高/非高滑雪参与度必要条件的数据结果(表3),所有前因条件变量的一致性均低于0.9,说明不存在提升滑雪参与的必要条件。

    表  3  高/非高滑雪参与度的必要条件分析结果
    Table  3.  Analysis of necessary conditions of high/non-high skiing participaton
    条件变量高滑雪参与度 非高滑雪参与度
    一致性覆盖度一致性覆盖度
    高地区服务化 0.5797 0.6046 0.6068 0.5263
    非高地区服务化 0.5458 0.6254 0.5441 0.5184
    高交通便利性 0.5513 0.5653 0.6784 0.5784
    非高交通便利性 0.5888 0.6877 0.4901 0.4759
    高消费者滑雪关注 0.6154 0.6263 0.5396 0.4567
    非高消费者滑雪关注 0.4661 0.5491 0.5584 0.5469
    高滑雪赛事组织 0.6786 0.8037 0.3315 0.3265
    非高滑雪赛事组织 0.4313 0.4369 0.8007 0.6744
    高滑雪场规模 0.8471 0.9042 0.2368 0.2102
    非高滑雪场规模 0.2601 0.2907 0.8921 0.8291
    高滑雪场运营效率 0.7811 0.8876 0.2852 0.2695
    非高滑雪场运营效率 0.3571 0.3754 0.8811 0.770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尽管在对条件组态的充分性进行分析时也采用一致性判断,但计算方法和可接受的一致性水平与必要条件分析不同。条件组态充分性的一致性水平一般高于0.75[37],但鉴于研究样本的差异性,现有研究所采用的一致性阈值存在区别[38-39]。频数阈值也根据样本量大小而确定,对于样本量较小的研究,频数阈值可设定为1,对于样本量较大的研究,频数阈值可设定为大于1。遵循已有研究的判别标准与本文的样本实际情况,将频数阈值设定为1,一致性阈值设定为0.8。

    已有研究[40]表明,滑雪参与现象既存在于地区服务化水平高的地区,也存在于地区服务化水平低的地区。因此,将地区服务化条件变量设定为“存在或缺乏”。滑雪参与除受收入影响较大外,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滑雪参与而言,滑雪者更倾向于将交通便利地区作为滑雪目的地。因此,将交通便利性条件变量设定为“存在”。滑雪运动的参与者年龄跨度较大,其所选择的传播渠道更广,或因受限于自身应用科技能力、个人行为习惯等,并非所有参与者都会选择线上互动。因此,设定消费者滑雪关注条件变量为“存在或缺乏”。尽管举办滑雪赛事会吸引更多消费者前来参与滑雪运动和消费,但并不能因此判定举办赛事数量少的地区消费者的参与度低。因此,设定滑雪赛事组织条件变量为“存在或缺乏”。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推动和“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潮下,现阶段增加滑雪场数量供给仍是满足消费者滑雪参与的重要手段。因此,将滑雪场规模条件变量设定为“存在”。在地区滑雪资源异质性视角下,规模供给和效率供给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需求,即滑雪产业发展好的地区需要效率供给,而滑雪产业发展薄弱的地区急需规模支持。因此,将滑雪场运营效率条件变量设定为“存在或缺乏”。表4呈现了最终形成的5个条件组态结果。

    表  4  高滑雪参与度组态分析结果
    Table  4.  Configuration analysis of high skiing participation
    一级条件二级条件滑雪场市场供给引领结构优化+市场带动基础提升+品质驱动基础提升+规模拉动
    组态1组态2组态3组态4组态5
    产业发展基础 地区服务化
    交通便利性
    滑雪消费需求 消费者滑雪关注
    滑雪赛事组织
    滑雪场供应能力 滑雪场规模
    滑雪场运营效率
    单个解的一致性 0.955 9 0.983 9 0.927 7 0.982 3 0.975 5
    单个解的原始覆盖度 0.5751 0.2793 0.2115 0.2033 0.1822
    单个解的唯一覆盖度 0.2427 0.0495 0.0147 0.0604 0.0760
    总体解的一致性 0.9443
    总体解的覆盖度 0.8233
     注:■表示核心条件且存在,□表示辅助条件且存在,●表示核心条件且不存在,○表示辅助条件且不存在,—表示不确定条件是否存在。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4可知,总体解的一致性(0.9443)与单个组态解的一致性水平均在0.75以上,总体解的覆盖度为0.8233,即解释了82.33%的高滑雪参与度的地区样本。5种组态可被视为驱动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充分条件组合。

    组态1表明,滑雪场规模和滑雪场运营效率发挥核心作用,滑雪赛事组织发挥辅助作用。该组态单个解的一致性为0.9559,原始覆盖度为0.5751,唯一覆盖度为0.2427。这意味着不管产业发展基础和消费者滑雪关注度如何,在市场强有力的供应能力支持下,辅之以滑雪赛事组织和宣传,可吸引消费者参与滑雪运动,从而推动本类地区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

    组态2具备的核心条件与组态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组态2不需要地区服务化这个核心条件,但需要交通便利性发挥辅助作用。该组态单个解的一致性为0.9839,原始覆盖度为0.2793,唯一覆盖度为0.0495。这意味着在服务化程度不高的地区,在充足且有效率的市场供应和较为完善的交通基础环境保障下,滑雪旅游产业依然可以得到长足发展。地区内与地区间便捷高效的交通可以满足滑雪者多方位的参与需求,也有利于提升滑雪品牌的市场形象[41]。与组态1相比,交通便利性条件可等效替代滑雪赛事组织条件,即影响滑雪产业发展的前因条件间能够等效替代,可以通过“殊途同归”的方式驱动滑雪产业发展,亦说明产业发展基础与滑雪消费需求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在组态3中,地区服务化和滑雪场规模发挥核心作用,滑雪赛事组织发挥辅助作用,同时不存在消费者滑雪关注的辅助作用。该组态单个解的一致性为0.9277,原始覆盖度为0.2115,唯一覆盖度为0.0147。这意味着在服务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无论地区交通状况和滑雪场运营效率如何,即使消费者滑雪关注度较低,也可通过增加滑雪场规模供给、举办特色滑雪赛事等方式塑造滑雪运动品牌,以此达到提升消费者忠诚度和滑雪产业发展质量的目的。与组态1相比,地区服务化指标可等效替代滑雪场运营效率条件,消费者可通过享受地区或滑雪场内其他服务弥补滑雪过程中效率不高的不佳体验,说明产业发展基础与滑雪场供应能力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在组态4中,地区服务化和滑雪场运营效率发挥核心作用,交通便利性、消费者滑雪关注和滑雪赛事组织发挥辅助作用。该组态单个解的一致性为0.9823,原始覆盖度为0.2033,唯一覆盖度为0.0604。这意味着在以地区服务化、交通便利性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发展基础条件较好且注重培育消费者滑雪文化和消费需求、频繁举办各类滑雪赛事的地区,在市场供应要求方面,滑雪场供给规模需要已不再重要,而滑雪场运营效率的提升已成为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因。

    在组态5中,地区服务化和滑雪场规模发挥核心作用,交通便利性和消费者滑雪关注发挥辅助作用,同时不存在滑雪赛事组织的辅助作用和滑雪场运营效率的核心作用。该组态单个解的一致性为0.9755,原始覆盖度为0.1822,唯一覆盖度为0.0760。这意味着在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且消费者滑雪关注度较高的地区,即使所组织的滑雪赛事不多且滑雪场运营效率不高,也可以通过增加滑雪场规模供给驱动本地区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比较组态5与组态4发现,具有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且消费者滑雪关注度较高等相同条件的某些地区,其中一部分地区可以通过增加滑雪场规模的方式实现驱动本地区滑雪产业高质量的目标,还有一部分地区则可以通过频繁举办滑雪赛事及提升滑雪场运营效率达到与前者相同的效果。

    比较5种组态的异同发现,地区服务化、滑雪场规模和滑雪场运营效率分别在多个组态中作为核心条件出现,说明地区服务化、滑雪场规模和滑雪场运营效率对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

    表5呈现了非高滑雪参与度(结果变量的非集)的条件组态分析结果。其中,交通便利性和滑雪场规模成为影响非高滑雪参与度的核心条件,驱动地区高滑雪参与度的条件并不是导致非高滑雪参与度的反面条件,很好地说明了QCA方法的因果非对称性特点。对于非高滑雪参与度结果变量,QCA给出了7种条件组态。总体解的一致性为0.8205,大于阈值0.8,总体解的覆盖度为0.8436。这意味着对于非高滑雪参与度的影响因素,依然可以从3个一级前因条件出发考察。

    表  5  非高滑雪参与度组态分析结果
    Table  5.  Configuration analysis of non-high skiing participation
    一级条件二级条件组态1组态2组态3组态4组态5组态6组态7
    产业发展基础 地区服务化
    交通便利性
    滑雪消费需求 消费者滑雪关注
    滑雪赛事组织
    滑雪场供应能力 滑雪场规模
    滑雪场运营效率
    单个解的一致性 1.0000 0.8341 0.9370 0.9186 0.8103 1.0000 0.9153
    单个解的原始覆盖度 0.3590 0.3656 0.1475 0.3854 0.1035 0.2720 0.3931
    单个解的唯一覆盖度 0.1607 0.0352 0.0660 0.0539 0.0209 0 0.0418
    总体解的一致性 0.8205
    总体解的覆盖度 0.8436
     注:■表示核心条件且存在,□表示辅助条件且存在,●表示核心条件且不存在,○表示辅助条件且不存在,—表示不确定条件是否存在。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fsQCA识别出了驱动我国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5种组态,表明滑雪产业的发展存在并可以选择多种驱动模式。基于5种条件组态包含的核心条件和辅助条件,本文构建了4种可选择的驱动模式,分别为“滑雪场市场供给引领”模式、“结构优化+市场带动”模式、“基础提升+品质驱动”模式和“基础提升+规模拉动”模式。

    (1)“滑雪场市场供给引领”模式。从组态分析结果可知,该模式中2个组态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共同点是均需要提升包含数量和质量在内的滑雪场供应能力,消费者滑雪关注条件可有可无。不同点是:组态1需要通过举办更多的滑雪赛事,以赛事带动产业发展;而组态2明确显示不需要以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为基础,但需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依赖于产业资源和市场需求,滑雪产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在滑雪旅游项目开发、滑雪赛事举办和滑雪文化活动组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组态1对应的代表案例有河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组态2对应的解释案例有河北省、山西省和山东省。凡是社会能够做到的交给社会,滑雪产业发展中需要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企业和市场供给为主导,在此类地区中市场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尽管如此,还需进一步规范相应配套设施和器材,努力形成标志性自主品牌赛事。

    (2)“结构优化+市场带动”模式。从该模式的组态分析结果可知,地区服务化升级是驱动该类地区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滑雪产业与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相关产业联系紧密,在通过滑雪产业带动地区转型升级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其他产业升级促进滑雪产业发展。组态3对应的解释案例有陕西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拟采用该模式的地区应在加强服务化转型升级的基础上,扩大滑雪场规模,积极举办滑雪赛事,通过赛事宣传带动消费。例如:目前国内热点赛事重点分布在东北三省,而2018年底,在陕西省太白鳌山滑雪场举行了2018年至2019年度全国越野滑雪U18精英赛;2020年陕西省体育局、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实施意见》,提出利用产业引导资金,扶持冰雪企业发展,推动冰雪体育产业融合,以市场化方式打造和举办冰雪赛事,以此扩大社会影响力。

    (3)“基础提升+品质驱动”模式。从该模式的组态分析结果可知,在所有二级条件中仅有滑雪场规模条件是可有可无的,说明该类地区滑雪场规模供给已经满足市场需求,但市场对高品质的滑雪服务还有巨大的消费需求。拟采用该模式的地区可放松对滑雪场规模的供给,将重点放在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培育滑雪消费行为、优化滑雪场设施和服务上,通过环境—需求—滑雪场联动驱动本地区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组态4对应的代表案例有北京市。北京市重视冰雪场地的发展,先于国家对于冰雪运动发展的规划制定,于2016年颁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6—2022)》,对场地的建设标准、管理及质量提出了要求,其后通过的《体育场所安全运营管理规范——滑雪场所》对滑雪场运营管理也提出了基本要求和规定,后期北京市还将对滑雪场地的管理服务标准等进行规划,由此可见北京市对于滑雪场服务工作的重视和努力,其间也可看到政策在其中发挥的重要指导作用。

    (4)“基础提升+规模拉动”模式。从该模式的组态分析结果可知,二级条件中的地区服务化和滑雪场规模是必备核心条件,而滑雪赛事组织和滑雪场运营效率条件是不存在的,说明该类地区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并非来源于滑雪场品质及赛事数量,而是滑雪场供给规模。组态5对应的解释案例有河南省。《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9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河南省全省架空索道数量仅有3条,分布在两家滑雪场内,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但其滑雪场数量保持在40多家,排名在吉林省与辽宁省之间,成为华中区域、华南区域和西南区域中滑雪场数量最多的省份,而其地区服务化水平和交通便利性指标同样位于全国前列。由此可见,坚实的产业发展环境为其滑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竞争力。

    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驱动模式是一个既需要立足于地区产业发展基础又关乎多主体联动的复杂系统问题,单一主体行为的改变往往造成其他主体的联动变化。因此,需要考虑不同地区滑雪产业在资源基础等条件上存在的巨大差异,能否有效识别影响地区滑雪产业高消费者参与度的多重驱动因素和多元化组态模式是我国滑雪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从产业发展环境—滑雪消费需求—市场供给联动、多主体协同和地区异质性视角探究驱动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模式,将高滑雪参与度的动力因素整合到一个分析框架中。从产业发展基础、滑雪消费需求和滑雪场供应能力等因素出发,运用fsQCA方法构建地区高质量发展驱动模式,并比较各个模式的组态异同。本文结论并未否认现有研究对滑雪产业发展所提出的措施、路径和策略,而是从异质性和组态视角探究影响地区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复杂交互机制,以期丰富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理论。

    (1)产业发展基础、滑雪消费需求和滑雪场供应能力“多重并发”,形成驱动我国地区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样化组态形式。地区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受产业发展基础、滑雪消费需求和滑雪场供应能力的共同影响,任何单一条件都不能构成驱动地区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也不能成为引致地区对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驱动模式选择的充分条件。

    (2)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驱动模式的组态分析结果表明,存在5条等效路径(5个组态),构成“滑雪场市场供给引领”“结构优化+市场带动”“基础提升+品质驱动”“基础提升+规模拉动”4种驱动模式。其中,影响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间具有显著的互补关系。地区服务化、滑雪场规模和滑雪场运营效率成为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交通便利性、消费者滑雪关注与滑雪赛事组织作为辅助力量与核心条件共同作用,达到“殊途同归”地实现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的。该结论在区域异质性条件下有力地说明了发展滑雪产业拥有多种路径,开拓和延伸了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驱动模式研究的视角和维度。对影响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进行区分,为地区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驱动模式选择提供了更具体的新思路。

    (1)以政府为主导,强化地区滑雪产业发展的上层设计。尽管本文对政府作用的分析不多,但并不否认政府颁布的与滑雪产业和滑雪运动发展相关的政策为后者所带来的巨大促进作用。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上级相关政策要求和指导下,不同地区应更合理、科学地制定与本地区发展实际相匹配的规划和政策措施,尤其要结合目前自身所处的滑雪产业发展阶段和地区未来发展规划,如根据人口结构与规模、滑雪产业相关配套基础和交通设施等因素选择滑雪产业发展模式并制定具体措施。

    (2)政府要构建地区内部和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推进市场一体化和服务化升级。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以交通一体化为先行和主导,建设高效、网络化、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完善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疏通消费者出行旅游的道路堵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制定区域发展协议和规划、优化滑雪及其他产业布局等方式积极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建立产业集群优势,以多样化、优质的品牌服务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城市,进而提升地区服务化水平。

    (3)企业要加强滑雪赛事组织和宣传,培育大众滑雪文化和消费需求。目前我国冰雪运动普及程度不高,参与运动的人数较少,消费水平较低,而滑雪赛事的举办对滑雪文化和消费需求的培育作用是巨大的。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契机下,应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举办各高水平滑雪赛事和大众性滑雪活动的力量,发挥滑雪赛事的带动作用,扩展滑雪竞赛表演市场,打造滑雪赛事品牌目的地,通过赛事媒体宣传等方式提高大众参与滑雪运动的热情,扩大滑雪旅游参与人口。

    (4)扩大滑雪旅游优质产品供给。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市场要以优质供给塑造滑雪旅游品牌,通过加强滑雪场品牌化建设积极培育滑雪旅游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以优质的服务给予滑雪消费者良好的滑雪体验,从而提升消费者的滑雪参与忠诚度。着眼于未来,值得注意的是,冰雪文化是冰雪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科技和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在智能和智慧时代,应积极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滑雪场管理数字化,提高滑雪产业价值链系统的效能。

    作者贡献声明:
    王晨曦:设计论文框架,撰写论文;
    作者贡献声明:
    满江虹:提出论文选题,设计论文框架,修改论文。
  • 图  1   2015—2019年中国滑雪产业发展变化

    Figure  1.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China's ski industry from 2015 to 2019

    图  2   中国各区域滑雪场数量分布

    Figure  2.   Distribution of ski resorts in various regions in China

    图  3   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模型框架

    Figure  3.   Theoretical model framework for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ski industry

    表  1   各类数据描述性统计结果

    Table  1   Data description statistics of various types

    条件和结果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案例数
    滑雪人次 92.8000 64.6596 9.0000 243.0000 20
    地区服务化 0.7340 0.0580 0.6195 0.9306 20
    交通便利性 96.6262 53.7183 11.6660 211.5100 20
    消费者滑雪关注 8.5182 0.8145 6.5132 10.0350 20
    滑雪赛事组织 6.0000 7.4498 2.0000 30.0000 20
    滑雪场规模 35.3000 28.2385 3.0000 124.0000 20
    滑雪场运营效率 13.0500 14.6884 1.0000 49.0000 20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中国统计年鉴(2020)》、《冰雪蓝皮书:中国滑雪产业发展报告(2019)》、《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9年度报告)》等。
    下载: 导出CSV

    表  2   条件和结果的校准

    Table  2   Calibration of conditions and results

    条件和结果校准
    完全隶属交叉点完全不隶属
    结果变量 滑雪人次 106.2500 71.0000 34.5500
    产业发展基础 地区服务化 0.7548 0.7264 0.6989
    交通便利性 135.1803 89.8293 35.6516
    滑雪消费需求 消费者滑雪关注 8.9674 8.6688 7.7095
    滑雪赛事组织 4.2500 2.5000 2.0000
    滑雪场供应能力 滑雪场规模 46.0000 30.0000 11.7000
    滑雪场运营效率 20.0000 5.5000 1.8500
    下载: 导出CSV

    表  3   高/非高滑雪参与度的必要条件分析结果

    Table  3   Analysis of necessary conditions of high/non-high skiing participaton

    条件变量高滑雪参与度 非高滑雪参与度
    一致性覆盖度一致性覆盖度
    高地区服务化 0.5797 0.6046 0.6068 0.5263
    非高地区服务化 0.5458 0.6254 0.5441 0.5184
    高交通便利性 0.5513 0.5653 0.6784 0.5784
    非高交通便利性 0.5888 0.6877 0.4901 0.4759
    高消费者滑雪关注 0.6154 0.6263 0.5396 0.4567
    非高消费者滑雪关注 0.4661 0.5491 0.5584 0.5469
    高滑雪赛事组织 0.6786 0.8037 0.3315 0.3265
    非高滑雪赛事组织 0.4313 0.4369 0.8007 0.6744
    高滑雪场规模 0.8471 0.9042 0.2368 0.2102
    非高滑雪场规模 0.2601 0.2907 0.8921 0.8291
    高滑雪场运营效率 0.7811 0.8876 0.2852 0.2695
    非高滑雪场运营效率 0.3571 0.3754 0.8811 0.7700
    下载: 导出CSV

    表  4   高滑雪参与度组态分析结果

    Table  4   Configuration analysis of high skiing participation

    一级条件二级条件滑雪场市场供给引领结构优化+市场带动基础提升+品质驱动基础提升+规模拉动
    组态1组态2组态3组态4组态5
    产业发展基础 地区服务化
    交通便利性
    滑雪消费需求 消费者滑雪关注
    滑雪赛事组织
    滑雪场供应能力 滑雪场规模
    滑雪场运营效率
    单个解的一致性 0.955 9 0.983 9 0.927 7 0.982 3 0.975 5
    单个解的原始覆盖度 0.5751 0.2793 0.2115 0.2033 0.1822
    单个解的唯一覆盖度 0.2427 0.0495 0.0147 0.0604 0.0760
    总体解的一致性 0.9443
    总体解的覆盖度 0.8233
     注:■表示核心条件且存在,□表示辅助条件且存在,●表示核心条件且不存在,○表示辅助条件且不存在,—表示不确定条件是否存在。
    下载: 导出CSV

    表  5   非高滑雪参与度组态分析结果

    Table  5   Configuration analysis of non-high skiing participation

    一级条件二级条件组态1组态2组态3组态4组态5组态6组态7
    产业发展基础 地区服务化
    交通便利性
    滑雪消费需求 消费者滑雪关注
    滑雪赛事组织
    滑雪场供应能力 滑雪场规模
    滑雪场运营效率
    单个解的一致性 1.0000 0.8341 0.9370 0.9186 0.8103 1.0000 0.9153
    单个解的原始覆盖度 0.3590 0.3656 0.1475 0.3854 0.1035 0.2720 0.3931
    单个解的唯一覆盖度 0.1607 0.0352 0.0660 0.0539 0.0209 0 0.0418
    总体解的一致性 0.8205
    总体解的覆盖度 0.8436
     注:■表示核心条件且存在,□表示辅助条件且存在,●表示核心条件且不存在,○表示辅助条件且不存在,—表示不确定条件是否存在。
    下载: 导出CSV
  • [1] 杨越,骆秉全,金媛媛.我国居民冰雪运动消费困境与促进策略[J]. 体育文化导刊,2019(7):19-24 doi: 10.3969/j.issn.1671-1572.2019.07.005
    [2] 阚军常,王飞.冬奥战略目标下我国滑雪产业升级的驱动因子与创新路径[J]. 体育科学,2016,36(6):11-20 doi: 10.16469/j.css.201606002
    [3]

    ANSELIN L. Spatial economitrics: Methods and models[M]. Boston: Kluwer Academic, 1988: 119

    [4]

    BRUNSDON C,FOTHERINGHAM A S,CHARLTON M. Some notes on parametric significance tests for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J].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1999,39(3):497-524 doi: 10.1111/0022-4146.00146

    [5] 彭薇,冯邦彦.经济学关于空间异质性的研究综述[J]. 华东经济管理,2013,27(3):155-160
    [6] 李小兰,阚军常,张宏宇.北京2022年冬奥会背景下我国滑雪产业转型升级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8(3):82-86 doi: 10.3969/j.issn.1671-1572.2018.03.018
    [7] 李欣.我国滑雪运动三大核心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10):9-16 doi: 10.19582/j.cnki.11-3785/g8.2017.10.002
    [8] 望宇,庞善东.张家口滑雪产业发展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9(5):87-92 doi: 10.3969/j.issn.1671-1572.2019.05.017
    [9] 杨润田,徐腾达.冬奥会背景下崇礼滑雪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基于经济预测的视角[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38(6):1-7 doi: 10.12163/j.ssu.2019.06.01
    [10] 翟哲,阚军常,王飞.产业经济学视域下我国滑雪产业研究综述与启示[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4):95-105 doi: 10.12163/j.ssu.20200113
    [11] 丁云霞,潘时华.体育综合体转型发展的逻辑动因与路径: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价值取向[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6):30-35
    [12] 韩慧,郑家鲲.“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观探赜:逻辑、内涵与价值: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研读[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11):5-11 doi: 10.3969/j.issn.1000-520X.2018.11.001
    [13] 程文广,刘兴.需求导向的我国大众冰雪健身供给侧治理路径研究[J]. 体育科学,2016,36(4):11-19 doi: 10.16469/j.css.201604002
    [14] 吴卅,郭静.政策工具视角下温哥华冬奥会大众身体活动促进政策分析及启示[J]. 中国体育科技,2018,54(1):33-38,104 doi: 10.16470/j.csst.201801005
    [15] 王德辉,戴显岩.黑龙江省冰雪体育大众参与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 体育文化导刊,2018(9):43-47 doi: 10.3969/j.issn.1671-1572.2018.09.010
    [16] 李岫儒,柴娇,马连骄,等.东北冰雪运动产业发展的文化生态阐释:内涵、困境与方略[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6):102-107 doi: 10.12163/j.ssu.20201440
    [17] 马玉芳,王永红.从政策导向到文化生成:我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动力因素、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4):21-27 doi: 10.3969/j.issn.1000-520X.2020.04.003
    [18] 张瑞林.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商业模式建构与产业结构优化[J]. 体育科学,2016,36(5):18-23,53
    [19] 曹乐意,史兵,侯颖.青藏高原冰雪运动的资源优势及其发展路径研究:以青海省为例[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132-138 doi: 10.3969/j.issn.1003-8388.2020.02.021
    [20] 窦文康,王世金,韩彤彤,等.中国滑雪场可达性及市场潜力测度[J]. 地理科学,2021,41(2):319-327
    [21] 苟俊豪,乔晗.新疆冰雪旅游发展战略SWOT分析[J]. 新疆社会科学,2015(5):50-55
    [22] 周红梅.少数民族地区冰雪体育赛事申办与城市营销研究: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为例[J]. 贵州民族研究,2016,37(7):162-166
    [23] 王飞,阚军常,孙大海,等.大型滑雪旅游度假区建设的制度环境:内涵认知、困境与需求导向[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4):42-49,58 doi: 10.3969/j.issn.1000-520X.2020.04.006
    [24] 王先亮,王晓芳,李保安.2022年冬奥会背景下我国滑雪产业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升级[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37(2):1-7,42 doi: 10.3969/j.issn.1004-0560.2018.02.002
    [25] 许寒冰.我国滑雪场地服务业竞争力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4):44-49 doi: 10.19582/j.cnki.11-3785/g8.2018.04.007
    [26] 阚军常,姜立嘉.我国滑雪场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1):39-42 doi: 10.3969/j.issn.1000-520X.2012.01.008
    [27] 张瑞林,李凌,王恒利.区域异质性视角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55(2):51-60 doi: 10.15930/j.cnki.wtxb.2021.02.008
    [28] 景秀丽,郭文巧.系统动力学视角下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式发展关系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8(6):37-46 doi: 10.3969/j.issn.1002-3291.2020.06.006
    [29] 郭伟,高颖,张鑫,等.全域旅游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J]. 统计与决策,2018,34(21):50-53 doi: 10.13546/j.cnki.tjyjc.2018.21.011
    [30] 邵桂华,王晨曦.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的多主体适应行为模式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43(12):71-83
    [31]

    FAINSHMIDT S,WITT M A,AGUILERA R V,et al. The contributions of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QCA) to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20,51(4):455-466 doi: 10.1057/s41267-020-00313-1

    [32] 杜运周,贾良定.组态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QCA):管理学研究的一条新道路[J]. 管理世界,2017(6):155-167 doi: 10.3969/j.issn.1002-5502.2017.06.011
    [33]

    RAGIN C C, FISS P C. Net effects analysis versus configurations: An empirical demonstration[M]//RAGIN C C. Redesigning social inquiry: Fuzzy sets and beyo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8: 190-212

    [34] 杨千河,伍斌.从滑雪产业图谱看中国滑雪产业发展路径[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5(5):116-124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0.05.014
    [35]

    FISS P C. Building better causal theories:A fuzzy set approach to typologies in organization researc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1,54(2):393-420 doi: 10.5465/amj.2011.60263120

    [36] 唐红祥,王业斌,王旦,等.中国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影响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8(8):137-147 doi: 10.3969/j.issn.1002-9753.2018.08.013
    [37]

    SCHNEIDER C Q, WAGEMANN C. Set-theoretic method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 guide to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129

    [38] 程聪,贾良定.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驱动机制研究:基于清晰集的定性比较分析[J]. 南开管理评论,2016,19(6):113-121 doi: 10.3969/j.issn.1008-3448.2016.06.012
    [39] 张明,陈伟宏,蓝海林.中国企业“凭什么”完全并购境外高新技术企业:基于94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J]. 中国工业经济,2019(4):117-135
    [40]

    THIBAUT E,EAKINS J,VOS S,et al. Time and money expenditure in sports participation:The role of income in consuming the most practiced sports activities in Flanders[J]. Sport Management Review,2017,20(5):455-467 doi: 10.1016/j.smr.2016.12.002

    [41] 王静,田慧.日本滑雪产业发展经验与启示[J]. 体育文化导刊,2019(11):104-109 doi: 10.3969/j.issn.1671-1572.2019.11.017
  • 期刊类型引用(16)

    1. 王慧文,黄晓灵. 中国体育产业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关系与推进路径.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2025(02): 84-97 . 本站查看
    2. 余森林,陈立. 基于评价构造法的滑雪头盔内衬设计. 上海纺织科技. 2025(03): 75-78 . 百度学术
    3. 张瑞林,金礼杰,王志文. 中国滑雪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水平评估与影响因素.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4(01): 1-11+42 . 百度学术
    4. 杨占东,许舒羽,赵晨蕾,于涛. 具身视角下滑雪运动参与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与组合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冰雪运动. 2024(02): 17-26 . 百度学术
    5. 杨惠莹,赵承磊,马富贵. 影响我国体育公园空间分布的组态效应探究——基于fsQCA定性比较分析. 中国体育科技. 2024(02): 53-62 . 百度学术
    6. 张瑞林,李凌,周文静. 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多重循环驱动体系的质性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4(07): 17-25 . 百度学术
    7. 吕婵,李嘉,李佳. 审视与定位:后冬奥时期我国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政府角色.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4(04): 21-27 . 百度学术
    8. 毛润泽,刘源,刘震. 露营旅游者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及组态路径——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旅游科学. 2024(08): 88-108 . 百度学术
    9. 严月,史曙生,霍鹏宇. 新质生产力赋能我国街头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研究. 湖北体育科技. 2024(05): 33-36+113 . 百度学术
    10. 梁彩荣,蒋依依,高洁,方琰,谷朋博. 冰雪旅游地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因素与多元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冰雪运动. 2024(05): 41-47 . 百度学术
    11. 余森林,陈立,王文懿,叶林栋. 基于SAPAD/TFAHP/FBS模型的智能滑雪头盔设计. 包装工程. 2024(22): 95-105 . 百度学术
    12. 白铂. 滑雪旅游度假地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及推进路径——基于行动者网络视角. 体育文化导刊. 2023(03): 91-97 . 百度学术
    13. 王峰,蒋韬成,郑国华,马晓. 欧盟国家促进大众身体活动的路径选择及启示——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研究.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23(03): 272-286 . 百度学术
    14. 田妮艳,龚德明,刘俊莹. 卢卡滑雪旅游度假区建设与运营启示.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3(13): 7-9 . 百度学术
    15. 邹德新,宋露露,高力翔,车冰清,吴文婷. 高质量发展理念引领下的体育领域信用评价的理论框架与实施路径研究.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3(07): 20-26 . 百度学术
    16. 李悠,王飞,庞善东. 我国滑雪产业发展的实现逻辑:基于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机社会的“三轮驱动”.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3(06): 29-36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4)

图(3)  /  表(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68
  • HTML全文浏览量:  338
  • PDF下载量:  59
  • 被引次数: 2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6-16
  • 修回日期:  2022-06-30
  • 刊出日期:  2022-08-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