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TANG Shaojun, LI Yang.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Village Community in "Playing Quan, Talking about Quan, and Showing off Quan"—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Meihuaquan in Qianwei Village of Guangzong County of South Hebei[J].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2018, 42(6): 64-68. DOI: 10.16099/j.sus.2018.06.010 |
[1] |
许斌.复兴: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村落社区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5(1):1-2 doi: 10.3969/j.issn.1008-2689.2009.01.001
|
[2] |
吴灿, 胡彬彬.我国村落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反思[N].光明日报, 2016-05-18(14)
|
[3] |
王明建.武术发展的社会生态与社会动因: 以村落武术为研究个案[D].上海: 上海体育学院, 2013: 11-20
|
[4] |
赵承信.社会调查与社区研究[M]//北京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区与功能: 派克、布朗社会学文集及学记.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396
|
[5] |
刘佳, 樊庆彦.古代小说中岁时节令娱乐描写的民俗价值与文学功能[J].文化遗产, 2012(1):78-85 doi: 10.3969/j.issn.1674-0890.2012.01.012
|
[6] |
黄成助.广宗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 1969
|
[7] |
李生柱.神像:民间信仰的象征与实践:基于冀南洗马村的田野考察[J].民俗研究, 2016(6):144-153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Thesis/Y2226931
|
[8] |
乔健.中国精英的谋略行为: 一项人类学分析[M]//王铭铭.中国人类学评论: 第20辑.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 2011: 129
|
[9] |
CLIFFORD G.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M]. New York:Basic Books, 1973:7
|
[10] |
黄光国.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1
|
[11] |
戴国斌.武术:身体的文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1:297
|
[12] |
杨彦明.梅花拳通义[M].北京: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 2009:234-235
|
[13] |
唐韶军, 戴国斌.梅花拳何以成为义和拳运动的主导力量[J].民俗研究, 2013(6):107-114 doi: 10.3969/j.issn.1002-4360.2013.06.014
|
[14] |
唐韶军.生存·生活·生命:论武术教化三境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6:102
|
[15] |
戴玄之.义和团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17
|
[16] |
唐韶军, 戴国斌.生存·生活·生命:论武术教化三境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6, 39(5):72-78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shandtyxyxb201704021
|
[17] |
吴钩.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1
|
[18] |
张士闪.民间武术的"礼治"传统及神圣运作:冀南广宗乡村地区梅花拳文场考察[J].民俗研究, 2015(6):38-47 doi: 10.3969/j.issn.1002-4360.2015.06.006
|
1. |
金玉柱,李晨然,李丽. 趣味与性情:中国武术功夫实践的生活面相与人文观照. 体育与科学. 2024(01): 65-72 .
![]() | |
2. |
李全海,金玉柱. 太极拳“耍拳”文化要义:认识、实践与主体性关怀.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2024(04): 70-80 .
![]() | |
3. |
钟惠燕,陈晓利. 个案研究法在我国体育学研究中的使用评述及启示——基于核心期刊论文的内容分析(2001-2021年). 体育教育学刊. 2024(06): 1-7 .
![]() | |
4. |
王雅宁,洪浩. 出世与入世:论佛教思想对少林武术的影响. 武术研究. 2023(07): 10-13 .
![]() | |
5. |
张士闪. “在乡的江湖”:近现代冀南乡村梅花拳的组织传统考察. 民俗研究. 2021(05): 73-84+159 .
![]() | |
6. |
陈芳芳,陈祥子. 中国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中的身份认同研究——以永京拳为例.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3): 108-113+128 .
![]() | |
7. |
金玉柱. 建筑现象学视域下武术场馆的“场所精神”重构. 体育与科学. 2020(05): 62-70 .
![]() | |
8. |
李海云. “自治”与“礼治”:近现代冀南乡村社会中的梅花拳. 民俗研究. 2020(05): 146-156+160 .
![]() |