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期刊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从“厌女”到“平权”:奥林匹克运动性别平等的历史进程及社会启示

熊欢, 沈国芳, 韩雪霏

熊欢,沈国芳,韩雪霏.从“厌女”到“平权”:奥林匹克运动性别平等的历史进程及社会启示[J].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5,49(6):10-26. DOI: 10.16099/j.sus.2024.12.05.0006
引用本文: 熊欢,沈国芳,韩雪霏.从“厌女”到“平权”:奥林匹克运动性别平等的历史进程及社会启示[J].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5,49(6):10-26. DOI: 10.16099/j.sus.2024.12.05.0006
XIONG Huan, SHEN Guofang, HAN Xuefei. From "Misogyny" to "Gender Equality": The Historical Progress of the Gender Equality in Olympic Movement and Its Social Implications[J].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2025, 49(6): 10-26. DOI: 10.16099/j.sus.2024.12.05.0006
Citation: XIONG Huan, SHEN Guofang, HAN Xuefei. From "Misogyny" to "Gender Equality": The Historical Progress of the Gender Equality in Olympic Movement and Its Social Implications[J].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2025, 49(6): 10-26. DOI: 10.16099/j.sus.2024.12.05.0006

从“厌女”到“平权”:奥林匹克运动性别平等的历史进程及社会启示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2AZD16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熊欢(ORCID:0000-0001-7206-0465),女,四川成都人,上海体育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性别与体育,E-mail:hxiong99@126.com

  • 中图分类号: G80-05

From "Misogyny" to "Gender Equality": The Historical Progress of the Gender Equality in Olympic Movement and Its Social Implications

  • 摘要:

    基于文献法和历史社会学视角分析奥林匹克运动性别平等进程,探讨体育推动性别平等的机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发现:在奥林匹克运动领域,性别平等无论是在显性层面还是隐性层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显性平等主要体现在参与机会的逐步均等化;隐性平等则体现在比赛项目设置的优化、女性在体育组织中的角色和话语权增强,以及性别关系的平衡与调整过程。指出:奥林匹克运动中性别平等的演进历程反映了思想观念、制度安排与时代需求三者之间动态互动的复杂过程;奥林匹克运动通过个体赋能、制度建设、社会实践以及文化革新多个维度,为性别平等构建了一条从“体育”到“社会”的联动路径,凸显了体育作为社会变革力量的独特价值,不仅展示了体育在推动多元化、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也为“体育促进发展”理念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启示。

    Abstract: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a historical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entury-long progress of gender equality in the Olympic movement, exploring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sports promote gender equality and their significanc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gender equality within the Olympic movement has achieved significant progress on both explicit and implicit levels. Explicit equality is reflected in the gradual equalization of participation opportunities. Implicit equality, on the other hand, is evident in deeper aspects, including the optimization of event design, the enhanced roles and voices of women in sports organizations, and the balancing and adjustment of gender relations.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progress of gender equality in the Olympic movement is a dynamic process shaped by the interplay of ideas, institutions and the demands of the times. By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pathway from "sport" to "society", the Olympic movement advances gender equality through multiple dimensions, including individual empowerment,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social practice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This approach not only highlights the unique value of sports as a catalyst for social change but also demonstrates their critical roles in fost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diverse, inclusive and sustainable society. Furthermore, it provides significant practical experiences and theoretical insights for the broader concept of "sport for development".

  •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公平、团结与包容精神的象征,其核心价值最显著地体现在对性别平等的坚定承诺,以及对包容性体育战略的积极倡导与实践。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多次指出,性别平等和包容性体育始终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目标之一[12]。2024年巴黎奥运会实现了男女运动员参赛人数的完全平等,这不仅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对性别平等承诺的切实履行,也充分展示了体育在推动性别平等与促进社会包容方面的示范作用。然而,这一过程既漫长又复杂,且充满挑战性。自19世纪末,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奠基人、法国人顾拜旦在复兴奥林匹克运动时发表了带有性别偏见的宣言,到1924年巴黎奥运会正式承认女性的合法参赛地位,再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以女性形象玛丽安娜(Marianne) 1 为标志诠释自由、平等与包容的理念,女性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的角色经历了从“缺席”到“显著”的时代巨变。这百余年的演变不仅映射出奥林匹克运动的理念与价值观在与新兴现象和思潮的碰撞中不断自我修正、变革与发展,同时也赋予体育在全球性别平等运动中扮演先导性角色。奥林匹克运动在推动性别平等的历史进程中有哪些关键性进展?其理念和实践如何随着社会思潮的变化而演进,背后的动力又是什么?奥林匹克运动在性别平等的推进过程中发挥了哪些具体作用,对更广泛的社会变革和发展又能产生什么样的深远影响?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不仅能深化对体育与性别平等关系的认识,还能揭示体育在社会发展与变革中的独特作用与内在机制,为未来体育促进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与历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通过对制度、文化、经济、政治等多维度“文本”与“背景”的考察,对奥林匹克运动中这一历时性变化进行综合解读。本文围绕3个主要目标展开:首先,回顾奥林匹克运动中性别平等的历史进展及其在不同方面的重要表现;其次,剖析体育在促进性别平等进步与变革中的系统性动力因素;最后,探讨体育在推动性别平等方面对更广泛社会层面的深远影响,并从中提炼出对未来体育促进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自1900年巴黎奥运会女性首次亮相赛场,至1924年巴黎奥运会女性合法地位正式确立,再至2024年巴黎奥运会实现男女运动员参赛人数的平等,奥林匹克运动在3届巴黎奥运会的历史节点上记录了一段性别平等的演进历程。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但其是男性的盛会,女性被排斥在外。虽然自1900年第二届巴黎奥运会女性便开始参加比赛,但女性运动员一直未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正式承认。与此同时,顾拜旦在国际奥委会简报上发表意见,继续反对女性参赛。他的反对意见主要有三方面:①希望尽可能模仿古希腊奥运会的模式;②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法国的妇女解放进程更为缓慢,因此她们参与比赛的行为可以被忽略;③女性参加耗费体力的活动有损女性魅力[3]119。顾拜旦提到的第三个因素激起了很多热衷体育赛事的男士的同感。例如,在对女子击剑首场比赛的回应中,顾拜旦声称女性的参与会让这一高尚的运动变得女性化。顾拜旦的观点被现代批评者视为“厌女症”(misogynist)[45],即通过贬低女性的身体能力和参与价值来维护男性在体育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和象征意义[67]

    与此同时,女性也为参加奥运会不断努力。1917年,法国女性艾丽斯·米莉艾特(Alice Milliat)因国际奥委会拒绝女性参与奥运会而展开行动。她创立了法国女子体育联合会(Fédération des Sociétés Féminines Sportives de France, FSFSF),并向国际奥委会提出要求,希望1920年奥运会允许女性运动员参赛。然而,这一请求遭到了国际奥委会的拒绝。面对挫折,米莉艾特于1921年在蒙特卡洛组织了一场专为女性举办的国际比赛,比赛项目包括60 m、250 m和800 m接力赛,300 m、800 m和740 m跨栏跑,以及跳高、跳远、标枪和铅球等。同年,国际妇女体育联合会(Fédération Sportive Féminine Internationale, FSFI)正式成立,由米莉艾特担任领导。1922年,第二届女性国际比赛与国际妇女体育联合会的会议一同在蒙特卡洛举行。会上,国际妇女体育联合会决定组织一项专属于女性的“妇女奥林匹克运动会”(Women's Olympic Games)。然而,在国际奥委会和男性精英的施压下,这项运动会的名称被迫改为“世界妇女运动会”(Women's World Games)[8]。米莉艾特与现代奥运会的公开对抗使奥运会陷入尴尬境地,同时也让国际奥委会感到十分懊恼和被动,并试图通过谈判将少量女子项目纳入奥运会,以削弱米莉艾特的影响[9]。最终,在1924年第23次全会上,国际奥委会作出决议,允许女性参加奥运会,并正式承认女性在奥运会中的合法地位。这一决定标志着女性运动员终于“正式”迈上现代奥运会的舞台[10]

    1900年至2024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在此期间,女性运动员的参与度、性别项目的设置、管理层的性别构成、资金分配以及媒体报道中的性别呈现等关键指标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参赛女性运动员的数量增长以及女子项目设置的演变是奥林匹克性别平等进程最直观的体现(表1表2)。

    表  1  历届现代夏季奥运会女子项目以及女性运动员参赛情况[8]
    Table  1.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the modern Summer Olympics
    年份 运动项目/项 女子项目/项 混合项目/项 项目总数/项 女子项目占比/% 女子与混合项目占比/% 参赛女性运动员数量/人 参赛女性运动员占比/%
    1900 2 2 1 95 2.1 5.3 22 2.2
    1904 1 3 0 95 3.1 6.4 6 0.9
    1908 2 4 8 110 3.6 10.9 37 1.8
    1912 2 5 6 102 4.9 10.8 48 2.0
    1920 2 8 16 156 5.1 15.6 63 2.4
    1924 3 10 4 126 7.9 11.1 135 4.4
    1928 4 14 3 109 12.8 15.6 277 9.6
    1932 3 14 4 117 12.0 15.4 126 9.0
    1936 4 15 4 129 11.6 14.7 331 8.3
    1948 5 19 5 136 14.0 17.6 390 9.5
    1952 6 25 7 149 16.8 21.5 519 10.5
    1956 6 26 9 151 17.2 23.2 376 13.3
    1960 6 29 8 150 19.3 24.7 611 11.4
    1964 7 33 11 163 20.2 27.0 678 13.2
    1968 7 39 18 172 22.7 33.1 781 14.2
    1972 8 43 20 195 22.1 32.3 1059 14.6
    1976 11 49 19 198 24.7 34.3 1260 20.7
    1980 12 50 19 203 24.6 34.0 1115 21.5
    1984 14 62 15 221 28.1 34.8 1566 23.0
    1988 17 72 14 237 30.4 36.3 2194 26.1
    1992 19 86 12 257 33.5 38.1 2704 28.8
    1996 21 97 11 271 35.8 39.9 3512 34.0
    2000 25 120 11 300 40.0 44.0 4069 38.2
    2004 26 125 10 301 41.5 44.9 4329 40.7
    2008 26 127 10 302 42.1 45.4 4637 42.4
    2012 26 132 8 302 43.7 46.4 4676 44.2
    2016 28 136 9 306 44.4 47.4 5059 45.0
    2020 33 156 18 339 46.0 51.3 5457 47.8
    2024 32 151 22 329 45.9 52.6 5250 50.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2  历届现代冬季奥运会女子项目以及女性运动员参赛情况[8]
    Table  2.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the modern Winter Olympics
    年份 运动项目/项 女子项目/项 混合项目/项 项目总数/项 女子项目占比/% 女子与混合项目占比/% 参赛女性运动员数量/人 参赛女性运动员占比/%
    1924 1 1 1 16 6.3 12.5 11 4.3
    1928 1 1 1 14 7.1 14.3 26 5.6
    1932 1 1 1 14 7.1 14.3 21 8.3
    1936 2 2 1 17 11.8 17.6 80 12.0
    1948 2 4 1 22 18.2 22.7 77 11.5
    1952 2 5 1 22 22.7 27.3 109 15.7
    1956 2 6 1 24 24.0 29.2 134 17.0
    1960 2 10 1 27 35.7 40.7 144 21.5
    1964 3 12 2 34 35.3 41.2 199 18.3
    1968 3 12 2 35 34.2 40.0 211 18.2
    1972 3 12 2 35 34.2 40.0 205 20.5
    1976 3 12 3 37 32.4 40.5 231 20.6
    1980 3 12 3 38 31.6 39.5 232 21.7
    1984 3 13 3 39 33.3 41.0 274 21.5
    1988 3 16 4 46 34.8 41.3 301 21.2
    1992 4 23 3 57 40.4 45.6 488 27.1
    1994 4 25 3 61 41.0 45.9 522 30.0
    1998 6 29 3 68 42.0 47.1 787 36.2
    2002 7 34 3 78 42.5 47.4 886 36.9
    2006 7 37 3 84 44.0 47.6 960 38.2
    2010 7 38 3 86 44.2 47.7 1044 40.7
    2014 7 43 6 98 44.9 51.0 1121 40.3
    2018 7 44 9 102 42.7 52.0 1169 41.0
    2022 7 46 12 109 42.2 53.0 1267 44.7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通过对参赛女性运动员数量及女子项目设置演变(表3)的综合分析发现,女性参与奥运会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4个显著阶段[11-12]:①起点与早期发展阶段(1900—1904年),以1900年巴黎奥运会为标志,女性首次获得参赛资格,但项目设置极为有限,仅涵盖网球和高尔夫球2项,且未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正式承认。②扩展与增长阶段(1908—1924年),女性参赛项目逐步增加,参赛人数持续上升,1908年伦敦奥运会恢复网球和高尔夫球项目,并引入花样滑冰和射箭,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进一步扩展至游泳、帆船等项目,初步展现了女子体育项目的多样化趋势。自1924年女性运动员获得正式认可后,参赛女性运动员人数首次突破三位数。③核心项目突破与规范化阶段(1928—1976年),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首次引入女子田径项目,标志着女性进入奥运会核心竞技领域,此后女子项目逐步规范化,涵盖标枪、80 m栏、皮划艇、排球、1500 m跑及篮球等,项目设置日趋完善。④性别平等的逐步实现阶段(1980年至今),女子项目与男子项目逐步并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设立花样游泳和艺术体操等女性专属项目。2000年后重竞技项目(如铁人三项、举重)和高强度对抗类项目(如摔跤、柔道)中逐步增设女子比赛,2012年伦敦奥运会将女子拳击纳入正式比赛项目,2020年东京奥运会在大项和小项设置上基本实现1∶1比例,并增设多项男女混合项目,2024年巴黎奥运会则进一步实现参赛人数和项目设置的全面平等,女性运动员参赛比例达到50%[13]

    表  3  历届奥运会女子项目设置的重要事件
    Table  3.  Milestone events in the inclusion of women's events in the Olympic Games
    年份 届次 举办地点 重要事件
    1900 第二届 巴黎 首次允许女性参赛,开创奥运历史新篇章;女性运动员参加了5项运动,包括网球、帆船、门球(croquet)、马术和高
    尔夫球;瑞士运动员海伦德·博特拉成为首位女性奥运冠军;英国运动员夏洛特·库珀成为首位女子个人项目冠军
    1904 第三届 圣路易斯 女子比赛仅作为表演赛,未有正式项目
    1908 第四届 伦敦 女子项目恢复高尔夫球和网球,新增花样滑冰(单人)及射箭,共设置5个女子项目
    1912 第五届 斯德哥尔摩 女子项目包括网球以及新增的女子游泳和女子跳水
    1920 第七届 安特卫普 女子项目包括游泳(含跳水)、网球、帆船和花样滑冰,呈现多样化趋势
    1924 第八届 巴黎 女性参赛资格被正式承认;女性运动员参赛人数突破三位数
    1928 第九届 阿姆斯特丹 女子田径项目首次被纳入奥运会,包括女子100 m、4×100 m接力、800 m、跳高和铁饼,共5个项目
    1932 第十届 洛杉矶 新增女子标枪项目
    1936 第十一届 柏林
    1948 第十四届 伦敦 新增女子4×100 m自由泳接力和女子跳水的3 m跳板项目
    1964 第十八届 东京 女子排球首次成为奥运会项目
    1972 第二十届 慕尼黑 女子1500 m跑首次被纳入长跑项目
    1976 第二十一届 蒙特利尔 女子篮球、女子赛艇和女子(团队)手球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1984 第二十三届 洛杉矶 首次设立仅限女性参与的花样游泳和艺术体操项目;女子马拉松和女子自行车公路赛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1988 第二十四届 汉城 女子乒乓球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1992 第二十五届 巴塞罗那 女子柔道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1996 第二十六届 亚特兰大 女子足球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只限女性运动员参加的垒球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2000 第二十七届 悉尼 女子举重、铁人三项、七项全能、女子撑竿跳、女子水球、女子跳水双人项目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2004 第二十八届 雅典 女子摔跤、柔道新增重量级别,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女子3000 m障碍赛首次以表演赛形式亮相
    2008 第二十九届 北京 女子3000 m障碍赛正式成为比赛项目
    2012 第三十届 伦敦 女子拳击成为正式比赛项目;所有26个大项均设有女子比赛项目,这是奥运会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016 第三十一届 里约热内卢 女子七人制橄榄球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女子高尔夫时隔112年重返奥运会
    2020 第三十二届 东京 在大项和小项设置上基本实现1∶1的性别平等比例;增设多项男女混合项目,进一步促进性别平等
    2024 第三十三届 巴黎 比赛包括152个女子项目、157个男子项目和20个混合项目,女性运动员参赛比例达到50%,实现性别平等的全面覆盖
     注:根据奥林匹克官网信息[81113]等资料综合整理。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尽管女性在奥运会赛场上已经获得了平等的参赛权,但要实现体育领域的真正性别平等,关键在于女性能够在体育管理机构中获得更多的领导权[14]。这不仅直接影响妇女在体育公共政策制定中的话语权,也关系到体育资源分配中的平等地位。在这一领域,奥林匹克运动的变革在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酝酿,至20世纪80年代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于21世纪20年代实现了关键性突破。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国际奥委会就开始讨论女性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管理角色。1968年,法国国际奥委会委员让·德·博蒙(Jean de Beaumont)在墨西哥城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全会上提出:“是否可以让女性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然而,他的提议并未实现[15]。1976年、1979年这一问题再次被提出,但也很快被否决。这一议题的不断提出为后来的性别平等改革奠定了基础并铺平了道路[16]

    国际奥委会在推动性别平等方面的重要变革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1981年,委内瑞拉的弗洛尔·伊萨瓦·丰塞卡(Flor Isava Fonseca)和芬兰的皮尔乔·海格曼(Pirjo Häggman)成为国际奥委会历史上首批女性委员,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1994年12月,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国际奥委会与各国奥委会联席会议上,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明确提出:“国际奥委会必须努力支持妇女体育的发展及其组织建设。我们的任务是为女性在全球及各国体育组织中担任更多领导职务创造机会。”[13] 2023年,国际奥委会99名委员中有40名女性,占40.40%[8]。2024年1月,106名委员中有43名女性 2,占40.57%[8]

    在女性担任领导职务方面,国际奥委会也取得了显著进展。1990年,弗洛尔·伊萨瓦·丰塞卡成为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的首位女性成员;1997年,美国的阿妮塔·德弗朗茨(Anita DeFrantz)当选为国际奥委会首位女性副主席,这一成就标志着女性在国际奥委会管理层中的进一步突破。2016年,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正式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奥林匹克运动成员机构设定目标,即到2020年确保女性在其理事机构中的占比至少达到30%,并采取相应配套措施加以落实[8]。该目标于2020年顺利实现,此后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又选举了3名女性副主席。截至2024年12月,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的15名成员中,女性成员数量达到6名 3

    通过持续努力,女性参与体育管理和决策的比例显著提高。这不仅突破了女性在体育领域争取平等权利的关键障碍,也为全球体育组织的性别平等发展树立了榜样。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积极推动下,截至2023年,68%的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在其宪章中明确将性别平等确立为基本原则,80%的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已实施旨在促进女性进入领导职位的专项计划,以推动决策层性别平衡。在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中,女性的平均占比达到27%[17],这一数据反映出女性在领导层中的代表性正逐步增强。

    2025年3月20日,在希腊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44次全会上,柯丝蒂·考文垂(Kirsty Coventry)成为国际奥委会历史上首位女性主席以及首位来自欧美之外地区的主席,并将于6月23日正式就职。考文垂是一位曾获得7枚奥运奖牌的游泳名将,同时也是运动员跨界从政的成功代表。她曾于2018—2021年担任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并以此身份兼任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委员;2023年,她以个人身份当选为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委员。考文垂的当选标志着国际奥委会在推动体育管理层性别平等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她在接受国际奥委会官网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信号,表明国际奥委会已发展成为真正全球化、多样化、开放的组织,未来8年,我们也将在这条路上持续前进”。

    尽管国际奥委会在推动女性参与体育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性别平等的实现仍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既包括国际奥委会的内部问题,也涵盖其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性别平等时遇到的外部障碍。例如,许多关键职位依然由男性主导,女性在高层管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有限,同时内部改革的执行力度和文化惯性也可能限制其进一步发展[18]。在外部层面,文化和结构性障碍在一些地区依然存在,这些问题阻碍了女性全面参与体育管理的进程[14],进一步限制了国际奥委会促进女性领导力发展及实现全球体育性别平等目标的进程。

    资金投入对女性运动员的成长和竞技表现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也是推动体育领域性别平等的重要手段。随着国际奥委会改革的深入,女性运动员在经济支持方面的状况不断改善。通过奖学金和援助计划的实施,女性运动员的参赛机会和资源获取显著提升。国际奥委会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致力于利用奥运会产生的收入帮助运动员和在世界范围内发展体育运动。国际奥委会每天向世界各地发放相当于420万美元的资金,以帮助运动员和体育组织[19]。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国际奥委会团结委员会(the Olympic Solidarity Commission)设立了运动员奖学金,鼓励运动员参加奥运会[20]。如图1所示,2000年以来,参与夏季奥运会的女性运动员获取奖学金的比例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并逐渐趋于平衡。自2010年起,国际奥委会团结委员会开始为冬奥会设立运动员奖学金,参加冬季奥运会的女性运动员获取奖学金的比例也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图2)。

    图  1  夏奥会运动员奖学金获得者性别占比变化
    资料来源:国际奥委会奥运运动员奖学金年度报告(https://olympics.com/ioc/olympic-solidarity)。
    Figure  1.  Changes in gender percentage of Olympic Scholarship for Athletes holders in Summer Olympics
    图  2  冬奥会运动员奖学金获得者性别占比变化
    资料来源:国际奥委会奥运会运动员奖学金年度报告(https://olympics.com/ioc/olympic-solidarity)。
    Figure  2.  Changes in gender percentage of Olympic Scholarship for Athletes holders in Winter Olympics

    2019年后,国际奥委会团结委员会开始向各国运动队提供经济援助,女子运动队获得经济援助的比例呈显著上升态势(图3)。国际奥委会公布的《2023年奥林匹克团结年度报告》(Olympic Solidarity and NOC Services Annual Report 2023)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奥林匹克团结团队支持计划帮助了112支女子运动队和94支男子运动队,来自135个国家奥委会,为备战2024年巴黎奥运会提供了支持。此外,还资助了专门针对女性教练员的培训和发展项目,逐步缩小教练员领域的性别差距[17]。这些举措反映了国际奥委会在推动体育领域性别平等方面的持续努力。然而,该报告也指出仍有改进空间,例如需要进一步确保资源在不同地区和体育项目间的公平分配,特别是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此外,还需加强对女性运动员退役后职业转型和长期职业发展的支持,并持续投资于女性运动员可获得的基础设施和训练设施,以进一步推动体育领域的性别平等[17]

    图  3  国际奥委会团队援助性别占比变化
    资料来源:奥林匹克团结委员会年度报告(https://olympics.com/ioc/olympic-solidarity)。
    Figure  3.  IOC team aid sex ratio

    奥运会为女性运动员提供了在国际竞技体育最高舞台上展示才华的机会,而媒体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女性运动员、女性运动项目以及以女性为主体的体育故事。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女性运动项目的报道量已达到51.12%[21],超过男性运动项目。女性运动员媒体可见度的增长并非仅仅是女运动员数量增加的附加效果,也是国际奥委会通过政策、资金支持和媒体干预等手段推动性别平等的直接成果。

    国际奥委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女性运动员媒体曝光率的增长产生了直接影响。《奥林匹克2020议程》(Olympic Agenda 2020: 20+20 Recommendations)明确提出,通过媒体和传播手段提升女性运动员的可见度,并要求各国家奥委会和国际体育联合会在媒体报道中实现性别平衡[22]。《性别平等与包容战略》(IOC Gender Equality and Inclusion Objectives 2021-2024)进一步强调,媒体是改变性别刻板印象的重要工具,呼吁在奥运会期间及日常报道中提升女性运动员的可见度,确保在奥运会和其他重大赛事中女性运动员的报道时长和质量与男性运动员持平。这份文件还强调培养性别平等的报道文化,并利用媒体的影响力,推动社会对女性运动员的认可和尊重[23]

    在政策的指导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实施了多项具体措施,以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例如: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与转播商签订了协议,要求在奥运会期间对女性赛事进行等同报道[22];与体育媒体机构及相关从业者紧密合作(包括与国际体育新闻协会等行业组织保持沟通),鼓励报道者关注运动项目背后的女性故事[24];奥林匹克团结计划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专业培训,帮助各国媒体提升对女性运动员的报道质量与数量[17],确保女性运动员的表现得到公平报道[25];其官方社交媒体和数字平台主动推广女性运动员的故事和成就,使观众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女性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舞台上的成就与贡献。

    根据女性体育基金会(Women's Sport Foundation)的研究报告,自2012年伦敦奥运会及残奥会以来,媒体对女性运动员及女子体育的报道发生显著的转变,报道时长及关注度均有所提升[26]。例如,Billings等[27]的研究表明,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期间,女性运动员在播出时间及提及频率方面已经超越男性运动员。女性体育基金会发布的《2022年奥运会和残奥会中的女性:参与、领导力与媒体覆盖分析》指出,2020年东京奥运会,女性运动员在美国NBC(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黄金时段电视报道中的占比为57.5%,男性运动员的报道比例则为41.75%[28]。此外,网络媒体对女性运动员的报道也大大增加。该报告的研究数据显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关于女性运动员的文章占比(44.8%)明显高于男性运动员(32.7%),有22.3%的文章同时涉及男性和女性运动员[26]。这一比例相较于2018年(男性运动员占40%,女性运动员占43%)[29]有所变化。此外,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发布的文章照片中,女性运动员的照片占比达到52%,显著高于男性运动员的34%,而同时包含男性和女性运动员的照片占比为13%。该报告指出,该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国际奥委员会增设了更多女子项目,并对赛事日程进行了优化调整,旨在推动性别平等[26]。此外,Grabmüllerová[30]指出,在《国际奥委会形象指南》(IOC Portrayal Guidelines)的指导下,部分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的社交媒体运营者得以将国际奥委会推崇的价值观念融入新闻制作过程,为该国的女性运动员和男性运动员制定更为公正的媒体报道议程。

    新闻媒体对关于性别与体育报道的叙事方式呈现多样化和中立性特点,例如,奥林匹克频道 (The Olympic Channel) 作为奥运会官方网站的体育视频专区,在巴黎奥运会期间推出了一个名为Athletes To Watch-Paris 2024的15集系列节目,其中涵盖8位女性运动员的故事[31],在《按她的规则》(By Her Rules)、《滑冰女孩》(Skate-hers)等作品中,女性运动员分享了自身的经历、观点、面临的挑战和期望,与之前体育媒体中常见的单一化、男性主导以及国家化议程形成鲜明对比[32]。尽管如此,提升女性体育报道的数量与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及性别规范的报道可能并存[33]。例如,部分媒体在报道女性运动员时,其内容仍倾向于聚焦符合传统性别规范的体育项目,如体操、游泳和跳水[34]

    从上述事实与数据可以看出,在奥林匹克运动领域,性别平等无论是在显性层面还是隐性层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显性平等主要体现在参与机会的逐步均等化,包括参赛运动员数量的平衡、媒体对女性运动员的关注度提升以及资源分配的改善等方面;隐性平等则体现在更深层次的领域,如比赛项目设置的优化、女性在体育组织中的角色和话语权增强,以及性别关系的平衡与调整过程。以3届巴黎奥运会为标志,奥林匹克运动见证了性别从突破到平等的历史性转变,既展现了女性在体育领域争取权益的百年奋斗成果,也折射出奥林匹克精神对公平与包容的持续追求。

    奥林匹克运动见证了性别从突破到平等的历史性转变,这一进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维合力推动的结果。

    2024年法国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从水中缓缓升起的一组女性主义先锋人物雕像象征着奥林匹克运动对女性主义先驱的致敬,也凸显了女性主义思想是推动奥林匹克改革和文化多元包容的重要动力之一。女性主义理论思想不仅推动了女性在体育领域参与权的争取与实现,还在意识形态层面为奥林匹克运动注入了平等、多元和包容的核心价值观,成为性别议题在体育领域得以持续推进的重要驱动力。

    女性主义理论首先在体育领域的“思想解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唤醒性别意识,挑战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体育观念,为重新审视女性在体育中的地位与价值提供了多维度的理论框架。不同流派的女性主义思想(包括自由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后现代女性主义)从不同的视角对女性在体育中的地位、权利和角色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为女性运动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3]174-187。体育女性主义理论及其分析框架不仅促进了思想解放,而且为体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提供了多维度的理论支撑和框架性指导。表4汇总了各理论流派的核心观点、在体育领域的主张,以及所产生的影响和变革情况。

    表  4  女性主义理论流派在体育领域的核心观点、主张及影响
    Table  4.  The core concepts, principles, and implications of feminist theories in sports studies
    流派 核心观点 主张 影响 变革(举例)
    自由女性主义 女性运动员应被视为与男性运动员同样具有竞争力和专业性的个体[35];批判体育中的性别不平等与刻板印象 通过立法消除性别歧视,确保女性平等参与体育活动,获得与男性相同的资源、待遇和发展机会[36] 推动法律和制度层面的性别平等权利;要求女性享有与男性同等的体育参与权和资源分配 《教育平等法案》(Title IX);《国际体育运动宪章》中关于性别平等的规定
    激进女性主义 女性运动员不仅是体育参与者,更是对抗父权制的象征[6];批判父权制的体育文化 通过彻底解构父权制的体育文化[37],重新定义女性运动的意义和价值,重构体育文化的策略[6] 挑战传统体育中的性别规范;推动对女性运动员身体能力的重新审视;重新定义女性运动员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增设女子重竞技项目(如铁人三项、举重)和高强度对抗类项目(如摔跤、柔道、拳击);女性运动服装的争议(如挪威女子沙滩手球队拒绝穿着暴露的比赛服)[38]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女性在体育中的边缘化是性别和阶级问题[39];体育商业化和市场化进一步加剧了对女性运动员的剥削和不平等[40] 强调女性运动员的劳动价值应得到公平的认可和回报 推动对女性运动员劳动价值的关注 2019年,美国女子足球队以“性别歧视”为由起诉美国足球联合会,要求实现同工同酬,2022年达成历史性协议,实现了薪酬平等[41]
    后现代女性主义 批判传统女性主义关于“女性”概念的单一化定义;强调多重身份的交织塑造女性运动员的经验 从多元化与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的视角出发,理解女性在体育中的角色、地位和处境 提升边缘化群体在体育领域的可见度与权益的关注,创造多元体育文化 国际奥委会《公平、公正与非歧视框架——基于性别认同和性别差异》颁布,明确提出支持多元化运动员群体的政策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演进中,女性主义体育理论在思想领域打破了对性别在体育领域传统认知与定位的束缚,为性别平等的推进注入了强劲的思想动力。更为直接的影响是,它有效促进了国际奥委会性别平等制度化的进程(尤其在“妇女与体育工作组”成立之后),为国际奥委会性别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关键性指导,并推动了体育事业向更加包容和公正的方向发展。

    在奥林匹克运动中,性别平等的推进离不开政策的制定,这是体育中性别平等制度建设的关键。国际奥委会通过完善性别政策与行动框架,将性别平等理念融入实践,并根据社会和体育发展的变化不断优化,为性别平等目标提供了明确方向和制度保障。表5系统梳理了与性别相关的国际奥委会决议与政策。

    表  5  国际奥委会体育性别(包括涉及性别议题)政策
    Table  5.  List of IOC gender policies in sports
    序号 起止日期 文件名称 关注领域 文件特征 主要贡献
    1 1924年至今 巴黎第23次全会决议(Minutes of the 23rd IOC Session, Paris 资格准入 原则性文件 承认女性在奥运会的合法地位
    2 1926年至今 里斯本第25次全会决议(Minutes of the 25th IOC Session, Lisbon 资格准入 原则性文件 准许女性参与限定数量的田径赛事
    3 1930年至今 第九届德国柏林奥林匹克代表大会决议(Minutes of the 9th Olympic Congress, Berlin 资格准入 原则性文件 取消对女性参与竞技体育的限制
    4 1931年至今 巴塞罗那第30次全会决议(Minutes of the 30th IOC Session, Barcelona 资格准入 原则性文件 允许女性参与田径运动
    5 1934年至今 雅典第33次全会决议(Minutes of the 33rd IOC Session, Athens 参赛项目 原则性文件 同意女性参与滑冰、击剑、游泳、体操4个项目
    6 1949年至今 《奥林匹克宪章》修正案(Amendments to the Olympic Charter 参赛项目 原则性文件 同意女性参与田径、击剑、体操、皮划艇、花样滑冰、滑雪、游泳、帆船8个比赛项目以及艺术表演
    7 1953年至今 墨西哥第48次全会决议(Minutes of the 48th IOC Session, Mexico 资格准入 原则性文件 规定女性仅能参与对女性开放的项目
    8 1962年至今 莫斯科第59次全会决议(Minutes of the 59th IOC Session, Moscow 参赛项目 原则性文件 同意将排球设立为首个女子集体运动项目
    9 1964—1981年 东京第62次全会决议(Minutes of 62nd IOC Session, Tokyo 资格准入 原则性文件 认可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女性参与
    10 1973年至今 第10届奥林匹克代表大会声明(Statement of the 10th Olympic Congress 女性代表性 原则性文件 明确表示支持女性委员的选拔
    11 1982—1991年 《奥林匹克宪章》修正案(Amendments to the Olympic Charter 资格准入 操作性文件 降低女子参与奥运会项目的准入条件
    12 1992年至今 《奥林匹克宪章》修正案(Amendments to the Olympic Charter 资格准入 操作性文件 降低女子参与奥运会项目的准入条件
    13 1996年至今 《奥林匹克宪章》修正案(Amendments to the Olympic Charter 基本原则 原则性文件 提出男女平等原则
    14 2004年至今 《奥林匹克宪章》修正案(Amendments to the Olympic Charter 基本原则 原则性文件 正式确立性别平等原则
    15 2012年 《国际奥委会关于2012伦敦奥运会女性参赛运动员高雄激素血症的规定》(IOC Regulations on Female Hyperandrogenism at the 2012 London Olympic Games 资格准入 操作性文件 制定女性参赛资格的标准
    16 2014年 《国际奥委会关于2014索契冬奥运女性参赛运动员高雄激素血症的规定》(IOC Regulations on Female Hyperandrogenism at the 2014 Sochi Winter Olympic Games 资格准入 操作性文件 制定女性参赛资格的标准
    17 2014年至今 《奥林匹克2020议程》(Olympic Agenda 2020 参赛比例与参赛项目 综合性文件 提高女性参赛者的比例,并增设男女混合团体赛项目
    18 2016年至今 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决议(Minutes of IOC Executive Board Meeting 管理层代表性 原则性文件 提高女性在理事会中的比例
    19 2017年至今 《保护运动员免受体育运动中的骚扰和虐待: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国家奥委会工具包》(Safeguarding Athletes from Harassment and Abuse in Sport: IOC Toolkit for IFs and NOCs 安全体育环境 专项文件 为运动员营造安全的体育环境
    20 2018年至今 《性别平等审查项目》(IOC Gender Equality Review Project 性别平等 专项文件 拓展性别平等的涵盖范围
    21 2018年至今 《性别平衡代表性形象准则》(Portrayal Guidelines for Gender Balanced Representation 媒体报道 指导性文件 制定女性运动员报道准则
    22 2020年至今 《奥林匹克2020+5议程》(Olympic Agenda 2020+5:15 Recommendations 参赛比例、媒体报道、管理层代表性 综合性文件 进一步促进公平与包容性
    23 2020年至今 《体育促进世代平等倡议》(Sports for Generation Equality Initiative 性别平等与妇女赋权 综合性文件 强调体育领域内的性别平等及女性赋权
    24 2021年至今 《2021—2024性别平等与包容目标》(Gender Equality and Inclusion Objectives 2021-2024 体育参与、领导权、安全体育环境、形象塑造和资源分配 综合性文件 全面促进性别平等
    25 2021年至今 《国际奥委会基于性别认同和性别差异的公平、包容、非歧视框架》(IOC Framework on Fairness, Inclusion and Non-Discrimination on the Basis of Gender Identity and Sex Variations 跨性别或性别发展差异运动员参赛资格准入 指导性文件 允许跨性别或性别发展差异运动员自主选择参赛类别
    26 2022年至今 《奥林匹克主义365》(Olympism 365 可持续发展目标 综合性文件 促进性别平等
    27 2023年至今 《通过体育实现性别平等桥梁项目》(Gender Equality Through Sport Bridging 性别平等、性别暴力 专项文件 凸显体育在性别平等中的重要性
    28 2024年至今 《展现方式指南:体育运动中的性别平等、公平及包容性表述(2024)》(Portrayal Guidelines: Gender-Equal, Fair and Inclusive Representation in Sport 媒体报道 指导性文件 推动新闻报道中的性别平等
     注:根据国际奥委会官网公开资料整理。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自1924年第23次全会通过决议,确认女性在奥运会中的合法地位以来,国际奥委会在后续政策中积极制定或不断调整女性参加奥运会的资格标准、项目设置以及代表性管理条款。1975年5月,罗马与洛桑执行局作出决议,一致认同男女运动员应享有平等对待,但认为无须成立仅限女性成员参与的特别委员会。性别平等原则也未被纳入《奥林匹克宪章》[42]

    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国际体育运动宪章》(International Charter of Physical Educa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port)首次确认体育运动是一项基本人权,并明确指出,无论性别,每个人都应平等且自由地参与体育运动。这一宪章为体育领域的性别平等奠定了基础[43]。在这一背景下,国际奥委会逐步将性别平等纳入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议程。

    1995年,国际奥委会成立“妇女与体育工作组”, 标志着性别平等理念从抽象目标向具体政策措施的转变。该工作组由理论专家、运动员以及体育管理者等多元背景的成员构成,汇集了学术界与体育界的丰富经验和意见,对奥林匹克运动性别政策的制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96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对《奥林匹克宪章》进行了修订,将第二款第5条的国际奥委会职责调整为致力于推动妇女参与体育运动,以确保男女平等得到严格遵循。2004年,《奥林匹克宪章》修订了基本原则第5条,首次明确指出性别歧视与奥林匹克运动不能兼容 4,标志着性别平等正式被确立为奥林匹克主义的基本原则。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别平等的专项或综合性政策文件。例如,2014年发布的《国际奥委会关于女性高雄激素血症的规范》(IOC Regulations on Female Hyperandrogenism)对女性参赛资格标准作出详细规定,其目的是确保女性运动员在公平的竞争条件下参赛。同年12月,国际奥委会颁布《奥林匹克2020议程》(Olympic Agenda 2020),提出了推动性别平等的具体措施,包括提升女性参赛比例至50%、增加男女混合团体赛项目以及鼓励女性广泛参与体育运动。

    在制度建设的深化过程中,国际奥委会不仅关注女性参与比例的提升,还逐步扩展至体育领域的其他关键问题。2017年,国际奥委会发布《关于保护运动员免受体育活动中骚扰与虐待的措施: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及国家奥委会实用指南》(Safeguarding Athletes from Harassment and Abuse in Sport: IOC Toolkit for IFs and NOCs),旨在为运动员提供更安全的体育环境;2018年推出的“性别平等审查项目”(IOC Gender Equality Review Project)进一步提出25项建议,扩展了性别平等的覆盖范围,不仅包括男性与女性在参与、指导、领导等方面享有平等机会,也涵盖了资源分配、媒体形象塑造及安全体育环境的保障;同年发布的《性别平衡代表性形象准则》(Portrayal Guidelines for Gender Balanced Representation)明确要求媒体在报道女性运动员时使用尊重、真实、积极的语言和图像,确保女性与男性运动员获得平等的曝光机会,并强调对跨性别及性别差异运动员的公正报道;2021发布的《基于性别认同与性别多样性视角的公平、包容及非歧视框架》(IOC Framework on Fairness, Inclusion and Non-Discrimination on the Basis of Gender Identity and Sex Variations)提出10项基本原则,强调在无确凿证据支持的情况下,不得假定跨性别女性或性别发展差异运动员在体能上具有优势,同时允许运动员自主选择参赛类别,只要不影响比赛公平性。

    除具体政策规定外,国际奥委员会亦透过长期战略进一步强化性别平等的制度性保障。2020年发布的《奥林匹克2020+5议程》(Olympic Agenda 2020+5: 15 Recommendations)提出,通过提高女性在冬奥会项目中的参与比例、赛场内外的媒体报道平衡及管理层中的性别平等,进一步实现公平与包容。同年,国际奥委会与联合国妇女署联合推出《体育促进世代平等倡议》(Sports for Generation Equality Initiative),强调体育在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中的关键作用。2021年,为落实《奥林匹克2020+5议程》,国际奥委会制定了《2021—2024性别平等与包容目标》(Gender Equality and Inclusion Objectives 2021-2024),涵盖参与、领导、安全体育环境、形象塑造和资源分配等五大领域。

    除此之外,国际奥委会还力求通过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保障性别平等的全球实践。2023年,国际奥委会与联合国妇女署在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六十七届会议上共同推出《通过体育构建性别平等桥梁项目》(Gender Equality Through Sport Bridging Project),聚焦于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及亚太地区,旨在通过体育活动应对性别平等和性别暴力问题。该项目作为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主义365》(Olympism 365)框架下的关键实践之一,凸显了体育在促进社会公平与包容性中的重要作用。

    审视国际奥委会性别政策改革的历史演进,早期政策主要聚焦于女性参赛资格的技术性规范,尤其是在参赛资格和项目设置等具体事务上。之后,国际奥委会正式将性别平等确立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原则,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该原则的落实与执行。最终促成了具有战略性的文件——《性别平等与包容目标》,以及相应的具体实施计划,标志着国际奥委会在性别平等制度化保障的过程中逐渐从关注单一领域转向更加综合和系统化的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性别平等进程的推进不仅来源于自上而下的思想引领和政策推动,也来源于社会发展过程中全球对女性体育日益增长的需求。社会与市场需求、媒体表现和消费参与等实践因素不仅成为女性体育发展与职业化的重要驱动力,还重塑了女性体育的格局,为组织者和相关利益主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激发了奥林匹克运动性别平等进程的内生动力。

    首先,随着女性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地位的提高,通过体育运动提升女性身心健康与社会参与的社会需求持续增长。女子体育的学校项目、基层社区项目、公益项目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女性的参与率,培养了体育人才,也使参加或观看女子体育成为一种常态。例如,澳大利亚女子足球联赛(AFLW)在基层项目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使澳式足球的女性参与率在2016—2019年增长了32%[44]。同样,耐克的“Made to Play”计划致力于为女孩提供资源、教练和安全的运动空间,帮助她们克服参与体育的障碍[45]。女性体育的普及对精英及职业体育的规则制定和文化构建提出了特定要求。这些要求包括规则的包容性、赛事设置的调整以及反歧视政策的制定[24],反映了社会对女性体育的重视和需求。这一趋势推动奥林匹克运动主动纳入性别平等理念,并制定相关政策以顺应时代潮流。其中,国际奥委会女性体育委员会(IOC Women in Sport Commission)首任主席莉迪亚·恩塞克拉(Lydia Nsekera)在2021年的报告中指出:“两项关键承诺尤为重要:第一,巩固奥运会作为促进性别平等、包容性和多样性的全球平台;第二,继续以身作则,推动女性在奥林匹克运动治理和决策机构中的实质性代表。”[46]

    其次,随着女性运动员竞技水平及参与度的持续提升,女性体育的商业价值亦呈现出显著增长趋势。这一现象不仅吸引了更多的赞助商、投资者以及商业机遇,也促进了社会关注度的提升和性别平等政策的创新与改革。例如,2019年国际足联女足世界杯创造了1.31亿美元的收入,全球观众突破10亿人[47]。这一成功吸引了VISA、adidas和可口可乐等主要赞助商的大力支持,推动了赛事的广泛传播。又如,美国女子国家足球队(USWNT)在国际赛事中屡创佳绩,赢得了4次国际足联女足世界杯冠军,不仅激励了新一代女性运动员,还促成了2022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同工同酬协议的签署[41]。女性体育商业价值的提升促使国际奥委会、其他国际体育组织以及各国政府更加重视女性体育,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如性别平等的赛事安排、资源分配,反歧视政策等,以确保女性运动员在职业生涯中获得平等待遇。再如,2018年《国际奥委会性别平等审查项目报告》(IOC Gender Equality Review Project[48]要求各国和各协会在赛事安排上“确保与距离、比赛段时长、轮次数量等相关的竞赛形式在女子和男子之间尽可能平等”,在资源上要求“各国奥委会(NOCs)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IFs)建立机制,以解决性别间在奖金或其他运动员报酬方面的不平等问题”。此项目报告将“专门为女性运动员分配资金,并将资金作为激励手段,推动各组织实施性别平等政策”作为性别平等的关键要素,这也是奥林匹克运动性别平等政策覆盖内容和范围持续扩展的外部要求。

    再次,数字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的兴起彻底改变了女性体育的可及性和曝光度。例如,英格兰女子超级联赛(WSL)在2021年与天空体育和BBC签署了一项价值2400万英镑的3年转播协议。这一协议提高了联赛的曝光度,使比赛能够被数百万观众收看[49]。新兴媒体的崛起为体育中的性别平等议题提供了多元视角,使不同背景的女性运动员能够分享她们的故事和经历,这不仅增进了公众对女性体育的理解,也促进了关于性别平等的广泛社会讨论。这种讨论不仅提高了公众对体育性别平等的关注,也促使国际奥委会在其政策中更加重视社会的声音和需求,并作出相应的回应。近年来,国际奥委会在性别政策上强调多元包容和反刻板印象,并于2024年制定《体育运动中的性别平等、公平及包容性表述》指南,强调“作为体育领域的领导者、传播者和内容创作者,我们(体育记者)拥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引领舆论导向,推动对话变革,并打破负面刻板印象。我们致力于塑造全新、积极、多元且富有影响力的榜样,实现报道在数量与质量上的平衡,并以公平、包容的方式展现运动员的多样性”。此外,该指南还提供具体指导方针,帮助体育组织、媒体和内容创作者在传播和实践中落实性别平等原则,以促进公平和包容的体育环境。这充分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对性别平等的关注点与新兴媒体实践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种互动关系表明,媒体不仅是传播信息的渠道,更是推动政策变革和文化认知转变的重要力量。正如2024年巴黎奥运会组委会主席 Tony Estanguet的宣言:“同样的姿态,同样的奖牌,同样的情感;同样的求胜欲望,同样的自豪,同样的激励所有观众的力量——这不是女子体育;这就是体育。”[50]去除性别标签的体育运动传播理念既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在意识形态层面迈向更开放与包容的趋势,也为从根本上破除性别不平等在认知层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奥林匹克运动性别平等进程的推进是多方合力的结果,思想是性别平等理念的基础和价值引导,实践是性别平等的现实要(需)求也是内生驱动,制度建设是实现性别平等的直接推动及重要保障。这些动力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融合,在实际运作中形成了复杂的动力机制。

    奥林匹克运动性别平等的进程不仅是体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更是一股“超越”赛场的社会力量[51]。它的意义早已突破了竞技场的边界,将性别平等的理念延伸至更广泛的社会领域[46]。正如体育社会学家科克利[52]所指出的,体育不仅是竞技和身体锻炼的重要形式,更是一种社会与文化机制。作为社会文化机制的体育实践能够激发并构建一条包含个体、公共领域、社会及文化层面的性别平等促进联动路径,也为体育促进发展(Sport for Development)这个更大的议题提供启示。

    奥林匹克运动性别平等进程让我们看到了女性运动员如何超越其“先天”的身体能力与男子一同站在竞技赛场上。这种身体能力的超越自我不仅是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所在,也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早期的女性主义者提出,性别不平等的一个重要根源就在于对女性身体能力的传统偏见,这种偏见认为女性在体力和身体能力上先天弱于男性[53],从而导致女性在社会地位、资源分配和机会获取方面受到系统性限制[5456]。针对女性在身体方面的“弱势”,体育学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提出,体育活动能够为女性带来身体与心理的解放,赋予女性多维度的身体能力[57]。首先,在身体层面,体育能够帮助女性塑造健康、强壮的体魄,提升其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众多研究[5859]表明,体育运动不仅改变了女性生理上的弱势形象,更通过实践展示了女性在体力、速度、耐力等方面的潜在优势。其次,在心理层面,通过运动,女性能够建立自信、提升自我认同,形成心理力量[6061],如研究[58]表明,强健的体魄结合心理的独立自信,挑战了以往社会对女性“柔弱无助”的传统刻板印象。最后,在社会层面,女性参与体育还能带来社会资本的积累[6263]和社会融入[64]。正如Theberge[58]在女性体育赋权研究框架中所提到的,这种转变为性别间的社会平等奠定了基础。体育的赋能功能不仅体现在性别领域,也可以衍生到其他社会(弱势)群体,成为缩小社会群体间能力差异和不平等的重要工具。

    审视奥林匹克运动性别平等进程,我们也可以观察到体育作为一种社会制度[65]不仅促进了女性在公共领域的广泛参与[66],更通过制度化建设推动着性别平等的进程[67]。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全球体育实践使更多女性站上了国际舞台,进入公众视野,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平等的机会[68]。然而,为确保体育参与性别平等的可持续性与广泛性,国际奥委会认识到必须通过政策制定、资源分配及技术支持等多维度措施来推进性别平等的制度化建设,这样才能逐步消除传统性别壁垒,构建公平竞争的制度框架。国际奥委会在其所制定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2021—2024性别平等与包容目标》等政策中明确了系统性的行动路径,并在实践中产生了效果[46]。奥林匹克运动在性别平等制度化进程中的实践经验为其他社会领域提供了重要借鉴。正如联合国妇女署所强调的,体育已成为推动性别平等的重要制度化平台[69]。这一观点启示我们,通过制度化的过程,体育也可以成为促进其他社会领域(如种族、阶层等)实现平等、公平与包容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奥林匹克性别平等进程折射出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实践[70],对社会性别秩序和结构变化所产生的深刻影响。首先,随着更多以往男性“专属”的运动项目向女性开放,传统上对“男性体育”和“女性体育”的划分逐渐模糊,这一变化挑战了性别角色的固有观念,促使社会重新审视男女在体育以及社会中的定位和能力[3]34。其次,随着越来越多女性担任教练员、裁判员和体育组织管理官员,体育职业结构中的性别差距逐渐缩小[26]。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性别社会分工的重新安排,女性不再仅是体育中的观众和“被凝视者”[71],而是能够成为决策者[14],从而获得有可能改变社会性别权力结构的有利地位[72]。此外,女性在体育消费领域的参与度显著增加[73],并挑战了长期以来男性主导的体育消费模式。这些变化表明,体育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可以作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agent)[74],促成性别秩序的重构[3]32。体育在性别领域所促发的社会变革为其他社会领域提供了重要参考,尤其是体育的参与性和变革力等特征所带来的社会结构性变化,为其他社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启示。

    奥林匹克性别平等的推进过程揭示了体育作为一种文化与价值追求,在社会文化变迁中扮演了先锋角色,成为文化革新的关键力量。体育价值观(特别是奥林匹克)从追求单一的标准(如更高、更快、更强)到包容多样化的选择(如包容、团结),在性别平等过程中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首先,体育改变人们对性别形象的传统审美。例如,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上,中国花样游泳队的男运动员石浩玙以其出色的表现成为历史上首位获得花样游泳金牌的男性运动员,他被媒体争相报道,并让大众感受到男性在这一“优雅”运动中的独特魅力[75]。在学界,也有研究[7677]发现,男子花样游泳的引入和女子拳击的流行挑战了传统的性别认知。从性别单一审美标准的固守到性别多元审美观念的接纳与包容,体育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其次,体育为消除性别刻板印象提供了身临其境的场景。例如,Channon[78]在其关于性别混合武术及格斗运动的研究中指出,无论是在竞技赛场中男女平等对抗,还是在混合项目中男女协同合作,体育活动均能直观地展现性别间的互补与平等性,特别是女性参与者在挑战传统性别角色及刻板印象方面展现了显著的文化冲击效应。再次,体育为社会性别文化多样性的交流、碰撞与革新创造了机会。例如,2024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艺术表演传达了性别平等与多样性的信息,虽然引发了社会分歧,但更引发人们的思考:如何在尊重多元文化与传统价值观之间找到平衡点[79],这不仅为包容价值观的塑造创造了重要机会,也为更广泛的文化革新奠定了基础。总之,体育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文化交锋场域,也将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体育活动,不同文化、价值观和社会群体能够相互交流与融合,推动社会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综上所述,奥林匹克运动通过个体赋能、制度建设、社会实践以及文化革新多个维度,为性别平等构建了一条从“体育”到“社会”的联动路径。该路径不仅为竞技体育乃至整个体育系统的变革提供了实质性支持,也为社会性别平等的全球实践提供了参考:首先,确保不同性别在权利、机会及责任上的平等,实现对个体价值的充分尊重;其次,解放性别刻板印象和社会规范的束缚,为个体发展、自由释放创造条件;再次,通过促进多元与包容,为文化与社会结构的转型积累经验。奥林匹克运动在推动性别平等上的实践也为“体育促进发展”理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启示,即充分发挥体育的个体赋能机制、制度化功能、社会变革能力和文化创新力,以应对当前社会的不平等与分歧、健康危机、教育困境以及环境挑战,从而实现社会的包容、平等、和平与发展。

    自1900年到1924年再到2024年,3届巴黎奥运会见证了奥林匹克运动在性别平等领域的历史性突破。这跨越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不仅记录了女性从最初的参与到地位的确立,再到如今与男性平等共享赛场的辉煌进步,也折射出社会观念与体育文化的深刻变革。在此期间,女性运动员的参与度不断提升,性别项目设置日趋完善,管理层性别构成更加多元,资金分配的公平性显著提高,媒体报道中的性别呈现也从刻板印象转向了更加平等和多元的叙事。这些关键变化映射出奥林匹克运动在推动性别平等方面的深远影响,同时书写了一段关于平等与尊重的人类体育史壮丽篇章。

    性别平等的实现既依赖思想的解放与观念的更新,也离不开制度建设的外在推进,同时离不开社会、市场和传媒等对性别平等内需的驱动。奥林匹克运动中性别平等的进程是思想、制度与时代需求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揭示了体育领域性别平等的内在规律,也反映了社会变革与文化进步的整体趋势。

    当代体育尤其是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引领下,已超越竞技体育的范畴,成为连接社会公平、道德价值与文化变革的重要媒介。从性别平等到社会包容,从多元文化的建构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体育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性别平等议题中,体育以其独特的制度性、实践性和文化性,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并通过赛事设置、媒体传播和政策引导深化平等理念。未来,体育可继续发挥个体赋能、制度保障、社会变革和文化创新的联动机制,作为推动社会发展与性别公平的重要工具,为构建多元、公平和包容的社会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贡献声明:
    熊欢:确定论文主题,设计论文框架,收集、分析数据,撰写、修改论文;
    作者贡献声明:
    沈国芳:收集、整理数据,制作图表,撰写论文政策相关内容;
    作者贡献声明:
    韩雪霏:收集、整理数据,校对文献,撰写论文媒体相关内容。
    1   ① 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logo是一个结合了奥运金牌、奥林匹克火焰和玛丽安娜形象的设计。玛丽安娜并非某个具体的历史人物,而是法国革命及其价值观的拟人化形象。玛丽安娜通常以一位戴着弗里吉亚帽(象征自由)的女性形象呈现,是法国的国家象征之一,代表自由、平等和博爱。
    2  ① 此数据为本文成文时的数据。
    3  ② 此数据为本文成文时的数据,来源于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官网(https://olympics.com/ioc/executive-board)。
    4  ① 2004年《奥林匹克宪章》第5条原文:Any form of discrimination with regard to a country or a person on grounds of race, religion, politics, gender or otherwise is incompatible with belonging to the Olympic Movement.
  • 图  1   夏奥会运动员奖学金获得者性别占比变化

    资料来源:国际奥委会奥运运动员奖学金年度报告(https://olympics.com/ioc/olympic-solidarity)。

    Figure  1.   Changes in gender percentage of Olympic Scholarship for Athletes holders in Summer Olympics

    图  2   冬奥会运动员奖学金获得者性别占比变化

    资料来源:国际奥委会奥运会运动员奖学金年度报告(https://olympics.com/ioc/olympic-solidarity)。

    Figure  2.   Changes in gender percentage of Olympic Scholarship for Athletes holders in Winter Olympics

    图  3   国际奥委会团队援助性别占比变化

    资料来源:奥林匹克团结委员会年度报告(https://olympics.com/ioc/olympic-solidarity)。

    Figure  3.   IOC team aid sex ratio

    表  1   历届现代夏季奥运会女子项目以及女性运动员参赛情况[8]

    Table  1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the modern Summer Olympics

    年份 运动项目/项 女子项目/项 混合项目/项 项目总数/项 女子项目占比/% 女子与混合项目占比/% 参赛女性运动员数量/人 参赛女性运动员占比/%
    1900 2 2 1 95 2.1 5.3 22 2.2
    1904 1 3 0 95 3.1 6.4 6 0.9
    1908 2 4 8 110 3.6 10.9 37 1.8
    1912 2 5 6 102 4.9 10.8 48 2.0
    1920 2 8 16 156 5.1 15.6 63 2.4
    1924 3 10 4 126 7.9 11.1 135 4.4
    1928 4 14 3 109 12.8 15.6 277 9.6
    1932 3 14 4 117 12.0 15.4 126 9.0
    1936 4 15 4 129 11.6 14.7 331 8.3
    1948 5 19 5 136 14.0 17.6 390 9.5
    1952 6 25 7 149 16.8 21.5 519 10.5
    1956 6 26 9 151 17.2 23.2 376 13.3
    1960 6 29 8 150 19.3 24.7 611 11.4
    1964 7 33 11 163 20.2 27.0 678 13.2
    1968 7 39 18 172 22.7 33.1 781 14.2
    1972 8 43 20 195 22.1 32.3 1059 14.6
    1976 11 49 19 198 24.7 34.3 1260 20.7
    1980 12 50 19 203 24.6 34.0 1115 21.5
    1984 14 62 15 221 28.1 34.8 1566 23.0
    1988 17 72 14 237 30.4 36.3 2194 26.1
    1992 19 86 12 257 33.5 38.1 2704 28.8
    1996 21 97 11 271 35.8 39.9 3512 34.0
    2000 25 120 11 300 40.0 44.0 4069 38.2
    2004 26 125 10 301 41.5 44.9 4329 40.7
    2008 26 127 10 302 42.1 45.4 4637 42.4
    2012 26 132 8 302 43.7 46.4 4676 44.2
    2016 28 136 9 306 44.4 47.4 5059 45.0
    2020 33 156 18 339 46.0 51.3 5457 47.8
    2024 32 151 22 329 45.9 52.6 5250 50.0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历届现代冬季奥运会女子项目以及女性运动员参赛情况[8]

    Table  2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the modern Winter Olympics

    年份 运动项目/项 女子项目/项 混合项目/项 项目总数/项 女子项目占比/% 女子与混合项目占比/% 参赛女性运动员数量/人 参赛女性运动员占比/%
    1924 1 1 1 16 6.3 12.5 11 4.3
    1928 1 1 1 14 7.1 14.3 26 5.6
    1932 1 1 1 14 7.1 14.3 21 8.3
    1936 2 2 1 17 11.8 17.6 80 12.0
    1948 2 4 1 22 18.2 22.7 77 11.5
    1952 2 5 1 22 22.7 27.3 109 15.7
    1956 2 6 1 24 24.0 29.2 134 17.0
    1960 2 10 1 27 35.7 40.7 144 21.5
    1964 3 12 2 34 35.3 41.2 199 18.3
    1968 3 12 2 35 34.2 40.0 211 18.2
    1972 3 12 2 35 34.2 40.0 205 20.5
    1976 3 12 3 37 32.4 40.5 231 20.6
    1980 3 12 3 38 31.6 39.5 232 21.7
    1984 3 13 3 39 33.3 41.0 274 21.5
    1988 3 16 4 46 34.8 41.3 301 21.2
    1992 4 23 3 57 40.4 45.6 488 27.1
    1994 4 25 3 61 41.0 45.9 522 30.0
    1998 6 29 3 68 42.0 47.1 787 36.2
    2002 7 34 3 78 42.5 47.4 886 36.9
    2006 7 37 3 84 44.0 47.6 960 38.2
    2010 7 38 3 86 44.2 47.7 1044 40.7
    2014 7 43 6 98 44.9 51.0 1121 40.3
    2018 7 44 9 102 42.7 52.0 1169 41.0
    2022 7 46 12 109 42.2 53.0 1267 44.7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历届奥运会女子项目设置的重要事件

    Table  3   Milestone events in the inclusion of women's events in the Olympic Games

    年份 届次 举办地点 重要事件
    1900 第二届 巴黎 首次允许女性参赛,开创奥运历史新篇章;女性运动员参加了5项运动,包括网球、帆船、门球(croquet)、马术和高
    尔夫球;瑞士运动员海伦德·博特拉成为首位女性奥运冠军;英国运动员夏洛特·库珀成为首位女子个人项目冠军
    1904 第三届 圣路易斯 女子比赛仅作为表演赛,未有正式项目
    1908 第四届 伦敦 女子项目恢复高尔夫球和网球,新增花样滑冰(单人)及射箭,共设置5个女子项目
    1912 第五届 斯德哥尔摩 女子项目包括网球以及新增的女子游泳和女子跳水
    1920 第七届 安特卫普 女子项目包括游泳(含跳水)、网球、帆船和花样滑冰,呈现多样化趋势
    1924 第八届 巴黎 女性参赛资格被正式承认;女性运动员参赛人数突破三位数
    1928 第九届 阿姆斯特丹 女子田径项目首次被纳入奥运会,包括女子100 m、4×100 m接力、800 m、跳高和铁饼,共5个项目
    1932 第十届 洛杉矶 新增女子标枪项目
    1936 第十一届 柏林
    1948 第十四届 伦敦 新增女子4×100 m自由泳接力和女子跳水的3 m跳板项目
    1964 第十八届 东京 女子排球首次成为奥运会项目
    1972 第二十届 慕尼黑 女子1500 m跑首次被纳入长跑项目
    1976 第二十一届 蒙特利尔 女子篮球、女子赛艇和女子(团队)手球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1984 第二十三届 洛杉矶 首次设立仅限女性参与的花样游泳和艺术体操项目;女子马拉松和女子自行车公路赛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1988 第二十四届 汉城 女子乒乓球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1992 第二十五届 巴塞罗那 女子柔道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1996 第二十六届 亚特兰大 女子足球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只限女性运动员参加的垒球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2000 第二十七届 悉尼 女子举重、铁人三项、七项全能、女子撑竿跳、女子水球、女子跳水双人项目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2004 第二十八届 雅典 女子摔跤、柔道新增重量级别,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女子3000 m障碍赛首次以表演赛形式亮相
    2008 第二十九届 北京 女子3000 m障碍赛正式成为比赛项目
    2012 第三十届 伦敦 女子拳击成为正式比赛项目;所有26个大项均设有女子比赛项目,这是奥运会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016 第三十一届 里约热内卢 女子七人制橄榄球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女子高尔夫时隔112年重返奥运会
    2020 第三十二届 东京 在大项和小项设置上基本实现1∶1的性别平等比例;增设多项男女混合项目,进一步促进性别平等
    2024 第三十三届 巴黎 比赛包括152个女子项目、157个男子项目和20个混合项目,女性运动员参赛比例达到50%,实现性别平等的全面覆盖
     注:根据奥林匹克官网信息[81113]等资料综合整理。
    下载: 导出CSV

    表  4   女性主义理论流派在体育领域的核心观点、主张及影响

    Table  4   The core concepts, principles, and implications of feminist theories in sports studies

    流派 核心观点 主张 影响 变革(举例)
    自由女性主义 女性运动员应被视为与男性运动员同样具有竞争力和专业性的个体[35];批判体育中的性别不平等与刻板印象 通过立法消除性别歧视,确保女性平等参与体育活动,获得与男性相同的资源、待遇和发展机会[36] 推动法律和制度层面的性别平等权利;要求女性享有与男性同等的体育参与权和资源分配 《教育平等法案》(Title IX);《国际体育运动宪章》中关于性别平等的规定
    激进女性主义 女性运动员不仅是体育参与者,更是对抗父权制的象征[6];批判父权制的体育文化 通过彻底解构父权制的体育文化[37],重新定义女性运动的意义和价值,重构体育文化的策略[6] 挑战传统体育中的性别规范;推动对女性运动员身体能力的重新审视;重新定义女性运动员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增设女子重竞技项目(如铁人三项、举重)和高强度对抗类项目(如摔跤、柔道、拳击);女性运动服装的争议(如挪威女子沙滩手球队拒绝穿着暴露的比赛服)[38]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女性在体育中的边缘化是性别和阶级问题[39];体育商业化和市场化进一步加剧了对女性运动员的剥削和不平等[40] 强调女性运动员的劳动价值应得到公平的认可和回报 推动对女性运动员劳动价值的关注 2019年,美国女子足球队以“性别歧视”为由起诉美国足球联合会,要求实现同工同酬,2022年达成历史性协议,实现了薪酬平等[41]
    后现代女性主义 批判传统女性主义关于“女性”概念的单一化定义;强调多重身份的交织塑造女性运动员的经验 从多元化与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的视角出发,理解女性在体育中的角色、地位和处境 提升边缘化群体在体育领域的可见度与权益的关注,创造多元体育文化 国际奥委会《公平、公正与非歧视框架——基于性别认同和性别差异》颁布,明确提出支持多元化运动员群体的政策
    下载: 导出CSV

    表  5   国际奥委会体育性别(包括涉及性别议题)政策

    Table  5   List of IOC gender policies in sports

    序号 起止日期 文件名称 关注领域 文件特征 主要贡献
    1 1924年至今 巴黎第23次全会决议(Minutes of the 23rd IOC Session, Paris 资格准入 原则性文件 承认女性在奥运会的合法地位
    2 1926年至今 里斯本第25次全会决议(Minutes of the 25th IOC Session, Lisbon 资格准入 原则性文件 准许女性参与限定数量的田径赛事
    3 1930年至今 第九届德国柏林奥林匹克代表大会决议(Minutes of the 9th Olympic Congress, Berlin 资格准入 原则性文件 取消对女性参与竞技体育的限制
    4 1931年至今 巴塞罗那第30次全会决议(Minutes of the 30th IOC Session, Barcelona 资格准入 原则性文件 允许女性参与田径运动
    5 1934年至今 雅典第33次全会决议(Minutes of the 33rd IOC Session, Athens 参赛项目 原则性文件 同意女性参与滑冰、击剑、游泳、体操4个项目
    6 1949年至今 《奥林匹克宪章》修正案(Amendments to the Olympic Charter 参赛项目 原则性文件 同意女性参与田径、击剑、体操、皮划艇、花样滑冰、滑雪、游泳、帆船8个比赛项目以及艺术表演
    7 1953年至今 墨西哥第48次全会决议(Minutes of the 48th IOC Session, Mexico 资格准入 原则性文件 规定女性仅能参与对女性开放的项目
    8 1962年至今 莫斯科第59次全会决议(Minutes of the 59th IOC Session, Moscow 参赛项目 原则性文件 同意将排球设立为首个女子集体运动项目
    9 1964—1981年 东京第62次全会决议(Minutes of 62nd IOC Session, Tokyo 资格准入 原则性文件 认可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女性参与
    10 1973年至今 第10届奥林匹克代表大会声明(Statement of the 10th Olympic Congress 女性代表性 原则性文件 明确表示支持女性委员的选拔
    11 1982—1991年 《奥林匹克宪章》修正案(Amendments to the Olympic Charter 资格准入 操作性文件 降低女子参与奥运会项目的准入条件
    12 1992年至今 《奥林匹克宪章》修正案(Amendments to the Olympic Charter 资格准入 操作性文件 降低女子参与奥运会项目的准入条件
    13 1996年至今 《奥林匹克宪章》修正案(Amendments to the Olympic Charter 基本原则 原则性文件 提出男女平等原则
    14 2004年至今 《奥林匹克宪章》修正案(Amendments to the Olympic Charter 基本原则 原则性文件 正式确立性别平等原则
    15 2012年 《国际奥委会关于2012伦敦奥运会女性参赛运动员高雄激素血症的规定》(IOC Regulations on Female Hyperandrogenism at the 2012 London Olympic Games 资格准入 操作性文件 制定女性参赛资格的标准
    16 2014年 《国际奥委会关于2014索契冬奥运女性参赛运动员高雄激素血症的规定》(IOC Regulations on Female Hyperandrogenism at the 2014 Sochi Winter Olympic Games 资格准入 操作性文件 制定女性参赛资格的标准
    17 2014年至今 《奥林匹克2020议程》(Olympic Agenda 2020 参赛比例与参赛项目 综合性文件 提高女性参赛者的比例,并增设男女混合团体赛项目
    18 2016年至今 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决议(Minutes of IOC Executive Board Meeting 管理层代表性 原则性文件 提高女性在理事会中的比例
    19 2017年至今 《保护运动员免受体育运动中的骚扰和虐待: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国家奥委会工具包》(Safeguarding Athletes from Harassment and Abuse in Sport: IOC Toolkit for IFs and NOCs 安全体育环境 专项文件 为运动员营造安全的体育环境
    20 2018年至今 《性别平等审查项目》(IOC Gender Equality Review Project 性别平等 专项文件 拓展性别平等的涵盖范围
    21 2018年至今 《性别平衡代表性形象准则》(Portrayal Guidelines for Gender Balanced Representation 媒体报道 指导性文件 制定女性运动员报道准则
    22 2020年至今 《奥林匹克2020+5议程》(Olympic Agenda 2020+5:15 Recommendations 参赛比例、媒体报道、管理层代表性 综合性文件 进一步促进公平与包容性
    23 2020年至今 《体育促进世代平等倡议》(Sports for Generation Equality Initiative 性别平等与妇女赋权 综合性文件 强调体育领域内的性别平等及女性赋权
    24 2021年至今 《2021—2024性别平等与包容目标》(Gender Equality and Inclusion Objectives 2021-2024 体育参与、领导权、安全体育环境、形象塑造和资源分配 综合性文件 全面促进性别平等
    25 2021年至今 《国际奥委会基于性别认同和性别差异的公平、包容、非歧视框架》(IOC Framework on Fairness, Inclusion and Non-Discrimination on the Basis of Gender Identity and Sex Variations 跨性别或性别发展差异运动员参赛资格准入 指导性文件 允许跨性别或性别发展差异运动员自主选择参赛类别
    26 2022年至今 《奥林匹克主义365》(Olympism 365 可持续发展目标 综合性文件 促进性别平等
    27 2023年至今 《通过体育实现性别平等桥梁项目》(Gender Equality Through Sport Bridging 性别平等、性别暴力 专项文件 凸显体育在性别平等中的重要性
    28 2024年至今 《展现方式指南:体育运动中的性别平等、公平及包容性表述(2024)》(Portrayal Guidelines: Gender-Equal, Fair and Inclusive Representation in Sport 媒体报道 指导性文件 推动新闻报道中的性别平等
     注:根据国际奥委会官网公开资料整理。
    下载: 导出CSV
  • [1] 托马斯·巴赫. 奥林匹克运动和联合国追求共同理想[EB/OL]. [2024-11-28]. https://www.un.org/zh/chronicle/article/20816
    [2] 国际奥委会主席:性别平等是每个组织和国家必须具备的条件[EB/OL]. [2024-11-28]. https://www.sohu.com/a/601954244_121119581
    [3] 熊欢. 性别、身体、社会:女性体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4]

    WILANT N C Y,HIRTHLER G. The rationale behind Coubertin's opposition to women competing in the Olympic Games[EB/OL]. [2025-02-14]. https://www.olympics.com/ioc/pierre-de-coubertin/the-rationale-behind-coubertins-opposition-to-women-competing-in-the-olympic-games

    [5]

    CHATZIEFSTATHIOU D. Reading 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Issues of gender and race[J]. The Journal of Sport Literature,2008,25(2):95-116

    [6]

    HARGREAVES J. Sporting females:Critical issues in the history and sociology of women's sport[M]. London:Routledge,2002:146-150

    [7]

    BIRRELL S,THEBERGE N. Feminist resistance and transformation in sport[M]// COSTA D M,GUTHRIE S R. Women and sport: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Champaign, Illinois: Human Kinetics,1994:361-365

    [8]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Women in the Olympic movement [EB/OL]. [2024-12-03]. https://stillmed.olympics.com/media/Documents/Olympic-Movement/Factsheets/Women-in-the-Olympic-Movement.pdf

    [9]

    GUTTMANN A. The Olympics:A history of the modern games[M]. Champaign: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2002:649

    [10] 王广虎,李小兰. 从女性主义运动视角析现代奥运会结构性嬗变[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2):22-27 doi: 10.3969/j.issn.1001-9154.2003.02.006
    [11]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Factsheet:The games of the Olympiad[EB/OL]. [2024-12-03]. https://stillmed.olympics.com/media/Documents/Olympic-Games/Factsheets/The-programme-of-the-Games-of-the-Olympiad.pdf

    [12]

    MCALISTER S.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Five historic firsts for female Olympians[EB/OL]. [2024-12-04]. https://olympics.com/en/news/five-historic-firsts-for-female-olympians

    [13]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Gender equal Olympics:Paris 2024 making history on the field of play[EB/OL]. [2024-12-03]. https://olympics.com/ioc/news/genderequalolympics-paris-2024-making-history-on-the-field-of-play

    [14]

    ADRIAANSE J A,CLARINGBOULD I. Gender equality in sport leadership:From the Brighton declaration to the Sydney scoreboard[J].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2016,51(5):547-566 doi: 10.1177/1012690214548493

    [15]

    LINDBERG G. The IOC reforms:Women on the move[EB/OL]. [2025-01-18]. https://www.playthegame.org/news/the-ioc-reforms-women-on-the-move/

    [16]

    DAVENPORT J. The role of women in the IOC and the IOA[J].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Recreation & Dance,1988,59(3):42-45

    [17]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Olympic Solidarity and NOC services annual report 2023[EB/OL]. [2025-01-16]. https://stillmed.olympics.com/media/Documents/Beyond-the-Games/Olympic-Solidarity/Annual-Report/OS-Annual-Report-2023.pdf

    [18]

    CLARINGBOULD I,KNOPPERS A. Paradoxical practices of gender in sport-related organizations[J].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2012,26(5):404-416 doi: 10.1123/jsm.26.5.404

    [19]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Funding:How the IOC finances a better world through sport[EB/OL]. [2024-11-27]. https://olympics.com/ioc/funding

    [20]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Olympic Solidarity:Creation and development[EB/OL]. [2024-11-29]. https://stillmed.olympics.com/media/Document%20Library/OlympicOrg/IOC/Who-We-Are/Commissions/Olympic-Solidarity/Olympic-Solidarity-Creation-and-Development.pdf

    [21]

    SCHAAF D,NIELAND J. "The half-naked versus the covered":On the development of sexualization in women's competitive sport[EB/OL]. [2024-11-28]. https://olympicanalysis.org/paris-2024/the-half-naked-versus-the-covered-on-the-development-of-sexualization-in-womens-competitive-sport/

    [22]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Olympic agenda 2020:20+20 recommendations[EB/OL]. [2025-01-16]. https://stillmed.olympics.com/media/Document%20Library/OlympicOrg/Documents/Olympic-Agenda-2020/Olympic-Agenda-2020-20-20-Recommendations.pdf

    [23]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OC gender equality and inclusion objectives 2021-2024[EB/OL]. [2025-01-16]. https://stillmed.olympics.com/media/Documents/Beyond-the-Games/Gender-Equality-in-Sport/IOC-Gender-Equality-and-Inclusion-Objectives-2021-2024.pdf

    [24]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OC gender equality review project-recommendations[EB/OL]. [2025-01-16]. https://stillmed.olympics.com/media/Document%20Library/OlympicOrg/IOC/Who-We-Are/Commissions/Women-in-Sport/2018/IOC-Gender-Equality-Review-Project-Recommendations.pdf

    [25]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OC portrayal guidelines[EB/OL]. [2025-01-16]. https://stillmed.olympics.com/media/Documents/Beyond-the-Games/Gender-Equality-in-Sport/IOC-Portrayal-Guidelines.pdf?_ga=2.49460003.443193516.1638985989-1038883510.1625554525

    [26]

    Women's Sports Foundation. Women in the 2022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An analysis of participation,leadership,and media coverage[EB/OL]. [2025-01-16]. https://www.womenssportsfoundation.org/wp-content/uploads/2022/12/2022-Olympic-and-Paralympic-Report.pdf

    [27]

    BILLINGS A,ANGELINI J. Equity achieved? A longitudinal examination of biological sex representation in the NBC Olympic telecast (2000–2018)[J]. Communication & Sport,2019,7(5):551-564

    [28]

    BILLINGS A C,ANGELINI J R,MACARTHUR P J. Women dominate NBC Tokyo Olympic primetime coverage by record margin[EB/OL]. [2025-01-16]. https://fiveringtv.com/women-dominate-nbc-tokyo-olympic-primetime-coverage-by-record-margin/

    [29]

    Women in the 2018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An analysis of participation,leadership and media opportunities[EB/OL]. [2025-02-14]. https://www.womenssportsfoundation.org/wp-content/uploads/2018/02/2018-olympic-paralympic-report-real-final-web.pdf

    [30]

    GRABMÜLLEROVÁ A. Social media and the Olympics:A chance for improving gender equality[J]. Frontiers in Sports and Active Living,2022,4:825440 doi: 10.3389/fspor.2022.825440

    [31]

    The Olympic Channel. Athletes to Watch-Paris 2024[EB/OL]. [2024-11-28]. https://www.olympics.com/en/news/documentary-series-athletes-to-watch-paris-2024?uxreference=seealso

    [32]

    RAMON X. The Olympic Channel's position and content strategies on the road to Paris 2024[EB/OL]. [2024-11-28]. https://olympicanalysis.org/paris-2024/the-olympic-channels-position-and-content-strategies-on-the-road-to-paris-2024/

    [33]

    MEIER M. The value of female sporting role models[J]. Sport in Society,2015,18(8):968-982 doi: 10.1080/17430437.2014.997581

    [34]

    COCHE R,TUGGLE C A. A quarter century of NBC's prime-time Summer Olympics:A sex-based analysis of the network's coverage[J]. Journal of Sports Media,2023,18(1):43-74 doi: 10.1353/jsm.2023.a919641

    [35]

    HOLLAND J R,OGLESBY C. Women in sport:The synthesis begins[J].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1979,445(1):80-90 doi: 10.1177/000271627944500110

    [36]

    BRAKE D L. The struggle for sex equality in sport and the theory behind Title IX[J]. University of Michigan Journal of Law Reform,2007,34:13

    [37]

    BIRRELL S,RICHTER D M. Is a diamond forever? Feminist transformations of sport[J]. Women's Studies International Forum,1987,10(4):395-409 doi: 10.1016/0277-5395(87)90057-4

    [38] 因拒穿比基尼裤比赛,挪威女子沙滩手球队被罚款1500欧元[EB/OL]. [2024-12-0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5995120161742155&wfr=spider&for=pc
    [39]

    SCRATON S,FLINTOFF A. Gender,feminist theory,and sport[J]. A companion to sport,2013:96-111

    [40]

    HALBERT C. Tough enough and woman enough:Stereotypes,discrimination,and impression management among women professional boxers[J]. Journal of Sport and Social Issues,1997,21(1):7-36 doi: 10.1177/019372397021001002

    [41] 历史性一刻!美国男女足国家队实现同工同酬[EB/OL]. [2024-12-0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800057
    [42]

    MIRAGAYA A M. The process of inclusion of women in the Olympic Games[D].Rio de Janeiro: Universidad Gama Filho,2006:298

    [43]

    UNESCO. International charter of 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activity and sport[EB/OL]. [2024-11-29]. 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235409

    [44]

    Australia Football League. 2019 annual report[EB/OL]. [2024-11-27]. https://resources.afl.com.au/afl/document/2020/03/18/925fd047-a9b6-4f7d-8046-138a56ba36f4/2019-AFL-Annual-Report.pdf

    [45]

    Powering the future of youth sport[EB/OL]. [2024-12-04]. https://www.nike.com/future-of-sport

    [46]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Gender equality and inclusion report 2021[EB/OL]. [2025-02-15]. https://stillmed.olympics.com/media/Documents/Beyond-the-Games/Gender-Equality-in-Sport/2021-IOC-Gender-Equality-Inclusion-Report.pdf

    [47]

    FIFA Women's World Cup 2019™ watched by more than 1 billion [EB/OL]. [2024-11-27]. https://inside.fifa.com/tournaments/womens/womensworldcup/france2019/news/fifa-women-s-world-cup-2019tm-watched-by-more-than-1-billion

    [48]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OC gender equality review project report[EB/OL]. [2024-12-04]. https://stillmed.olympic.org/media/Document%20Library/OlympicOrg/IOC/What-We-Do/Promote-Olympism/Women-And-Sport/Boxes%20CTA/IOC-Gender-Equality-Report-March-2018.pdf

    [49]

    Reuters. Women's Super League agrees 'landmark' broadcast deal[EB/OL]. [2024-11-27].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soccer-england-women/womens-super-league-agrees-landmark-broadcast-deal-idINKBN2BE0WI/

    [50]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OC portrayal guidelines:Gender-equal,fair and inclusive representation in sport 2024[EB/OL]. [2025-02-14]. https://stillmed.olympics.com/media/Documents/Beyond-the-Games/Gender-Equality-in-Sport/IOC-Portrayal-Guidelines.pdf

    [51] 性别平等的奥运:推进赛场之外的性别平等[EB/OL]. [2024-12-29]. https://www.apoc.org.cn/article/5473705799843713
    [52]

    COAKLEY J J. Sport in society:Issues and controversies[M]. New York:McGraw-Hill Publishing Co.,2001:3

    [53]

    DOWLING C. The frailty myth:Women approaching physical equality[M]. New York:Random House Publishing Group,2000: 3-5

    [54]

    THAPAN M. Gender,body and everyday life[J]. Social Scientist,1995,23(7/9):32-58 doi: 10.2307/3517859

    [55]

    VERTINSKY P.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the gendered body:Exercise and the exercise of power[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1994,11(2):147-171 doi: 10.1080/09523369408713854

    [56]

    YOUNG I M. Throwing like a girl:A phenomenology of feminine body comportment motility and spatiality[J]. Human Studies,1980,3(1):137-156 doi: 10.1007/BF02331805

    [57] 熊欢. “自由” 的选择与身体的“赋权” :论体育对女性休闲困境的消解[J]. 体育科学,2014,34(4):11-17
    [58]

    THEBERGE N. Sport and women's empowerment[J]. Women's Studies International Forum,1987,10(4):387-393 doi: 10.1016/0277-5395(87)90056-2

    [59]

    VELIJA P,MIERZWINSKI M,FORTUNE L. 'It made me feel powerful':Women's gendered embodiment and physical empowerment in the martial arts[J]. Leisure Studies,2013,32(5):524-541 doi: 10.1080/02614367.2012.696128

    [60]

    LIM S Y,DIXON M A. A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sport participation and women's empowerment[J]. Managing Sport and Leisure,2017,22(5):400-413 doi: 10.1080/23750472.2018.1499437

    [61]

    LINDGREN E C,PATRIKSSON G,FRIDLUND B. Empowering young female athletes through a self-strengthening programme:A qualitative analysis[J]. European Physical Education Review,2002,8(3):230-248 doi: 10.1177/1356336X020083004

    [62] 林金玉,熊欢. 农村妇女健康促进的体育行动与策略:基于广东省清远市J村妇女的行动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1):9-19
    [63]

    SEAL E. Empowering women and girls through sport[M]//Developing sport for women and girls. London:Routledge,2020:121-134

    [64]

    EKHOLM D,DAHLSTEDT M,RÖNNBÄCK J. Problematizing the absent girl:Sport as a means of emancipation and social inclusion[M]//The potential of community sport for social inclusion. London:Routledge,2022:164-182

    [65]

    LOY J W. The nature of sport:A definitional effort[J]. Quest,1968,10(1):1-15 doi: 10.1080/00336297.1968.10519640

    [66] 熊欢. 论休闲体育对城市女性社会空间的建构与影响因素[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8):11-16
    [67]

    DE SOYSA L,ZIPP S. Gender equality,sport and the United Nation's system: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the slow pace of progress[J]. Sport in Society,2019,22(11):1783-1800 doi: 10.1080/17430437.2019.1651018

    [68]

    Paris 2024 Olympics:A new era for women in sport[EB/OL]. [2024-12-29]. https://www.unwomen.org/en/paris-2024-olympics-new-era-for-women-in-sport

    [69]

    Sport for generation equality:Advancing gender equality in and through sport[EB/OL]. [2024-12-29]. https://www.unwomen.org/en/news/stories/2020/3/news-sport-for-generation-equality

    [70] 熊欢. 身体、社会与运动:体育社会学理论十讲[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9-10
    [71]

    LAVOIE J. The male gaze and women's sports identity:Male authorship of the female experience[J]. The Graduate Review,2023,8(1):67-75

    [72]

    HOVDEN J,PFISTER G. Gender,power and sports[J]. Nordic Journal of Women's Studies,2006,14(1):4-11 doi: 10.1080/08038740600819072

    [73] 女性撑起体育消费半边天[EB/OL]. [2025-01-17]. https://www.sport.gov.cn/n20001280/n20067608/n20067635/c27544716/content.html
    [74]

    GREEN B C. Sport as an agent for social and personal change[M]//Management of sports development. London:Routledge,2009:143-160

    [75] 花游少年夺金!男生也可以这样美[EB/OL]. [2025-01-17]. https://news.qq.com/rain/a/20231008A057TW00
    [76] 杨越,胡孝乾. 从“他者监视” 到“自我监视” :男性花样游泳运动员的哭泣行为与自我强制[J].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4,48(8):39-47
    [77] 熊欢,王阿影. 性别身体的挑战与重塑:健身场域中女性身体实践与反思[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1):49-58
    [78]

    CHANNON A. Towards the "undoing" of gender in mixed-sex martial arts and combat sports[J]. Societies,2014,4(4):587-605 doi: 10.3390/soc4040587

    [79] 程千凡.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争议背后的文化碰撞与包容性思考[EB/OL]. [2025-01-16]. https://news.qq.com/rain/a/20240730A04AIT00
图(3)  /  表(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0
  • HTML全文浏览量:  4
  • PDF下载量:  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12-04
  • 修回日期:  2025-02-14
  • 刊出日期:  2025-06-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